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法戒录

首頁
    一村。

    未幾,工亦遷至。

    一夕夫自外歸,潛聞私語,密自開門,取面刀暗中斫之,正中其腦,連被捆榻下。

    夫以為死,叩鄰取火,火至并殺其妻,而奸夫已失所在矣。

    明日有人報曰:“某處荻葦中有死人,血流遍體,但裹一濕棉被,冰結如膠。

    ”視之,即工某也。

    相距裡許,隔一大河,蓋裹被渡河,冰水入腦而死者。

     [按]臨白刃,至痛也。

    渡冰河,至寒也。

    暴屍骸,至羞也。

    别妻子,至慘也。

    而皆于淫念緻之。

    所以《楞嚴經》雲:“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 張甫(萬人目擊) 太倉張甫,素有淫掠之行,良家婦女亦間遭其污。

    後投郡城顯宦家,勢益橫。

    康熙壬戌秋,被害者羅其惡事,控于軍門。

    當事鞫得其實,拷掠備至,枷示阊門,限其絕命而後釋。

     [按]餘阊門目睹後,适梓人進此闆書樣,故并刊之。

     勸親狎妓童者(共二則,皆戒) 妓女之流毒,甚矣哉!竭人精氣,耗人貨财,離人夫婦。

    樸者親之而淫蕩,智者戀之而昏迷。

    迎新送舊,藏垢納污。

    此亦天下之至穢者也,而俗士甘之,奇已!至于龍陽〖指狎昵男寵〗,尤屬多事。

    幸得為男矣,無可被污矣,乃于無可污之處,而必求其污之之道,豈非自尋煩惱耶?不知何人作俑,其習至今存也。

    潔白之士,宜并戒之。

     趙劉二子(都中競傳) 宛平民趙林,與劉方遠,飲妓家。

    妓之舊好王宗義至,劉毆之,立斃。

    聞于官,劉囑妓誣供趙殺,趙抵死。

    一日劉方宴客,客忽揪其發,作趙聲罵曰:“爾實殺人,嫁禍于我,我已訴陰司,攝汝輩矣。

    ”未幾,劉與娼俱死。

     [按]楊邦乂(yì)〖北宋抗金忠臣〗足不涉茶房酒肆,一日被友誘入妓館,遂至焚衣自責。

    較之趙、劉,優劣何如! 張崇義(友人目擊) 康熙辛亥,山西永甯州銀匠張崇義,比〖比,親昵〗一頑童武根耳子,寝食與俱。

    一日張醉,先就枕。

    根耳子見鋪内有物,竟拉殺張,竊之而逃。

    時适五鼓,逃出東門,門尚未啟,次早獲之,拟斬立決。

     [按]俊童在家,每彰閨醜。

    張生之變,猶屬意外耳。

     勸悔過(共三則,各兼法戒) 邪淫之事,世人犯者甚多。

    雖一時不見惡報,然冥冥之中,有默消其福者,有陰奪其算者,有削去其科名者,有死于蛇虎、刀兵、官非、水旱者。

    更有自身暫脫,而報于子孫,今世未償,而酬于來世者。

    譬如密羅之雀,處處無逃,亦如漏器之魚,漸漸就死。

    今人舉足動步,皆臨暗廁深坑,恬不知畏,一旦業報到來,手腳忙亂,如落湯螃蟹,嗟何及哉?普勸世人,早自覺知,生大恐怖,發大羞慚,起大勇猛,于佛菩薩前,一一忏悔。

    則罪從心起,還從心滅,積德既久,自可挽回。

    若欲超出三界,又當發菩薩誓願,願未來世,度盡一切衆生,所有淫業罪報,盡行救拔,使彼蓮華化生,不由胎獄。

    則不惟惡業消除,抑且獲福無量。

    故《涅槃經》雲:“譬如氎華〖氎(dié)華,棉花〗,雖有千斤,終不能敵真金一兩。

    如恒河中,投一升鹽,水無鹹味。

    ”屠刀放下,還同不壞之身。

    水底回頭,便立菩提之岸。

    火急進步,時不待人。

    若智若愚,皆當自勉。

     洪焘(《迪吉錄》) 明洪焘,文忠公次子也。

    一日如廁,被亡仆拉至陰府,見一貴人中坐,绯衣、綠衣者左右侍立。

    洪以前程為問,綠衣者出一冊于袖中,其字如蚊,己名下不能盡閱,後注雲:“合參知政事,以某日污室女某,降秘閣修撰、轉運副使。

    ”洪悚然淚下。

    綠衣者曰:“但力行善事,猶可挽回。

    ”既蘇,已死三日,遂勇于為善。

    後公以秘撰兩浙漕召,甚恐,竟無恙。

    以上壽終,官至端明殿學士。

     [按]最易犯者,莫如媵婢,豈知折福乃爾哉?慎之慎之。

     項夢原(《知非集》) 北直項夢原,原名德棻(fēn)。

    夢己中辛卯鄉科,以污兩少婢削去,遂誓戒邪淫,力行善事。

    刻《金剛經》,歲施之。

    後夢至一所,見黃紙第八名為項姓,中一字模糊,下為“原”字,因易名“夢原”。

    壬子鄉試,中二十九名。

    己未會試,中第二名。

    心甚疑之。

    及殿試,二甲第五,方悟合鼎甲之數〖科舉制度,殿試錄取分三甲,其中一甲取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恰是第八,而榜紙實黃也。

    後官至副憲。

     [按]戒淫,善矣。

    并流通内典,善之善者也。

    奚但滅罪哉? 田某(《不可不可錄》) 明季田某,豐姿俊雅,婦人往往奔之,田心知其非而不能戒。

    讀書于南山寺,見神人白日告之曰:“汝有大福,因花柳多情,削去殆盡。

    若自今改過,猶不失為進士、禦史。

    ”田急猛省忏悔,其爵果如神言。

     [按]《解脫要門》雲:“若忏悔淫業,須觀女根,如毒蛇口,其罪自滅。

    ”犯淫戒者,不可不知。

     勸犯根本重罪者(共三則,皆戒) 《華嚴經》雲:“邪淫之罪,能令衆生,堕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得不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