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 厚黑、手段、权谋驭人术

首頁
    麼點東西,有什麼好争的。

    他們這種态度非常超然,在莊子的一個故事裡面體現的非常到位! 莊子有一位朋友叫惠施,在魏國當的是宰相,這個莊子路過魏國,打算順路去看看他。

    有人就跟惠施打小報告,說莊子過來就是想取代你宰相的位置,惠施聽完之後特别緊張,就命令手下在全國大肆搜捕三天三夜,想把莊子趕走。

    莊子聽說了,就主動去見惠施,給他講了個故事∶說,有一隻鳳凰從南方飛往北海,一路上隻要不是梧桐樹,他就不會停下來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它就不喝結果半路上碰到隻貓頭鷹剛撿到隻死老鼠,貓頭鷹就看見鳳凰,馬上想把鳳凰吓走,生怕鳳凰搶它的死耗子。

    講完這個故事,莊子看了惠施一眼說,你現在這麼大肆搜捕我,你以為我看得上這宰相職位嗎?說完莊子飄然而去。

    你要知道,惠施也不是一般人,"學富五車"這成語,就是描述惠施的。

     所以關于道家,咱也不用再多說啥了,這個故事已經足以體現道家的氣度和酒脫了。

    那麼,在道家看來,人世間的事情該怎樣才能搞好呢?道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老子,他會反問你,搞什麼搞,最糟糕的就是你們這種非要搞事情的人。

    你們以為你們這樣瞎搞,能把世界搞好,可世界恰恰就是被你們這樓搞壞了。

    道教認為當今之計就是要放下你們這種非得要搞點事情的想法順其自然,讓世界、讓百姓自由自主地活動,事情自然就好了,你看那個大自然,幾幹上一年從來沒有人去管過他,他不也挺好嗎,這就是道家所說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中國幾幹年的統治無外乎就是這三種思想在治理。

    儒家,法家,道家在企業當中我們應該如何去運用? 首先第1步我們要來了解在曆史的各個朝代當中這個儒家法家道家他們是怎麼運用的。

    我們能夠了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帝國是如何使用儒家法家道家的,那麼我們就能夠很好的把這三種思想用在我們的企業當中。

    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大大小小有幾百個國家在打仗,其中比較大的有7 個國家,齊楚趙燕韓魏秦。

    我們都知道,最後是由秦始皇打敗了其它的國家,完成了最後的大一統! 我們先來說一說奏朝為什麼能夠統一中國,當時的那個時代戰争的規模非常的龐大,對于各個君主來講,提升國家的戰争效率就成為了國家最重要戰略。

    那麼儒家,法家,道家哪一種思想更能夠提升戰争效率,君主就會采用哪家的思想。

     毫無疑問,法家在提升戰争效率方面是最有優勢的,儒家顯得太迂腐了,道家又追求出世。

    法家告訴君主,傳統已經沒啥用了,咱得改掉,要想富國強兵就必須得變法。

     當時的國家在沒變法之前,一個國家的身份高低都是由血統決定的也就是說貴族世世代代都是貴族,窮苦百姓世世代代都是窮苦百姓。

    這樣的話就沒辦法刺激人們想打仗的欲望,尤其是沒有辦法刺激底層老百姓姓的欲望,所以法家認為,應該把它改成身份的高低,由你從戰場上拎回來做人頭數量決定,那個血統的标準你得靠邊站。

    這個機制一出來,那就大屌了,他能夠刺激人們争先恐後的去打仗,戰争的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法家這套邏輯一出,各個國家就開始流行變法。

    魏國是第一個進行變化的國家,這個就是著名的李悝變法,沒變法之前,魏國也是low爆了。

    變法之後,他立刻變成了超級強國,把當時還沒有變法的秦國打到外婆家去了。

    這其他國家一看架勢,這沒辦法,沒法混了,各個國家都開始變法,慢慢的,這個魏國的優勢也就沒有了。

     這個魏國的衰敗,除了外部的因素,也有這個魏惠王作死的成分,因為他拒絕了當時在魏國找工作的商鞅。

    這個商鞅在魏國找不到工作,沒辦法就跑去秦國上班,所以就有了著名的商鞅變法。

     奏國把法家的邏輯運用到了極緻,雖然秦國是最晚變法的國家,但是他卻後來者居上,最終完成了天下的大一統。

    說到這個地方你就應該明白了,為什麼百家争鳴的局面最後都輸給了法家。

     但是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啊,他繼續使用法家的邏輯,短短十幾年就挂了,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秦國搞商鞅變法,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戰争效率,說難聽一點,都是靠打砸搶别的國家來滋養自己的國家。

     當秦國統一天下之後,這别的國家都被消滅了,那你還搶誰去啊,那必朝延總得要銀子花吧,而且這些臣子們也需要軍功啊。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隻有掠奪百姓來滋養朝廷,這用屈股都能到,這種統治肯定不能長久嗎,所以大秦帝國第二世就亡國了。

     接下來就到了楚漢之争,這個西楚霸王項羽奪得天下之後,對天下進行了分封,這是項羽幹的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項羽對天下進行分封,那是不是又有了各路諸侯,那對于各個諸侯來講,法家的邏輯又能走通了,為啥呢?因為又可以去别的諸侯國打砸搶了。

    那結局我們都知道,最後是由劉邦再一次一統天下。

     所以各位老闆大家記住,我們可以用法家的邏輯來打天下,但是我們絕對不能用法家的邏輯來治天下。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可以馬上打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

     這個劉邦統一天下之後,他很清楚,如果再按照法家的路線走下去,那肯定會走秦國的老路,所以劉邦放棄了秦朝的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