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七十七(後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首頁
    有菩薩若於一劫若減一劫。

    修行淨戒。

    苦行難行具足頭陀。

    随所緣事深生欲心。

    而離諸法實相。

    如是不名真實精進。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菩薩真實精進。

    諸佛所贊。

    世俗智者所不譏嫌。

     佛告富樓那。

    菩薩於所未聞。

    應深空法無有微相合第一義。

    如是深經不違不逆明了其義。

    勤發精進心不退沒。

    聽受讀誦。

    為人解說。

    是名菩薩真實精進。

    謂聞深經通達其義不違不逆。

    如是精進諸佛所贊。

    世間智者所不能诃。

    是故富樓那。

    菩薩應發如是莊嚴。

    世間衆生不能得底。

    我於此中當盡其底。

    世間衆生所可沒處。

    我於此中不應沈沒。

    世間衆生所可畏處。

    我於此中不應怖畏。

    所以者何。

    我發莊嚴不與世合。

    為離世法故而發莊嚴。

    不以行世法故而發莊嚴。

    為不行世法故而發莊嚴。

    不為随世法故而發莊嚴。

    為轉世法故而發莊嚴。

    富樓那。

    是名菩薩摩诃薩真實精進。

    菩薩成就此第二法,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

    而說偈言: 菩薩求深法,常勤發精進。

    思量其義理,不随於音聲。

    菩薩不随言,知皆是虛诳。

    知諸法空故,但求於善語。

     若於千萬億,無量諸劫數。

    晝夜常行坐,加心行苦行。

    於所未聞經,不信非精進。

    能得深義底,不名為懈擔 如是精進者,諸佛所稱歎。

    世間不得底,菩薩得其底。

    世間所畏沒,菩薩不畏沒。

    勤心常欲求,空寂真妙法。

     空法中無畏,亦無有退沒。

    住我相法相,故生怖畏沒。

    散壞一切法,名為菩提道。

    勤心發精進,疾成多聞海。

     複次富樓那。

    菩薩善知五陰。

    善知十二入。

    善知十八界。

    善知十二因緣。

    善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故,則能成就無依止智。

    得無依止智故,則於一切法不念不分别。

    以不念不分别為衆生說法。

    破一切見令拔身見。

    菩薩成就此第三法,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菩薩知五陰,十二入皆空。

    分别十八界,通達十二緣。

    不随於五陰,知身是虛诳。

    於諸内外入,悉知其性空。

     如是知諸法,知已為人說。

    是故此菩薩,智慧轉高大。

     複次富樓那。

    菩薩摩诃薩。

    如所結戒。

    如所說戒。

    善能随學無所缺犯。

    何等是菩薩學戒。

    學一切法是菩薩學戒。

    何以故?富樓那。

    菩薩學一切法得一切法智。

    以是法智得無分别慧。

    以是無分别慧能知一切事。

    雲何知一切事。

    菩薩悉知一切内事。

    一切外事。

    一切内外事。

    富樓那。

    何故名内。

    内名凡所有受可貪著處。

    謂是内身從十二因緣生。

    是中但有世俗假名。

    所謂此眼此耳此鼻此舌此身此意。

    富樓那。

    是名為内。

    是法凡夫所貪著故。

    名之為内。

    作是言:我當得如是眼。

    不作如是眼。

    得如是耳鼻舌身意。

    不作如是耳鼻舌身意。

    是中但以所起業緣。

    有果報生。

    是故名内。

    其中差别凡夫貪著。

    謂是眼是耳身鼻舌意。

    皆名為内。

    複次富樓那。

    内名為二。

    此事虛诳。

    諸凡夫人貪著受取而生诤訟。

    富樓那。

    如來於此從本已來。

    如實知之而不貪著。

    雲何如來如實知之而不貪著。

    如來於此法中不作歸。

    誰不作歸。

    謂是愛結。

    此眼不作歸。

    離眼不作歸。

    耳鼻舌身意不作歸。

    離意不作歸。

    何以故?富樓那。

    如來於法不得内不得外。

    是故如來。

    於此法中不作歸。

    如來是實語者,作是言:比丘眼非汝等亦非他人。

    何以故?本體不可得故。

    何法是眼。

    是眼屬誰。

    何法是耳鼻舌身意。

    是意屬誰。

    何以故?本體不可得故。

    富樓那。

    眼者今當推撿。

    耳鼻舌身意。

    今當推撿。

    於法無所貪受。

    何以故?若有受法則生苦惱。

    苦惱生故則無有樂。

    是故富樓那。

    於法有受皆受苦惱。

    若受苦惱則不離苦。

    富樓那。

    是名推撿眼。

    推撿耳鼻舌身意。

    無有入處。

    何以故?富樓那。

    若有入處則有出處。

    是故如來於經中說。

    眼是空無我無我所。

    本性自爾。

    耳鼻舌身意是空無我無我所。

    本性自爾。

    是性無性。

    如是無性無作無壞。

    富樓那。

    如是法性。

    若諸佛生若佛不生。

    是性常祝如來於諸法生知是不生。

    是故如來是實語者,作是言:若有佛生若佛不生。

    是性常祝富樓那。

    雲何名無生。

    雲何名無生智。

    富樓那。

    諸法平等名為無生。

    道名無生智。

    苦盡名無生。

    道名無生智。

    是名如來說有二谛。

    謂世谛第一義谛。

    富樓那。

    如來所說苦相。

    即是說無相。

    雲何名苦相。

    謂是無為相。

    無為即是無相。

    智者知無為是無相。

    富樓那。

    智者雲何知無為是無相。

    謂知無為法空。

    知是寂滅。

    知是歸處。

    知第一利。

    知無熱惱智者如是知無為。

    於是智中亦不生相。

    富樓那。

    智者離諸相得第一義利。

    無作無壞。

    富樓那。

    若人有作即是壞。

    若無作則無壞。

    無壞相是空。

    無壞相是無相。

    無壞相是無願。

    富樓那。

    空法無有人作。

    無有人壞。

    無相無願無有人作。

    無有人壞。

    富樓那。

    是名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壞相。

    何等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謂諸如來所不得是。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何等法是諸如來所不得。

    佛言富樓那。

    一切法是諸如來所不得。

    世尊,以是故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耶。

    佛言如是,富樓那。

    一切法是諸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