紅牆大院給唐生太多的感觸,也賦于了唐生一種無名的責任,這一次跨入紅牆,将影響他的一生。
1992年的那位老人,是令世界矚目的老人,在20世紀的後20多年裡,他叱咤風雲,站在了政治颠峰。
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的所有人都對這位老人由衷的崇敬。
甚至無數人在心中問,誰可超越他的高度?
他并不因為個子小而被任何人忽略他,在那個風雲年代,他是令世界矚目的一位政壇巨人。
同一時期的兩個風雲人物,美國的裡根,英國的撒切爾,前者沒能改變美國,後者沒能改變英國。
隻有小個子,他,改變了共和國。
就是這樣一個令後世無數人欽佩敬仰的偉大人物,在西花廳主人的面前,仍會流露出謙遜的笑容和一絲腼腆。
翻開老照片,看到黑白色的兩個偉人握着手的那一幕,小個子老人在微笑着接受西花廳主人的囑咐。
也許,隻有在這位人物的面前,才能看到小個子老人的這種内涵極深的笑容。
共和國有史以來最具人格魅力的大人物,逝世後令聯合國破例降半旗的人物,(聯合國隻對國家元首的逝世降半旗緻哀,從沒對國家第二号人物有過這樣規格的禮遇,西花廳主人是全世界第一個享受此待遇的人物,前文說毛太祖沒享受這待遇,是個筆誤,這裡特予糾正,感謝一位書友的指出。
)小個子老人的傳奇人生,三起三落,唐生是十分感興趣的。
文革後期,毛太祖意識到了這場運動的危害和錯誤,但不想承認它是全面的失敗運動,便指示中政局讨論‘文革’問題,還要求小個子老人主持做一個肯定文革的決議,某人在開會時指出:主席希望在文革問題上統一大家的認識,讨論一個肯定文革的決議,總評價三七開,七分是成績,三分是錯誤……毛太祖也是用心良苦,想通過對肯定文革的決議,堵住一些人的嘴,便叫好多人對文革重新來認識。
主要是針對當時主持國院工作的小個子同志,75年的全面整頓,是和文革唱反調的整頓,老毛坐不住了。
他希望通過這次讨論和肯定,扭轉小個子的思想,更希望他能夠妥協。
但是小個子引用了毛太祖把重新工作的老同志比作‘桃花源中人’的說法婉轉拒絕了他,“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由我主持搞這個決議不适宜。
”其實是說‘我在文革中給打倒七年,是脫離了運動圈的人,哪有資格來搞這樣一個決議’?
也因為小個子老人不妥協的堅定态度,毛太祖堅定了再一下讓他落下去的決心,他的全面整頓也就中斷了。
回顧這些往事,唐生感覺到某些人的原則一直在堅持,是他們終身行事的準則。
哪怕事關前途生死也不放棄。
人格之魅力,始于此!
曆史最終對文革的定論是:十年浩劫是嚴重的、全局姓的錯誤。
……不知為何,在紅牆内,唐生的腦海中總是回顧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點點滴滴。
就說毛太祖吧,晚年發動了文革運動,錯是有錯的,但他的睿智英明并沒有全失,隻是處于一種矛盾中,他非常肯定小個子老人是唯一能接西花廳主人的那個人,舍此君外,任何人不足以坐鎮大局。
文革中,好多人被打倒了,毛太祖堅決護住西花廳主人,他要是再倒了,這個新誕生的政權就危險了。
四人幫之一王某,當時都被定為接班人了,他得寵之即,忘乎所以,還專門跑去告西花廳主人和小個子的狀。
“總理還是總理!”
這是毛太祖一句話結束了王某人政治前途的犀利,那漸漸冷淡的目光,令王某人遍體生寒,他知道前途沒了。
太祖就是太祖,絕對是有人所不及的牛叉人物,他統一了這個國家,但沒有改變這個國家。
他看人看的極準,晚年用的一些人,不是他目光有失,而是因為政治角逐的需要,他的多次預言都一一驗證。
他對好多人都了如指掌,所以他活着的時候,任何人翻不起任何風浪來。
雖說小個子老人又一次被撸了大部分權力,但太祖對身邊某人談起他時,說:“他看不起那些人(指四人幫),我在的時候還可以,我要是死了,誰也壓不住他……”
某人又說越共第一書記黎也說他是少壯派,您是否要傳位給他?
太祖:你們這些人加在一起也不如他,隻要他對文革有個明确态度,就不能動他,他這個人和總理(周)、老總(朱)不一樣,他不妥協、不認輸,明面上他不愛表态發言,内裡卻是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