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是因為在火星那貧乏稀薄的大氣下竟裸露着密布的幹涸河床,不,不是因為這些,而是因為火星那眩目耀眼的顔色。
像血一樣紅的顔色!
這不是鮮紅色,不是剛剛流出體外的熱血的那種鮮紅,而是已經冷卻凝結後的血紅。
由于火星表層覆蓋着衆多富含氧化鐵的物質,使得整個表面火星變得一片血紅。
一道道數千千米長的裂谷和河床肆意分割着血紅色的平原,而血紅色的平原則靜靜地忍受着這種分割。
它為什麼忍受呢?
難道說,也曾經有洶湧澎湃的滔滔江河在這裡流淌?難道說,也曾經有生機勃勃的智慧生命在這裡生存?而現在,它隻是在默默地懷念它那火熱的年輕時代,因而無暇去顧及其他?
但是吸引了那三名宇航員所注意的卻不是這宏偉壯觀的火星景色,而是其他的東西。
剛才唐納森沒有說真話,因為這一探測行動并非真的如他所說的那樣沒有“針對性”。
自從發現一年前中心所發射的無人探測器停止工作“不翼而飛”後,中心電腦便在有關科學家的指示下,迅速安排了代号為“特潛行動”的探測計劃,由泊在地—火之間的“火星之子”太空實驗站發射了兩枚“特潛号”巡遊式小型探測器,前往火星并做環繞飛行,同時傳回所拍攝的圖像資料。
“特潛1号”探測器是有去無回的,而“特潛2号”則被太空實驗站的電腦要求返回,它所攜帶的燃料足以使它掙脫火星那僅有地球三分之一的引力場。
“特潛2号”探測器在火星上空認真勘察,仔細巡視,但在它的軌道下本應出現的衆多無人探測器還是無一露面,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由于這次計劃的倉促設計和實施,使得在有些時候,“特潛2号”探測器正好位于火星背面,使它無論如何也難以從那裡向回發射信息——因為此時此刻,它恰好既“看”不見“火星之子”太空實驗站,也“看”不見地球本身。
當圖像消失之後,三名宇航員便熱烈地展開了讨論,接着便各自去做了一些簡短的個人休息與整理工作。
幾分鐘之後,當“特潛2号”所發回的圖像又出現時,他們方又坐回來觀察,各自的手裡還拿着食物擠管和健身器材。
這時其中一名宇航員發現,在傳回的圖像上總有一個濾不掉的陰影。
他檢查了所有的儀器儀表,沒有發現任何故障,卻意外地發現顯示“特潛2号”速度的數字有所變化。
三個人面面相觑。
“現在隻有報告中心。
”其中一名宇航員終于做出了決定。
5、火紅的行星
火星我國古代也叫“熒惑”。
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
按距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四顆。
與太陽平均距離1.52天文單位,即22794萬公裡。
赤道直徑為地球的55%,質量為地球的11%,密度為水的3.9倍。
公轉周期687日,自轉周期24小時37分。
火星赤道面與軌道面成23°59'的角,與黃赤交角相近,所以火星上也有四季,每季約長6個月。
它的大氣相當稀薄,隻有地球大氣壓的0.6倍。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表面溫度在赤道上白晝最高,可達28℃,夜間降至—132℃。
白色的極冠主要成分是水冰,也有少量幹冰。
極冠大小随季節變化,夏季有時消逝,冬季增大。
表面有岩石、火山和沙漠區域,還有看起來縱橫交叉的河床,有人想象那裡有過水和濃密的大氣層。
但人類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希望看來極其微小。
火星有2顆很小的衛星。
火衛火星的衛星。
有2顆。
火衛一與火星較近,平均距離9400公裡,三軸橢球體,三軸長為13.5、10.8、9.4公裡,繞火星轉動周期7時39分,不到火星自轉周期的1/3,如此快速的運動使它在火星上看來出于西而沒于東;火衛二與火星平均距離23500公裡,三軸橢球體,三軸長為7.5、6.1、5.5公裡,繞火星轉動周期30時18分,比火星自轉周期長6小時,所以火衛二每次在火星地平上的時間達66小時。
火星運河火星表面的一種假設工程。
19世紀有人觀測到火星表面有幾百條黑暗細紋,有的長達3000公裡,被認為是火星上有智慧的生物開掘的“運河”,以便引用兩極融化的雪水灌溉不毛之地。
20世紀70年代行星際探測器在火星附近拍得的照片表明,火星沒有運河,卻有很多縱橫交叉幹涸的河床,成為神秘的“運河”。
火星極冠火星南、北極處的白色斑點。
當一個半球上為冬季時,這個半球極冠增大;夏季時則縮小,有時完全消逝。
主要成分為水冰,也有少量幹冰。
《辭海》1989年版
其他有關數據和資料:
火星(Mars),取名于羅馬神話的戰神。
因其表面富含紅色的氧化鐵而得名,因為戰争往往伴随着鮮血和烈火。
其兩顆衛星的名字也分為是“戰栗”和“恐怖”的意思。
火星上有太陽系中最大的火山——奧林匹斯火山。
它位于火星北緯18°,其火山口直徑達600千米,差不多是中國浙江省的面積。
山的主峰高達26千米,幾乎是地球之巅珠穆朗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