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玉”之谜

首頁
    這一切,都不叫“坎坷”,坎坷是指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崎岖險阻,一個閨門秀女而用上這種字眼,雪芹顯然是有寓意。

    湘雲早早就為官媒“相了親”,為襲人“道了喜”,她過兩年出閣了,嫁與貴公子“仙郎”衛若蘭了,順理成章,“地久天長”了——怎麼又叫“坎坷”?所以事情不是如此簡單的。

    襲人道喜,湘雲不答,——以後在數十回現存書中雪芹對此再無半個字的呼應,此是何理?豈能诿之于偶然? 再就是那條常為人引來反駁“寶湘”關系的脂批:——“金玉姻緣已定,又寫一金麒麟,是間色法也,何颦兒為其所惑?故颦兒謂‘情情’。

    ” 一般理解,又指此批分明說出“金玉”關系已定,金麒麟并非主題,隻為“間色”,所以隻能說寶钗有緣,湘雲無涉,雲雲。

     關于這點,拙見也不與舊說相同。

    “間色法”原是有的,如清人沈宗骞《設色瑣論》有雲:“八九月間其氣色乃乍衰于極盛之後,若遽作草枯木落之狀,乃是北方氣候矣;故當于向陽坡地仍須草色芊綿,山木石用青綠後,不必加以草綠,而于林木間間(jian四聲)作紅黃葉或脫葉之枝,或以赭墨間(jian四聲)其點葉,則蕭飒之緻自呈矣。

    ”可知“間色法”即突出法,啟發法,正表其雖微而顯之氣機,絕非一設間色,即是“次要”“陪襯”之閑文漫筆。

    雪芹僅僅為了一個“間色”,就費卻了上文撮叙的那麼多那麼曲折細緻的筆墨,以為“無涉”,說得下去嗎?須知雪芹寫要事猶不遑盡及,而肯浪費閑墨至于如此乎? 曲文中已說了,“從未将兒女私情略萦心上”,這止說湘雲為人光明磊落,心直口快,事事可見人,絕不是說她“沒有”、“不懂”兒女之情——否則何必虛點贅筆?湘雲既是官媒相定了的,家長主張了的,她的男人姓“衛”,如此而已,那幹嘛還要提“兒女私情”?談得到嗎?于此可知,湘雲雖不與黛玉性格同型,“萦心”的程度或表現不同,可是她因見又大又有文采的“陽”麟,也是“默默”出神的。

    她心目中自有其兒女之情的。

     我對“金玉”的理解是,全書中“真假”貫串着一切現象,“金玉”之說也不例外。

    “和尚送金鎖”而且“镌上字樣”的那“金”,是假;麒麟(直到清虛觀中,寶玉才知湘雲有金麟,與金鎖的大事宣揚正相背反)的金,才是真。

    所以,“金玉姻緣”本來不虛,但有真假之分,假的終究不能得遂其實——“空對着”而已,真的百曲千折之後也會重合。

    這才是“金玉已定,又寫一麟為間色”的真含義,意思是說:湘雲的金與寶玉的玉,已是(最終)定局,又寫一個道友贈給的金麟,乃是“間色”之法,使整個情節更加奇情異采,柳暗花明,而并非是真憑這“雄”的麟才绾合了二人的姻緣——姻緣仍然是“金玉”的事。

     寶玉憎惡的“金玉”之說,是人為的。

    另有目的的假金玉。

    “懷金悼玉”,所懷的金,不是金鎖,正是金麟。

    《紅樓夢曲》的前三支曲中的幾處“金”“玉”,本來有其定指,并不“矛盾”“混亂”。

     對“金玉”之疑,初步貢愚如上,有若幹關聯複雜的地方俱不及細說。

    對于這樣的問題,探讨起來不是十分容易,—些看法,焉敢過于自信。

    惟因這個重要關目被高鹗僞續攪亂已久(至少是被簡單化地歪曲了),影響尚在,需要提出來逐步解決了,縱然一人的推斷不能全對,如能引出對于此疑的更好的解釋,那就深感榮幸了。

     1981年 [附記] 或以為黛玉應卒于春末,而非中秋,理由即《葬花吟》中有“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顔老死時”等句,《桃花行》中也有“淚幹春盡花憔悴,……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栊空月痕”等句,是暗示春盡人亡的證據。

    不知春盡花殘是象征性的,冷月葬花魂才是實質性的。

    《葬花吟》也寫“紅顔老死”“紅顔老”,大概無人拘看,以為指黛玉是“老死”。

    其實這也就是“花憔悴”之意。

    《吟》中恰好也有“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钼歸去掩重門……”等句,所以也不能理解成為杜宇一聲之時,即黛玉命盡之日。

    應當注意“寂寞簾栊空月痕”,月是秋的象征标志,在雪芹意中,三春與三秋相對待,“春盡”即秋來,所以晴雯之死是正寫秋情,亦即隐寫黛玉之亡也。

     再就是有人說黛玉既是“淚盡夭亡”,是還淚而死,怎會是自沉于水。

    不知此二者并不構成互相排斥的“矛盾”關系。

    自沉是淚盡的後果,淚巳償幹,可以離開人世了。

    否則隻能将淚盡解為是病得連眼淚也沒有了,這才死亡,這未免太呆相了。

     至于僅僅以“玉帶林中挂,全钗雪裡埋”,其他略無參證,便斷言黛是懸梁自盡,钗是凍死雪中,我以為這完全錯解了原意:雪芹、脂硯強調他們所寫的是一些“生不逢辰”、“有命無運”的不幸少女,寓意甚深;玉帶而挂在樹叢,金钗而埋于雪下,都比喻,美好貴重之物生非其時,生非其地之義。

    這和她們的命盡的“形式”有何幹涉?雪芹從來沒有孤筆單文,了無照應的“形而上學”方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