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法戒录

首頁
    意眷屬。

    ”《罪福報應經》雲:“淫人婦女者,死入地獄,男抱銅柱,女卧鐵床。

    從地獄出,常生下處,堕雞鴨中。

    ”雖然,此猶泛言淫業也。

    若乃至親尊長、僧尼淨衆,而有烝穢染污,則名根本重罪,死堕無間地獄,屠割燒磨,無暫停息。

    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複壞,更寄他方。

    具如經說,言之可畏。

    若世人不知,曾犯此罪,或雖無其事,而有其心,亦名為犯。

    須知此人三寸氣斷,必堕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宜乘康健之時,于三寶前,苦切忏悔,誓度十方一切衆生,使彼皆出三界,我然後方成正覺。

    則雖有定業,自然消除。

    昔阿阇世王,犯大逆罪,以忏悔懇切故,在地獄中,不過如世間牢獄五百日苦(詳《菩薩本行經》)。

    足見忏悔功德,不可思議。

    倘然一日因循,難免長劫苦楚。

     朱公取卷(本房吳履聲述) 宿松令朱維高,康熙己酉,入江南内簾,取中一卷。

    夜夢鬼曰:“此人不可中。

    ”因手書一“淫”字。

    問其詳,曰:“此人奸繼母之女,已幹天譴。

    ”次日偶忘其夢,以此卷呈,主試者大加稱賞,忽以筆抹“險阻”二字。

    朱禀雲:“中卷内有此字者甚多,似不應抹。

    ”主試者悔之,命朱洗去。

    及洗,而墨迹潰透數層矣,忽憶前夢,遂決意擯去。

     [按]北俱盧洲,當男女會合時,同至樹旁,樹枝四面垂下,自然得諸卧具。

    若此女系母姨姊妹,樹枝不垂。

    強意污之,樹即枯死(出《起世因本經》)。

    可見骨肉之間,大犯天忌,擯出孫山,未足以懲其罪也。

     許兆馨(《感應篇說定》) 晉江許兆馨,戊午孝廉也,往福甯州,谒本房座師。

    偶過尼庵,悅一少年尼,挑之不從,遂以勢脅之,強污焉。

    次日無故發狂,嚼舌兩斷而死。

     [按]此是華報,果在地獄。

     進香舟人(姑蘇同進香者述) 順治初年,有夫婦進九華香,夜宿舟中。

    有人窺其妻美,夜半詐為夫而淫之。

    次早方覺,慚而缢死。

    夫大痛,買棺殡于道,朝禮畢,載其柩歸。

    至家,則其妻先在焉,駭以為鬼。

    婦曰:“汝送我先歸耳。

    ”夫益駭,發棺視之,則死者乃同舟人也,項上有索,如缢死狀。

    由是遠近傳播,朝禮者益加嚴肅。

     [按]進香之人,定系信善男女,報之所以速而奇也。

     勸發心出世(引經十則,八法二戒) 昔世尊在祇園精舍,有四比丘,共論世間何者最苦。

    一言淫欲,一言饑渴,一言瞋恚,一言驚怖,共诤不止。

    佛言:“汝等所論,未究苦義。

    天下之苦,莫過有身。

    饑渴、瞋恚、色欲、怨仇,皆因有身。

    身者,衆苦之本,禍患之源。

    ”(出《法句經》)即如淫欲一事,有女人之身,即愛男子。

    有男子之身,即愛女人。

    敗名喪節,損福削壽,靡不由之。

    縱或矢貞守操,現享富貴,而享富貴時,必造惡業,一日行兇,萬劫受報,所得不償所失。

    即或享福之時,又修善業,直至生天,而天福一盡,複入輪回。

    所以經雲:“轉輪聖王,王四大天下,飛行自在,福盡還作牛領中蟲。

    ”則知業緣福報,總歸堕落之因。

    地獄天宮,盡是輪回之處。

    若不發出世之心,趣菩提之路,而徒屑屑焉今日修善,明日改惡,轉輪于三途八難,非所望于血性男子也。

    雖然,曲高者,和自寡,此言可為知者道。

     如來降誕(《釋迦如來譜》。

    此條雖無與乎戒淫,然欲為下文張本,不得不述應化原由,庶使一段大事因緣不至泯沒耳。

    ) 本師釋迦牟尼佛,于無量劫前,已經成道。

    為欲救度衆生故,分身無數,處處示現降生耳。

    即以此土釋迦言之,即天竺國淨飯王之太子也。

    未降生前,在兜率天宮,名善慧菩薩。

    時天竺國有聖王,名淨飯王,聖後名摩耶夫人,皆過去古佛,現身為國王國母。

    菩薩即乘六牙白象,騰空入夫人右脅,聖母即覺身體安樂,如服甘露。

    智慧辯才,應時具足。

    諸天妙膳,自然而至。

    将及彌月,聖母引諸宮女,遊于園中。

    偶舉右手,攀波羅叉樹枝。

    太子于右脅忽然而生,放大光明,遍照天地,萬天聖衆,贊歎歡喜。

    地上忽湧香水二池,一冷一熱,浴太子身。

    又虛空中九龍吐水以應之,四大天王抱持太子,忉利天王以天衣承接。

    爾時太子,各于方面,自行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時淨飯王坐寶殿上,适議國政。

    忽聞大臣擊歡喜鼓,奏誕聖子。

    欲以寶辇,載之入宮。

    毗首羯磨天化作七寶車,四大天王為之禦,諸天于虛空中燒微妙香,供養太子。

    太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十九出家,三十成道。

    此其大略之毫末也,詳在大藏諸經,不可殚述。

     不染世緣(《佛本行經》及《過去因果經》) 爾時淨飯王,聘耶輸陀羅為太子妃,具足姻禮。

    複增二妃,一名瞿夷,二名鹿野,即為三妃。

    起三宮殿,采女三千,侍禦太子。

    第一宮采女,當于初夜。

    第二宮采女,當于半夜。

    第三宮采女,當于後夜。

    宮中複奏千萬音樂,晝夜不絕。

    爾時太子,恒與其妃,行住坐卧,無有世俗之意。

    于靜夜中,但修禅觀,未嘗與妃有夫婦之道。

     菩薩降魔(《觀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