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七十七(後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首頁
    佛菩提。

    而是菩提不名一切法。

    言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者,但是世俗假名言而說。

    不精進者難解難知。

    所以者何。

    不精進者,不能修習諸法平等。

    若不平等則與佛诤。

    富樓那。

    何人不能修行平等。

    富樓那。

    一切世間行不平等。

    諸佛菩提是中。

    無等亦無不等。

    富樓那。

    我以是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因緣我經中說。

    一切諸法於正位中皆入必定。

    是名必定入菩提門。

    是故富樓那。

    一切法皆是菩提。

    爾時富樓那白佛言:希有世尊,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定亦不定。

    亦入文字。

    亦不入文字。

    亦入語言:亦不入語言:何以故?世尊,我今從佛聞說是經。

    於諸法中普得決定光明。

    世尊,我今如是於諸法中得決定光明。

    於一事中知一切事。

    知一切事中知一事。

    爾時佛贊富樓那言:善哉善哉!富樓那。

    汝能如是疾入諸佛一切法利。

    當知汝已曾於過去世。

    供養諸佛。

    種諸善根。

    親近谘問富樓那。

    我念過去。

    於此土地虛空分中。

    汝已曾於六萬八千諸佛所。

    得聞是經。

    以是善根功德因緣。

    汝於諸法普得決定光明。

    世尊,若我已於若千佛所得聞是經。

    我何故乃不以一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富樓那。

    我念過去世。

    汝曾一劫。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雜馀心而還退失。

    以是福德因緣。

    我今說汝於諸法師為最第一。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本作何罪障。

    於一劫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還退失。

    佛言:富樓那。

    随逐依止惡知識故。

    又不能廣流布法故。

    汝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還退失。

    富樓那。

    有四法。

    退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聲聞乘。

    何等四。

    菩薩親近惡知識故。

    能於善根增惡遠離。

    作是言:何用如是發菩提心。

    生死長遠苦惱無量。

    往來五道。

    值無難難。

    值諸佛難。

    淨信複難。

    雖得值佛出家複難。

    汝今得值無難。

    勿複還失。

    汝於諸佛。

    未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善根未定。

    不得涅槃。

    輪轉五道。

    是人聞說是已心則退沒。

    於菩提道懈怠不樂。

    富樓那。

    菩薩有是初法。

    退失菩提成聲聞乘。

    複次富樓那。

    菩薩不聞應菩薩經。

    謂菩薩藏經。

    發菩薩心經。

    攝菩薩事經。

    應六波羅蜜經。

    以不聞故。

    不如說行。

    不如說學。

    是人不知菩薩何法應親近。

    何法應遠離。

    何法應受。

    何法不應受。

    何法是菩薩法。

    何法是聲聞法。

    如是不知不分别故。

    應親近法而不親近。

    不應親近法而反親近。

    是人應親近法而不親近不應親近法而親近故,則便退失諸佛菩提。

    心弱懈厭癈舍本願。

    富樓那。

    菩薩有此二法。

    退失菩提成聲聞乘。

    複次富樓那。

    菩薩計得諸法。

    貪著吾我。

    行於邪見。

    堕在邊見。

    沒在惡邪。

    難可拔出。

    得聞深經。

    應第一義。

    無有微相。

    違逆不信。

    不能通達。

    起破法罪。

    以是因緣。

    生在難處不得值佛。

    不得聞法。

    不值諸佛所教化法。

    不得善知識。

    是人不見佛故不聞法。

    不聞法故不值諸佛所教導法。

    不值諸佛所教導法故不得善知識。

    不得善知識故失無難處生在難處。

    在難處故離善知識。

    遇惡知識。

    與惡知識共從事故忘失本念。

    是人失本念故舍菩薩心。

    舍菩薩乘而便退轉。

    永失菩提念。

    但行生死法。

    不能修習大乘行法。

    富樓那。

    菩薩有此第三法。

    退失菩提成聲聞乘。

    複次富樓那。

    菩薩得聞如是等經。

    不能深心教化他人。

    其心退沒但樂獨行。

    慳吝惜法心不欲說。

    不能以法廣攝人衆。

    以是不善根因緣故失智慧念。

    失智慧念已,不共他人讀誦經法。

    不能以法與他共同。

    是人轉身。

    失菩薩心忘菩薩念。

    富樓那。

    菩薩有此第四法。

    退失菩提成聲聞乘。

    爾時世尊,欲明了此事而說偈言: 親近惡知識,懈怠於菩提。

    以是因緣故,失上菩提心。

    深生惡我見,堕在邊邪見。

    而起破法罪,生在於難處。

     生於難處已,則斷菩提心。

    忘失本憶念,是故失菩提。

    是人不得聞,生菩提心法。

    是心若增長,能成於菩提。

     得廣大妙法,慳吝不欲說。

    以是因緣故,退失於菩提。

    求大乘菩薩,應知是四法。

    若知此四法,菩提得以生。

     是故應遠離,如此四惡法。

    勤修行空法,得近善知識。

    得如是經已,不應慳吝惜。

    勤心為人說,從是生菩提。

     佛告富樓那。

    菩薩成就四法。

    随回向菩提心不退失。

    随回向諸善根亦不退失。

    何等四。

    菩薩持戒清淨憶念。

    成就有念安慧。

    勤心精進而不懈退。

    成就多聞生慧。

    富樓那。

    菩薩有此四法。

    随回向菩提心不退失。

    随回向諸善根亦不退失。

    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

    而說偈言: 菩薩具持戒,所憶念深遠。

    勤心當精進,多聞莊嚴慧。

    菩薩常親近,如是之四法。

    随心所起事,皆能得成就。

     是故應常持,淨戒勤精進。

    不斷憶念法,常勤求多聞。

    持戒淨生處,憶念能淨智。

    精進淨佛法,多聞生大慧。

     是故諸菩薩,當學是上法。

    學是上法已,當轉無上輪。

     複次富樓那。

    菩薩有四法,則能利益菩提。

    持戒則是利菩提法。

    忍辱則是利菩提法。

    精進則是利菩提法。

    多聞則是利菩提法。

    富樓那。

    是名四法利益菩提。

    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

    而說偈言: 菩薩淨持戒,利益於菩提。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