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發心中後二位也。
又是論中。
三發心内。
證發心也。
或有說。
是實報凡夫。
但有信心。
能求善友。
今更準釋。
應善趣信中行人。
依圓教宗。
有其三位。
一見聞位。
即是善财次前生身。
見聞如此普賢法故。
成彼解脫分善根故。
二是解行位。
頓修如此五位行法。
如善财此生所成至普賢位者。
是三證入位。
即因位窮終。
潛同果海。
善财來生是也。
若爾善财定是何位。
以在信是信位。
在住是住位。
一身曆五位。
随在即彼位。
遍一切故。
如普賢位。
餘義準宗思釋。
言三證果海位至我如是等者。
第六十卷雲。
善男子。
我于彼中。
壽終下生。
成正覺時。
汝及文殊師利。
俱得見我。
疏雲。
下生成佛汝及文殊俱見我者。
釋有三義。
一雲。
我當來成佛時。
亦說此華嚴。
彼時亦有文殊善财所說之法故雲也。
二雲。
我成佛時。
汝與文殊。
俱來助我。
宣揚法化故雲也。
三為表法。
謂善财何故上于佛會俱求諸善知識。
而不求佛者。
以善财此生。
是修因之身。
未成果故。
不至佛所。
非謂不求。
但成果隔因故。
說當見佛。
以是滿位故。
無仰推等也。
案雲。
此三釋中。
今此章解。
當第三釋。
思準可知。
言此門通前至分齊處說者。
言諸位者。
謂始從十信乃至佛果。
六諸位也。
以位位皆有自分勝進分故也。
以解行位亦有自分勝進分故。
得法分齊處者。
謂位位滿。
皆名得法分齊處也。
以位滿勝進分位。
攝上諸位。
成正覺故。
言如普莊嚴童子等也者。
如舍那品末廣說也。
此中童子得法。
是何位者。
義準上下經意。
有三種成佛。
一約位。
以六相方便。
即十信終心。
勝進分後。
入十解初位。
即成佛。
以此是三乘終教不退之位故。
以一乘六相融攝。
即具諸位。
至佛果也。
是故此中童子。
見初佛為信位自分。
聞初經為信位勝進。
見後佛當解位初自分。
聞後經為解初勝進。
以攝諸位皆具足故。
二約行總不依位。
俱自分勝進究竟。
即至佛果。
三約理則一切衆生并已成竟。
更不新成。
以餘相皆盡故。
性德本滿。
相皆盡故。
今指此事。
是故雲也。
言其身在于至以上處住者。
如大智度論中。
以三千大千世界。
為一數。
數至恒沙。
為一世界性。
又數此。
至恒沙。
為一世界海。
數此又至無量恒沙。
為一世界種。
數此至無量十萬恒沙。
為一佛世界所化分齊。
又一乘中。
說十重世界海。
一世界性。
二世界海。
乃至十世界相。
廣如下說。
案雲。
普莊嚴童子身。
住如是世界故。
雲其身在于等也。
言當是白淨寶網轉輪王位者。
小相品雲。
若有衆生。
見此蓋雲者彼諸衆生。
種一恒沙轉輪聖王所殖善根。
所謂白淨寶網轉輪等。
今取此經文故。
雲白淨等也。
疏雲。
見此法界法門之蓋故。
得一恒沙輪王善根。
皆如白淨寶網等。
此是世界性中。
萬子已去轉輪王。
非是金輪千子王四州等也。
言得普見肉眼等者。
此明一乘肉眼廣。
小相品雲。
菩薩摩诃薩。
安住白淨寶網轉輪王處。
放大光明。
名周羅摩尼。
若有衆生。
遇斯光者。
皆得菩薩十地。
乃至菩薩摩诃薩業。
清淨肉眼。
悉分别見。
乃至廣說。
如錠光頗利珠照十佛刹微塵等世界。
今取此文意。
是故雲也。
言若三乘肉眼至故知不同也者。
此明三乘肉眼用劣。
不同一乘。
智論第四十二卷雲。
有菩薩肉眼。
見百由旬。
乃至有菩薩肉眼見三千大千世界。
釋論雲。
最大菩薩。
肉眼最勝。
見三千大千世界。
問曰。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
百億須彌山乃至樹木等。
是事障礙。
雲何得遍見。
若能得見。
何用天眼。
若不能見。
此中雲何說見三千大千世界。
答曰。
不以障礙。
故見。
若無障礙。
見三千世界。
如觀掌無異。
又雲。
若肉眼能過三千大千世界。
複有所見者。
何用天眼。
言又彼能于一念數世界中者。
此依小相品。
明白淨輪王化境勝過三乘金王境也。
言以約因門示故者。
此通伏難。
難曰。
信滿以去。
所起行用。
周遍法界。
無分齊相。
雲何唯得至離垢三昧前。
亦照十佛世界塵教世界等耶。
答約因門示故。
若約因果無二門者。
周遍法界。
無分齊相。
準思可知。
言如經雲能以至乃至廣說者。
上來經文。
依賢首品。
明信滿以去。
所起行用。
皆遍法界。
不同三乘。
言問前終教至先作是說者。
依以上二問答。
明三乘人至信滿位。
方信一乘。
傳雲。
先方便。
令信受終教信滿不退位中。
起八相成道化用已。
然後方令易信一乘信滿成佛。
是故彼教。
先作是說。
若至信滿位。
不信一乘者。
彼方便力。
可無用故。
是故明知。
此位必信。
言如初後亦爾者。
若準初位。
釋後位者。
問既一位中。
有一切位乃究竟位。
即得初者。
何須更說初諸位耶。
答初說諸位。
即是後中之一切者也。
第四修行時分者。
上約行位所诠義五差别。
明彼能诠教亦五種差别。
自下約修行時分所诠義五種差别。
明能诠教亦五差别。
以依行位有時分故。
是故次前此門來也。
言下根者謂至迳六十劫者。
俱舍論第二十三雲。
論曰。
順決擇分。
今生起者。
必前生。
起順解脫分。
諸有創殖順解脫分。
極速三生方得解脫。
謂初生起順解脫分。
第二生起順決擇分。
第三生入聖。
乃至得解脫。
譬如下種。
苗成。
結實三位不同。
身入法性。
成就解脫三位亦爾。
傳說如是。
又婆娑論百七十八雲。
聲聞菩提。
加行狹少。
謂極疾者。
三生便得。
第一生下種。
第二生成就。
第三生解(然未驗得迳六十劫本文)。
言中根者謂至遲迳百劫者。
俱舍論第十二雲。
麟覺喻者。
謂必獨居。
二獨覺中麟角喻者。
要百大劫。
修菩提資糧。
然後方成麟角喻獨覺(然未驗得四生得果本文)。
言上根者謂至三僧祇也者。
俱舍論第十二雲。
如是所說成住壞空。
各二十中劫。
積成八十。
總此八十。
成大劫量。
劫性是何。
謂唯五蘊。
經說三劫阿僧企耶。
精進修行。
方得成佛。
于前所說劫中。
積何劫成三劫無數。
累前大劫。
為十百千乃至積成三劫無數。
既稱無數。
何複言三。
非無數言顯不可數。
解脫經說六十數中。
阿僧企耶。
是其一數。
雲何六十。
如彼經雲。
有一無餘數。
始為一一十為十。
十十為百。
十百為千。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