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約觀遣故者。
依生無性觀。
而遣自然生性故。
是故唯識論雲。
依次依他。
立生無性。
此如幻事。
詫衆緣生。
無如妄執自然性故。
假說無性。
非性全無。
此約權教。
若約實教。
觀緣生無性。
故遣依他體。
亦無所有。
是故苑雲。
問。
大般若等亦說色空相即之義。
此則正當理事無礙。
何故别在一分滿教。
答。
此色義兩宗異釋。
一分滿雲。
依所執性故說為空。
具分滿雲。
依他無性故說為空。
又權實義雲。
無生觀。
權實不同義。
初中依成唯識論第九雲。
即依此三性乃至雲。
初即相無性。
次無自然性。
長行釋雲何依此而立彼三。
謂依初遍計所執。
立相無性。
由此體相畢竟非有如空華故。
依次依他。
立生無性。
此如幻事。
詫衆緣生。
無如妄執自然性故。
假說無性。
非性全無。
後實教中。
依維摩經弟子品雲。
唯大迦葉乃至雲。
無自性無他性。
本自不然。
今則無滅。
又迦旃延中雲。
諸法畢竟不生不滅。
是無常義。
華嚴經賢首品雲。
于眼根中入正受。
于色法中三昧起觀眼。
無生無自性。
說空寂滅無所有。
評曰。
前論為破外道無因緣生。
皆自然有。
此宗無彼自然生故。
故說無生。
此即無他受稱。
後經為破小乘法執有實因緣。
即此因緣從本不生故說無生。
言異圓成故又約遍計分故者。
依他性由具兩分故。
由分别性故。
異圓成故。
遍計分故。
故非有也。
又由真實性故。
異遍計故。
以圓成分故。
故非無也。
是故論雲。
說法有三種。
一染污分。
二清淨分。
三染污清淨分。
依何義說此三分。
于依他性中。
分别性為染污分。
真實性為清淨分。
依他性為染污清淨分。
依此義故說三分。
釋曰。
阿毗達摩修多羅中說分别性。
故以煩惱為性。
真實性以清淨品為性。
依他性由具兩分。
以二性為性。
說法有三種。
一煩惱為分。
二清淨為分。
三二法為分。
依此義故作是說。
有雲。
異圓成故者。
依他無性義。
異圓成随緣義故。
故非有也。
又約遍計分故者。
依他無性義。
約遍計理無分故。
故非有也。
以圓成分故者。
依他似有義。
是圓成随緣分故。
故非無也。
此解不安。
若三性各二義互異故。
作四句。
何唯依他性中。
作四句也。
餘二性中不作四句。
以餘二性各二義故。
依此明知。
彼義非也(又有多難且舉顯耳)。
言答不也無道理故餘句準之者。
準上二句。
下二句亦同。
可答雲以無道理故。
謂遍計理無故離四句也。
言又問有耶不也執有故等者。
明由遍計情有義故。
離四句也。
言無相觀境故者。
成唯識論雲。
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無性。
故佛密意。
說一切法無性。
初即相無性。
乃至長行釋雲。
謂依此初遍計所執。
立相無性。
由此體相畢竟非有如空華故。
此約權教。
明觀三種境。
成三種行也。
若依實教中。
但觀依他無生。
無生即圓成實性。
亦即是其二無我性。
三性一觀。
不待曆修也。
具如權實義說。
噎(于計反)。
言經中不染而染者。
勝鬘經雲。
自性清淨心。
而有染污。
難可了知。
有二法。
難可了知。
謂自性清淨心。
難可了知。
彼心為煩惱所染。
亦難可了知(非如所引文但得意引耳)問。
如何定知是文。
答。
探玄記雲。
勝鬘經雲。
自性清淨心。
不染而染。
難可了知。
染而不染。
亦難可了知(由是明知定是文也。
除是文更無文故。
有人引餘文。
恐不爾也)又起信記雲。
自性清淨心。
難可了知。
彼心為煩惱所染。
亦難了知。
言經雲如來藏受苦樂與因俱若生若滅者。
是四卷楞伽第四卷文。
經雲。
如來藏常。
故作持。
能令轉識知苦樂。
與七識生死因俱。
若生若滅。
元曉雲。
猶海水之動。
說名為波。
波無自體故。
無波之動。
水有體故。
有水之動。
如來藏與七識。
亦如是。
言論雲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成染心等者。
起信論雲。
衆生自性清淨心。
因無明風動。
心與無明俱無形相。
不相舍離。
而心非動法等。
或本作經非也。
下卷引此二文。
雲楞伽雲又起信論雲。
由此明知非也。
言以此教理者。
經名為教。
論以為理(由此故知論字可好)。
言經雲不生不滅是無常義者。
維摩經弟子品雲。
諸法畢竟不生不滅。
是無常義。
遠法師雲。
離相窮極。
名為畢竟。
理寂無為。
名不生滅。
此不生滅。
是其無常之實性。
故無常義。
上宮說。
三聚法。
即體自空。
無生滅。
是無常義。
經雲色即是空非色滅空故者。
大品經文也。
言又雲衆生即涅槃不更滅故等者。
是維摩經菩薩品文。
言論雲智障極盲闇謂真俗别執者。
是梁論第一卷初頌文也。
疏雲。
初句中。
言智障者。
無明住地。
能礙真解。
名為智障。
言極盲闇者。
障中窮細。
名之為極。
無其惠目。
稱之為盲。
迷覆真如。
故名為闇。
言真俗别執者。
理絕情亡。
名之為真。
事為情知。
目之為俗。
真俗體同。
事似波水。
惑情之家。
迷彼真如不二之理。
計其真俗。
有其異體。
名為别執。
言無緣生因者。
緣生即因。
非緣生之因。
謂由緣生似有。
成無性義。
故若無緣生似有。
由何得成無性空義。
是故緣生似有。
為無性空之因。
言真如是有義至餘如上說者。
指上第一護執門中。
五重四句。
若準彼四句。
即亦可說言。
真如是有義。
以不變故。
随緣故。
何以故。
由随緣故。
不變常住也。
聖智行處故。
言又真如是空義至餘亦如上者。
如上如前。
若準上亦可言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