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思想,他想來想去,最終選擇了道家思想。
大家一定會很奇怪,為什麼劉邦會選道家思想呢?
我幫你分析一下你就明白了,你看秦始皇統一天下,這個秦始皇是個富二代啊,他靠的是祖先的積累,等他做皇帝的時候,這國家裡面還有誰敢跟他叫闆啊,所以秦始皇他肯定敢按照法家的路數來打嘛。
我們再來看看劉邦這邊,我們都知道劉邦起家之前是個平頭百姓,劉邦是和一群兄弟們一起打的天下,所以嚴格來講,劉邦和這幫兄弟們并不是上下級的關系,而是準合夥人的關系。
在兄弟們面前,劉邦并沒有壓倒性的權力,所以我們就明白了,劉邦選擇道家的無為而治,其實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而且劉邦當上皇帝之後,還把國家2/3的領土都分給了這些準合夥人,看到這裡我知道大家育定會有效可,為什麼項羽分封了諸侯,就被劉邦滅了。
為什麼劉邦也分封了諸侯,那些諸侯怎麼不來打他呢?
省先我們要清晰一點,劉邦的分封,隻不過是一時的不得已,而且由子很多技術和資源的開發,這讓劉邦有能力在制度上繼承秦朝。
舉個例子吧,比如說商鞅曾經就有過法令,如果在你的一家當中,有兩個成年男丁,如果還沒有分家,那麼你這一家的賦稅就要加倍。
而且還有規定,所有農村裡面必須是雜姓的村子,不允許同姓的人住在一起。
這些柳制的目的就是要把社會徹底打散,把大家族拆成小家庭。
這樣的話,這些諸侯王想要組織民間的力量起來反抗的成本就變得很高了,它特别利于皇帝的統治,所以漢朝為什麼可以延續幾百年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繼承了很多秦朝的制度,這個就叫做漢承秦制。
所以各位老闆,當你區域經理的力量越來越大的時候,你需要把他下面人的力量打散,來分化他的權利,這樣有利于你的管理。
所以我們就明白了,劉邦選擇無為而治隻是面對強大合夥人的無奈之舉。
果然,劉邦在登基後花了八年的時間,一步—步的把那些能夠威脅到他的異性諸侯王全部給除掉了。
劉邦在帝國剛剛打完仗,老百姓們累得不得了,又是百廢待興的時候,他選擇了道家的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簡單點理解就是,唉呀,大家累了。
我就不搞太嚴格了,你們好好休息幾十年吧但是休息歸休息哦,你們得好好給我種地發展經濟哦。
果然,幾十年之後,中國第一個太平盛世,文景之治就出來了,所以大家發現在特殊的時期啥也不管,反而是更好的一種管理手段。
等到漢武上台之後,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這種道家的無為而治,肯定不符合他的胃口嘛。
所以漢武帝就隻能在儒家和法家當中挑一個來用,那我們都知道法家的邏輯肯定是不行的,因為走法家的話會面臨秦朝的下場。
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儒家了,于是就有了漢武帝時期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以後,中國差不多2000年的帝王統治的基本形态就出來了,這就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外儒内法,或者也叫陽儒陰法。
這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國家對百姓宣傳的是儒家思想,什麼三綱五常啊,仁義禮智信啊,其目的就是希望老百姓能夠遵守這些禮儀,方便于帝國的管理。
但是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走的依然是法家的邏輯,那麼這樣的話,對于皇帝來說,用法家來治理百姓的效率也有了,用儒家來安撫百姓的口徑也有了,一舉兩得。
聽到這個地方,各位老闆應該就有答案了,想要管理好一支團隊,你的根本指導思想就是外儒内法,表面上用儒家的思想,本質上用法家的機制。
大家在創業期的時候,啥都别想,就用法家思想,你看秦國是怎麼幹起來的,你就怎麼幹。
創業時期,隻要在不違背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瘋狂收錢,在這個野蠻生長期不要有太多條條框框和限制。
讓你團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正所謂∶不管白貓黑貓,能夠抓到老鼠都是好貓,讓公司先活下來再說,如果你的公司發展越來越大,那你就必須要使用外儒内法雙劍合并了。
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公司做得很大了,全公司幾百上千人,如果每個人都各懷鬼胎,那就離造反不遠了。
有一句話叫,不願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如個士兵都想當将軍的話,那你這個将軍怕不怕?當公司做大之後,系統經非常完善了,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團隊的執行力,而執行力的工作是不需要什麼創造性的。
比如你看肯德基的工作都是流程化,薯條炸多久,雞翅炸多久,油溫多少度都是控制好的。
你像這樣的工作,它就是需要毫無思想的按部就班。
如果你的每個員工都特别聰明,都有自己的想法,你的執行力就會大大的下降。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上我們可以總結3點運用到企業經營中∶
第一∶在曆史上唯一使用過道家思想的就是文景之治那段時期,所以各位老代搜資源/書籍/教程/電影等好書推薦微
第二∶儒家思想對一個企業凝聚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讓員工聽話,便于管理,我們也可以把儒家思想理解為公司的企業文化第三∶法家思想決定着企業的發展,因為我們做企業外部永遠都有競争對手和敵人,所以必須任何時候都要使用法家思想。
最後總結,隻有外儒内法才能夠真正的把一家企業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