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法戒录

首頁
    三昧海經》) 魔王波旬,見太子勇猛修行,欲敗其道,遍集天兵、毒龍惡鬼,詣太子所,刀輪火箭,四面雲集。

    太子入慈心三昧,不能為害。

    波旬大怒,複遣三女,天冠纓絡,容儀晃耀,乘七寶車,安施寶帳,無量玉女,各奏天樂,身中毛孔,皆出妙香。

    至太子所,下車合掌,安詳徐步,禮敬太子。

    手執寶器,盛天甘露,獻太子言:“太子生時,萬神侍衛,何棄天位,來此樹下?我是天女,六天無雙,願以微身,奉上太子,乞遂下情。

    ”爾時太子,身心不動,但以眉間白毫,旋向三女。

    三女自見身内膿血涕唾、九孔筋脈、大腸小腸、生髒熟髒,其間各有無量諸蟲,宛轉遊戲。

    三女爾時,即便嘔吐。

    又見自首,一化為蛇,一化為狐,一化為狗。

    背上負一老母,發白面皺,猶如僵屍。

    胸前複抱一死小兒,六竅流膿。

    三女驚怖,匍匐而去。

     醜诃美女(《雜譬喻經》) 佛世一婆羅門,生女端正,豔麗無雙。

    乃懸金于外,募有能诃我女為醜者,當與之金。

    九十日内,竟無應者。

    引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甚醜,無有一好。

    ”阿難白佛言:“此女實好,而佛言惡。

    ”佛言:“人眼不視色,是為好眼,耳鼻舌亦爾。

    身不著細滑,是為好身。

    手不盜他财,是為好手。

    今此女眼視色、耳聽音、鼻嗅香、身著細滑、手喜盜财,如此之者,皆不好也。

    ” 佛破男欲(《出曜經》) 拘睒彌國,有摩因提,生女端正,将詣佛所,願給箕帚。

    佛言:“汝以女為好耶?”曰:“從頭至足,周旋觀之,無不好也。

    ”佛言:“惑哉肉眼!吾觀從頭至足,無一好也。

    汝見頭上有發,發但是毛,象馬之尾,亦皆爾也。

    發下有髑髅,髑髅是骨,屠家豬頭,骨亦皆爾。

    頭中有腦,腦者如泥,臊臭逆鼻,下之著地,莫能蹈者。

    目者是池,決之純汁。

    鼻中有涕,口但有唾。

    腹髒肝肺,皆爾腥臊。

    腸胃膀胱,但盛屎尿。

    四肢手足,骨骨相拄,筋攣皮縮,但恃氣息以動作之。

    譬如木人,機關作之,作之既訖,解剝其體,節節相離,首足狼籍。

    人亦如是,好在何處?” 佛破女欲(《摩鄧女經》) 佛告摩鄧女〖又作摩登伽女,曾以幻術迷惑阿難〗:“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難行步。

    ”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

    其夫妻者,便有惡露。

    惡露中便生兒子。

    已有兒子,便有死亡。

    已有死亡,便有哭泣。

    于是身中,有何所益?” 目連卻婦(《禅秘要經》) 長老目連,得羅漢道。

    本婦〖出家前之妻〗欲從之,盛服莊嚴,欲壞目連。

    目連即說偈言:“汝身骨幹立,皮肉相纏裹,不淨内充滿,無一是好物。

    我心如虛空,一切無所著,正使天欲來,不能染我心。

    ” 沙彌守戒(《賢愚因緣經》) 佛世安陀國有優婆塞,供養一比丘、一沙彌,日日饋膳。

    一日舉家出門,獨存十六歲幼女,容貌無雙,偶忘饋膳。

    食時既至,比丘遣沙彌自取。

    女聞叩門,知為沙彌,喜而延入,倍現淫态,謂沙彌言:“吾家财寶,其數無量,若遂我願,當為汝婦。

    ”沙彌自念:“我有何罪,遇此惡緣?甯喪身命,終不破戒。

    若欲逃去,彼必牽住,路人見之,反取污辱。

    ”乃方便告雲:“汝可閉門,我入一房,暫停須臾,當即如願。

    ”女出閉門。

    沙彌入室,見一剃刀,心甚歡喜,乃脫衣服,合掌跪向拘屍那城,佛涅槃處,涕泣發願:“我今不破佛菩薩戒,及和尚戒,自舍身命。

    願我世世生生,出家修道,究竟成佛。

    ”遂自刎死,流血滂沱。

    其女見之,欲心頓息,大生悔恨,自斷其發。

    父适歸家,叩門不啟,使人逾入,見女如是,駭問其由。

    女默不答,心自思惟:“若以實對,甚可羞慚。

    若言沙彌辱我,必堕地獄,受苦無極。

    ”展轉熟思,即以實告。

    父因入房,合掌作禮。

    國王聞之,禮拜贊歎。

    見聞者,皆發菩提之心。

     抱眠罪果(《僧護經》) 僧護比丘,從龍宮出,經曆一處,備見種種可畏之事。

    殿堂壁柱,及諸器皿,皆血肉所成,火燒受苦,共有五十六事(詳在經中)。

    内有二沙彌,眠卧相抱,猛火燒身,苦不休息。

    出問世尊,世尊一一答之(詳在經中)。

    又雲:“汝見二沙彌者,是地獄人。

    迦葉佛時,是出家人,共一被褥,相抱眠卧,故入地獄。

    火燒被褥中,相抱受苦,至今不息。

    ” 業識化蟲(《法句喻經》) 佛世有清信士,供養三寶。

    臨終之時,其妻在傍,悲傷痛苦。

    夫聞哀戀,即時命終,魂神不去,在婦鼻内,化作一蟲。

    時有道人,見婦哀哭,善言勸谕。

    其婦爾時,涕淚交出,蟲便堕地。

    婦見而慚,欲以腳蹈。

    道人急告曰:“止止,莫殺,是汝夫君!”婦曰:“吾夫奉經持戒,精進難及,何緣為此?”道人曰:“因汝恩愛,臨終哭泣,動其戀慕,故堕蟲身。

    ”道人為蟲說法,蟲聞忏悔,命終生天。

     [按]臨命終時,最為要緊。

    一念偶錯,前功盡棄,慎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