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 天仙化人

首頁
    ?是他們命苦?是世人特别壞?有這可能,但還有一個可能是,在凡間,所有人都懂得保護自己,就如有先天防疫效能一樣,平常别人的刀箭不會使自己受到多大的損害,但這類人不然,他們特别天真純潔,特别不設防疫效能,因此走到什麼地方都受到損害,什麼人都對他們不住。

    我不同情這類人,我認為他們輕易陷人于不義,誰碰着他們都準倒黴。

     小龍女就是這類人。

    郭靖、黃蓉是很壞的人麼?很愛害人麼?但偏偏就全家都對她不起、對楊過不起,師徒相戀為世俗不容,任何當時的人都應該知道:獨小龍女不知道。

    知道不等于接受,不管世俗如何,自己迳自去做,并無不可,但是不必跟俗人說明,不能逼世俗接受。

    說了出來,世俗反對,應視作正常,獨小龍女一面公告天下,而天下人自然而然橫加阻撓之時,又以受害人自居。

     當然同情她的小讀者們為數不少,讀者自然認為是社會的錯,我年紀大了,我認為怎樣對待社會,是個人的抉擇,在反世俗的路的人,應有适當的心理準備。

     其實金庸不見得很支持年長女子與年輕男子之間的戀愛。

     楊過與小龍女結為夫婦,金庸特别注明:“小龍女長于楊過數歲,但她自幼居于古墓,跟随師父修習内功,摒絕思慮欲念,楊過卻飽曆憂患,大悲大樂,因此到二人成婚之時,已似年貌相若。

    ” 雖然結為夫婦,卻沒有做過一日夫妻,要等到十六年之後,才可以真正一起,金庸又補充:“兩人久别重逢,反顯得楊過年紀比她為大了。

    ” 我認為作者未免拘泥。

    若相愛可以忘年,不必規限于世俗之見,又何必鄭重解釋外貌誰長誰幼?蕭伯納喜劇《康狄達》中,少年詩人愛上中年女人,為她婉拒,她勸他道:“你要對自己說:我三十歲時,她是四十五;我六十歲時,她七十五……”少年接口:“一百年後,我們是同一個年歲。

    ”這才是超脫世俗之見。

     陳圓圓 金庸小說美女特多,但怎樣才算得是“美”?是否隻如西諺所雲:“美貌來自看的人的眼中”?或俗語所說:“情人眼裡出西施”?在金庸小說衆女之中,若問以誰最美,答案必然是“陳圓圓”,因為金庸是以“天下第一美人”的角度去寫陳圓圓的,看他怎樣寫陳圓圓之美,便知在金庸心目中,“美”為何物。

     金庸在兩套小說中寫過陳圓圓,在《碧血劍》中隻是短短一段,在《鹿鼎記》中有頗長的一場,兩處都故意避過具體地描寫她的面貌,兩處都刻意形容别人看到陳圓圓的反應。

     在《碧血劍》中,滿殿将領兵卒登時為她着迷,先是目瞪口呆,仿佛被她勾魂攝魄,繼而瘋狂,擁前要抱她大腿、呼叫着撕裂自己衣衫,蜂擁而至争着要多看她一眼,總之醜态畢露、情難自禁,連甚有定力的正人君子袁承志見了她,也“不由得心中一動”。

     《鹿鼎記》中的描寫更生動,韋小寶一見陳圓圓,“張大了口竟然合不攏來,刹時間目瞪口呆,手足無措。

    ”陳圓圓一笑請他坐,他“茫然失措,雙膝一軟,跌坐入椅,手中茶水濺出,衣襟上登時濕了一大片。

    ” 金庸的意思很明顯,美即使是主觀,也是符合大衆的主觀,而非隻一人或“情人”的主觀。

    美是很原始的一回事,從看到發生生理反應不過是一瞬間。

     但金庸所說還不止此。

    他沒有描寫陳圓圓的面貌,卻有描寫她的聲音言語神态。

     在《碧血劍》那段裡,陳圓圓“莺聲呖呖”,“目光流轉,每個人和她眼波一觸,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溫水中一般,說不出的舒服受用,”《鹿鼎記》裡陳圓圓“嫣然一笑,登時百媚橫生”,說到自己身世,忍不住流淚。

     韋小寶不明她說什麼,“但見她微笑時神光離合,愁苦時楚楚動人,不由得滿腔都是憐惜之意,隻覺得就算為她粉身碎骨,也是甘之如饴……” 簡言之,魅力生自神态。

    寫香香公主時猶需說她白皙、體有異香,到陳圓圓,什麼具體的形容詞也不需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