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五教章中卷指事(本)

首頁
    由此二與十作二故。

    彼初二在十二之中。

    十者十中一。

    由此一與十作一故。

    彼初一在十一之中。

    以離十一。

    即無初一故。

    是故此一即十中一也。

    仍十非一矣。

     言一者一是本數一何以故緣成故一即十等者。

    此舉始終。

    今具顯示。

    一者一。

    何以故。

    緣成故。

    一是本數一。

    二者一即二。

    何以故。

    由此二一即是初一故。

    無别自體故。

    故此二即是一也。

    三者一即三。

    何以故。

    由此三一即是初一故。

    無别自體故。

    是故此三即是一也。

    四者一即四。

    五者一即五。

    六者一即六。

    七者一即七。

    八者一即八。

    九者一即九。

    十者一即十。

    何以故。

    由此十一即是初一故。

    無别自體故。

    是故此十即是一也。

     言一者十何以故緣成故十即一等者。

    略舉始終二門。

    謂一者十。

    何以故。

    緣成故者。

    舉始門也。

    言十即一。

    何以故等者。

    舉終門也。

    準前可知。

    玄門義雲。

    問。

    此同體門中。

    與前異體門中。

    有何别耶。

    答。

    前異門。

    言一中十者。

    即望後九故。

    名一中十。

    此門言一中十者。

    即一中有九故。

    言一中十也。

    問。

    若一中即有九者。

    此與前異體門一即十。

    有何别耶。

    答。

    此中言一有九者。

    有自體九。

    而一不是九。

    若前别體門說者。

    一即是彼異體十。

    而十不離一。

    問。

    此中言自體一即十者。

    與前同體一中十。

    有何别耶。

    答。

    前明同體中有十。

    而一非是十。

    此明一即十。

    而一即是十。

    以為異也。

     言不相知故者。

    遠公釋。

    以無我知者能造作故。

    章家雲。

    因正有力時。

    緣必無力故。

    不得相知故。

    雲無知者故也。

     言教義者。

    玄門雲。

    教即是通相别相三乘之教。

    即以别教。

    以論别義。

    所以得理。

    而忘教。

    若入此通宗。

    而教即義。

    以同時相應故也。

    旨歸雲。

    無盡言教及所诠義。

     二理事者。

    玄門雲。

    若三乘教。

    辨即異事顯異理。

    如諸經。

    舉異舉事。

    喻異理。

    若此宗。

    即事是理等。

    旨歸雲。

    緣起事相及所依真理。

     三解行者。

    玄門雲如三乘。

    說解而非行。

    如說人名字而不識其人。

    若通宗說者。

    即行即解。

    如看其面不說其名而自識也。

    相顯為行。

    契窮後際為解(旨歸中無解行有境智)。

     四因果者。

    玄門雲。

    順相為因。

    契窮為果。

    旨歸雲。

    五因果一對。

    謂辨菩薩生了等因。

    及顯如來智斷等果。

    亦是普賢圓因。

    舍那滿果。

     五人法者。

    玄門雲。

    文殊顯其妙惠。

    普賢彰其稱周。

    明人即法也。

    旨歸雲。

    八人法一對。

    謂佛菩薩師弟等人。

    顯說法界諸法門海。

     六分齊境位者。

    玄門雲。

    參而不雜。

    各住分位。

    即分齊境位。

    旨歸雲。

    四行位一對。

    謂普賢行海。

    及辨菩薩五位相收。

    當此門。

     七師弟法智者。

    玄門雲。

    開發為師。

    相成即弟子也(旨歸中無此對體用一對為第七也)。

     八主伴依正者。

    玄門雲。

    舉一為主。

    餘即為伴。

    主以為正。

    伴即是依。

    旨歸雲。

    六依正一對。

    謂蓮華藏界并樹形等無邊異類諸世界海及顯諸佛菩薩法界身雲無礙依持(當此依正)。

     九逆順體用者。

    玄門雲。

    即是成壞義也。

    旨歸雲。

    九逆順一對。

    謂文中顯五熱衆鞞一王形虎。

    及顯施形順理正順。

    七體用一對。

    謂此經中。

    凡舉一法。

    必内同真性。

    外應群機。

    無有一法體用不具。

    又疏雲。

    七華體同真。

    用應機故。

    九逆同五熱。

    順十度故。

    案雲。

    若依此說。

    旨歸中。

    第七九二門。

    合為此第九門。

    又此第九門。

    開為彼二門也。

     十随生根欲性者。

    玄門雲。

    随緣常說也。

    如涅槃經雲。

    此方見滿。

    餘方見半。

    而月實無虧盈。

    若此宗明者。

    常增減而常無增減。

    以同時相應。

    旨歸雲。

    十應感一對。

    謂衆生根欲器感多端。

    聖應示現。

    亦複無邊。

    舍那品雲。

    一切衆生所樂示現雲等然。

     言一者同時具足相應門等者。

    綱目雲。

    初是諸緣契合義。

    是總也。

    疏雲。

    此蓮華葉。

    具前十義。

    同時相應。

    具足圓滿。

    故是初門也。

    問。

    何以故。

    此依海印。

    同時顯現。

    彼由華葉。

    同時具足。

    答。

    欲明無盡大緣起法。

    一各互具足一切法。

    同時顯現故。

    彼此互舉。

    非相違也。

    問。

    何知由海印同時顯現耶。

    答。

    綱目雲。

    然此八會人法教義等。

    皆依如來海印三昧之所顯現。

    故賢首品雲。

    一切示現。

    無有餘。

    海印三昧。

    勢力故。

    言海印者。

    從喻為名。

    如修羅四兵列在空中。

    于大海内。

    印現其像。

    菩薩定心。

    猶如大海。

    應機現異。

    如彼兵像。

    具如疏說。

    三昧者。

    此雲等持。

    離沉浮故。

    定惠均故。

    名等也。

    心不散故。

    住一境故。

    名持也。

    問。

    若爾雲何定内具教義等。

    以定中不言教故。

    答。

    由三乘淺故。

    定内不起言。

    以一乘深故。

    定内起用。

    以寂用無礙故。

    玄門雲。

    第一同時等者。

    即具明教義理事等十門同時也。

    何以得如此耶。

    良由緣起實德。

    法性海印三昧力用故得然。

    非是方便緣順所成故。

    得同。

    今且據因果同時者。

    若小乘說因果者。

    即因以成果。

    因滅始果成。

    若據大乘。

    因果亦得同時。

    而不彰其無盡。

    始似舍緣。

    以成舍。

    因果同時成。

    而不成餘總。

    以因有親疏故。

    所以成有盡。

    若通宗明因果者。

    舉疏緣以入親。

    是故如舍成時。

    一切法皆一時成。

    若有一法不成者。

    此舍亦不成。

    如似初步若到。

    一切步皆到。

    若有一步非到者。

    一切步皆非到故。

    經雲。

    難成等正覺。

    不舍初發心。

    又如大品經雲。

    非初不離初。

    非後不離後。

    而明菩提也等(雲雲)。

     華嚴五教章中卷指事(本)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