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首頁
    相貌英俊,身材适中,穿着一身洗得發白的黃軍裝,皮帶上挂着一把名貴的象牙柄左輪手槍。

     姚萍當時有些蒙了,她言不達意地問∶”您有事嗎?” 鐘山嶽說∶”我們已經把錦州圍得象鐵桶一樣,總攻快要開始了,要是我們解放了錦州,我就回來娶你,你等着我。

    ”他說完就竄上了戰馬,頭也不回地揚鞭而去。

     姚萍愣在那裡足有半個時辰沒緩過勁兒來。

     鐘山嶽和姚萍結婚後,鐘山嶽問姚萍∶”當時有這麼多人追求你,你怎麼就單單看上了我?” 姚萍反問道∶”不是你說的叫我等你嗎?” 姚萍命薄,她1952年生下鐘躍民後,就因子宮肌瘤切除了子宮,因此,鐘躍民注定不會有弟弟妹妹了。

    鐘躍民十歲那年,姚萍患肝癌去世。

     鐘山嶽從此沒有再娶,這倒不是他不想再成家,而是沒有合适的,加之工作繁忙,實在是顧不上。

     鐘山嶽性格複雜,他早年是個浪漫的文學青年,喜歡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喜歡新詩,有時也寫上幾首,内容無非是風花雪夜,小橋流水之類的傷感愛情,多年以後,他意外地在一張三十年代的小報上發現自已當年的小詩,差點兒酸倒了牙。

    大半輩子的戎馬生涯使他從一介書生變成了一個從外貌到語言都很粗犷的漢子,難怪當年姚萍對他一見傾心。

     鐘山嶽和兒子鐘躍民關系不大好,這父子倆太相象了,遺傳基因的神秘作用使鐘躍民從小就不大安份,而鐘山嶽象世間所有的父親一樣,早忘記了自己兒時的調皮搗蛋,對兒子的行為通常是采用觸及皮肉的教育方式,父子倆的關系曾一度很緊張。

    不過,自從鐘山嶽被隔離審查,父子倆的關系倒好了很多,來探視父親的權利還是鐘躍民硬跟革委會的人鬧才争取來得。

     鐘躍民走進關押父親的房間,見鐘山嶽正在寫交待材料,他把一些換洗衣服和牙膏肥皂遞給父親說∶”爸,您還好吧?” 鐘山嶽哼了一聲∶”放心吧,我一時還死不了。

    ” 鐘躍民信口開河地說∶”爸,我都替您冤得慌,您革命了一輩子,越混越不行,最後混得讓個科長給關起來了,早知道這樣,您當初還不如投國民黨去呢,。

    ” 鐘山嶽火了,他一拍桌子∶”躍民,你又胡說八道,這是什麼地方?怎麼嘴上沒個把門的?再胡說你就給我滾。

    ” “老爸,我滾了誰給您送衣服?您還沒過河呢怎麼就拆起橋來啦?”鐘躍民才不怕父親拍桌子。

     父親緩和了口氣:“躍民呀,你不要總是發牢騷,也不要有抵觸情緒,我這輩子經曆的事多了,十七歲參加紅軍,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上百場,能活到今天已經是賺了,象現在這種隔離審查,我在四二年延安整風的時候就經曆過,我相信黨和人民會把我的問題搞清楚的,我們應該相信黨。

    ” 鐘躍民玩世不恭地說∶”爸,昨天我用撲克給您算了一卦,卦上說您這輩子命犯小人,您走到哪兒,小人就跟到哪兒,躲都躲不開,您相信誰也不如信自己,信兒子,我看這樣得了,咱不跟他們玩了,反正這兒也不是監獄,想走拔腿就走,就那幾個看守也就是個擺設,我帶幾個朋友就把他們收拾了,您先到外地沒倒台的老戰友那兒躲一段時間,過了這段風頭再說。

    ” 鐘山嶽苦笑着∶”你在說夢話吧?我能躲到哪兒去?問題不解決,連老戰友都不敢收留你,别胡說了,你是不是沒錢了?我這裡還有五塊錢,你拿去。

    ” 鐘躍民驚訝地問∶”哪來的錢?您每月才發十二塊生活費,比我還少三塊。

    ” “我省出來的,這裡花不着錢。

    ” 鐘躍民忽然發現父親抽的煙變成了一種極簡陋包裝的經濟煙,這種煙是當時最便宜的,每包隻有九分錢,他記得父親以前抽煙的檔次不低,不是中華就是牡丹。

    他的鼻子一酸,差點兒流下淚來∶”爸,這錢我不要,您留着買幾包好煙,經濟煙太毀身體了。

    ” 看着兒子懂事了,鐘山嶽很欣慰:“兒子,長征的時候我還抽過樹葉子呢,人這一輩子總要趕上些溝溝坎坎,這沒什麼,有時一咬牙就挺過去了,四一年反掃蕩,我帶一個連被鬼子包圍,硬是打了三天三夜,一百多号人最後隻剩下七八個,我們每人懷裡揣了一顆手榴彈,隻等着鬼子再沖上來就拉火,當時誰也沒打算活下來,可撐到最後一刻,就來了援兵。

    兒子,無論什麼時候,再困難也要咬牙挺住,不為别的,就因為咱們是男人啊。

    ” 鐘躍民玩世不恭地哼了一聲:“爸,咬牙也得有個限度,總不能一咬牙就是幾十年……” 天橋劇場位于北京宣武區北緯路的東口,毗鄰大名鼎鼎的天橋。

    這一地區的房屋破舊低矮。

    1949年以前,這裡是北平最熱鬧的地方,也是京城下層老百姓的娛樂場所。

    1949年以後,這個地區逐漸衰敗,江湖藝人們改行的改行,老的老,死的死,當年聞名遐迩的”天橋八怪”,也隻剩下撂跤的寶三兒、變戲法兒的劉半仙。

    天橋的壽終正寝是在1966年的”紅八月”,紅衛兵的崛起使寶三兒,劉半仙等天橋遺老吓得卷了鋪蓋卷,熱鬧了百十年的天橋終于變得冷冷清清。

     天橋的熱鬧雖然不複存在,但在這一地區居住的居民成份卻并沒有改變,這裡遠離工廠區,産業工人很少,居民多是引車賣漿者流,在鐘躍民等人的眼裡,這裡相當于敵占區,平時若是沒有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他們絕不會來這兒。

    北京的軍隊大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