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空宗。
○由八識無性歸真。
是趣後教真實義(文)既雲不是朋于空宗。
又雲是趣後教真實義。
明知令趣向終教真理也。
但于難者。
章文雲悉皆即空。
會歸真也者。
此等解釋自本于始教内八識之事相即空之義釋也。
如此即空釋事。
為引入終教之真理故。
漸漸引向等釋給也。
先德又釋述此意欤猶難雲。
引深密經成立熏等即空義。
是經豈非當教誠文耶。
其上引此文畢。
不令如言而取故會歸真也(文)知今諸釋趣當教中會真理之義成立也。
是以孔目中于始教内相成就理成就二義釋セリ。
今理成就者。
是當教終門也。
今熏等即空義豈非此等義耶答。
引向真理言。
上漸漸言以照之。
遙指終教義欤。
但今所引深密經文有二意。
若依顯相。
熏等即空義說。
是當教終門建立也。
孔目中理成就雲。
就顯相熏等即空義釋雲也。
若如來秘密意趣約探雲之者。
說熏等即空本意。
遠終教甚深真理ヲモワヘテ說之也。
是故若約意趣者。
不可關當教之分。
今章方便漸漸說者。
約如來秘密善巧者。
遠超越當教之分故。
漸漸等說也。
就顯相說熏等即空義者。
當教之内終門也。
理成就者。
依此門所論也。
但理成就雲約如來密義說之者。
以終教真理所歸所成就真理可雲也。
一義雲。
今總标雲引向真理者。
雙含始教空理及終教真理。
次下結文雲會歸真者。
别指始教真空。
故光顯抄上卷雲。
宗家立四宗時。
般若已居第二。
空小乘有。
深密亦在第三建立依他法相。
若深密不說真空者。
何引向終教不空真空理耶。
是故章雲。
方便漸漸引向真理故。
說熏等悉皆即空(雲雲)所言真理者。
即含深密所說真空終教不空法門也。
不令如言而取故。
會歸真也之結句指當經空理。
方便漸漸引向真理之标文欲及終教不空妙義等(文)。
一。
故說熏等悉皆即空(文)今熏等即空者。
與深密第二時般若經所說之即空同欤異欤答。
可不同也難雲。
凡依他即空者。
即三無性中生無性之義也。
唯識論第九雲。
依次依他立生無性。
此如幻事詫衆緣生無。
如妄執縱說無性非性全無(文)既唯無妄執之實法非謂衆緣所生之依他性全無。
明知但空所執不空依他。
是即深密第二時所說之空外至第三時更空依他不可雲也。
今何雲熏等即空。
即外者。
主山曰。
内身根識。
外境六塵等(文)何如理如量雲内外耶答。
一義雲。
指事雲。
于如理智所觀真如境内境○此說不安。
違上釋故(文)但于難者伴一義也。
七日
一。
不見阿賴耶等(文)不見等處可通如理如量之二智境界欤答。
梁論意可通也難雲。
解深密經意。
以法住智之所建立非秘密(雲雲)不通如量智之境(見)答。
梁論雲。
諸佛如來如理如量。
由此義記諸菩薩能通達意識心秘密義(文)但于難者。
如量智有緣事緣理之二能。
故知梁論約緣理深密約緣事故非相違。
一。
不見阿陀那識(文)深密經所引阿陀那識者八識中何耶答。
第八識也難雲。
梁論第一雲。
不見本識及阿陀那識(文)佛性論第三雲。
如無上依經中說。
阿難。
于無生無滅法中心意及識決定不生故。
釋曰。
心者即六識心。
意者阿陀那識。
識者阿梨耶識。
于此三中不得生故。
此中若無三識。
則無分别(文)真谛三藏意。
第七末那名阿陀那欤。
故或雲本識及阿陀那或雲意者阿陀那。
仍嘉祥寶窟下雲。
攝論第七識名阿陀那。
此雲無解識(文)準此等經論并人師解釋。
第七識名阿陀那非第八雲事分明也。
如何答。
大疏雲。
阿陀那者此雲執持。
執持種子及色根。
此名通一切位(文)花嚴深密攝論唯識等之諸經論并雲阿陀那是第八識也。
但于難者。
如此異說非一準。
今任常途之所說鬥也。
一。
建立一切心意識秘密善巧(文)秘密者。
不了密意之義欤。
甚深秘密義欤答。
甚深秘密之義也難雲。
深密瑜伽等心。
以八識三性之建立為第三時了義之說。
以畢竟皆空之義為第二時三無性門未了之教事。
相宗一家定判也。
是以唯識論中。
述因果同時恒轉如流之義了。
歎謂此正理深妙離言。
解深密經文。
長行說不見之義重頌述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
以八識種種現因果相依之建立甚深正理定。
何以業等熏習定不了。
皆空義可歎甚深秘密耶答。
正深密瑜伽等中以外不見之義或名勝義善巧菩薩。
或雲秘密善巧菩薩。
雲真菩薩。
若所解之義不了者。
能覺菩薩何勝義真實菩薩耶。
加之瑜伽論中。
異熟生滅等義為愚癡無智說(雲雲)愚智無智之所解豈甚深耶。
但于難者。
深密等中建立諸法有二義邊。
一異熟生滅等義俗谛門建立。
引回心二乘為令知八識五熏之因果也。
瑜伽論愚智無智者。
二乘等也。
二攝相歸性勝義真實門。
因果能所熏等皆即空離言也。
此則菩薩證智境界也。
故雲勝義菩薩等。
以此即空無性真俗相依之建立故。
說建立心意識秘密善巧也。
又經論中深妙甚深等者。
歎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