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義。
由不變故。
何以故。
由不變故。
随緣不現也。
離所謂故。
何以故。
離情所謂有故。
真如名為空義。
言以具德故者。
以真如具過恒河沙性德故。
廣如起信論。
無差别論等說。
言違順自在故者。
以違染順染。
皆得自在故。
案雲。
違染不隐故。
故亦為有義。
順染。
而隐故。
故亦為無義。
言餘翻說準上知之者。
若準上亦可言真如是非有非無義。
以離所謂故。
何以故。
以離情謂有故。
故非有也。
由離情謂無故。
亦非無也(餘準知之)。
言如攝論婆羅門問經言等者。
梁論第六卷雲。
論曰。
婆羅門問經中言。
世尊依何義。
說如此言。
如來不見生死。
不見涅槃。
于依他性中。
依分别性。
及依真實性。
生死為涅槃。
依無差别義。
何以故。
此依他性。
由分别一分。
成生死。
由真實一分。
成涅槃。
釋曰。
依他性非生死。
由此性因真實性。
成涅槃。
此性非涅槃。
何以故。
此由分别一分。
即是生死故。
是故不可定一分。
若見一分。
餘分性不異。
是故不見生死。
亦不見涅槃。
由此意故。
如來答婆羅門如此。
論曰。
阿毗達摩修多羅中。
佛世尊說法有三種。
一染污分。
二清淨分。
三染污清淨分。
依何義。
說此三分。
于依他性中。
分别性為染污分。
真實性為清淨分。
依他性為染污清淨分。
依如此義故說三分。
釋曰。
阿毗達摩修多羅中說。
分别性。
以煩惱為性。
真實性。
以清淨品為性。
依他性。
由具兩分。
以二性。
為性。
故說法有三種。
一煩惱為分。
二清淨為分。
三二法為分。
依此義故。
作此說。
真谛疏雲。
前婆羅門問經中有二。
前問。
後答。
答中有二。
先約分别及真實性以答前問。
何以故下。
但約依他以答前問。
于依他中。
依分别性。
及依真實性者。
舉依他性。
取其二性。
生死為涅槃。
依無差别義者。
分别是其生死。
真實性以為涅槃。
分别生死。
即是真實涅槃。
真實涅槃。
即是分别生死。
名無差别義。
此上不見生死者。
不見生死異于涅槃。
不見涅槃者。
不見涅槃異于生死。
何以故下。
此更重釋。
何以故。
不見生死。
不見涅槃。
此依他性由分别一分成生死者。
凡夫本識乃至金剛執分别性。
故成生死。
由真實一分成涅槃者。
如來本識。
通達真實。
即是涅槃。
此答上問。
依他性。
不定屬生死。
如來本識。
成涅槃故。
亦不定屬涅槃。
以因中本識成生死。
釋論從後向前解釋。
依他性非生死者。
如來本識。
為依他性。
非生死也。
由此性因真實性成涅槃者。
此依他性因。
證真實性。
即是般若。
故成涅槃。
此釋由真實一分成涅槃。
此性非涅槃者。
生死本識。
為依他性。
非是涅槃。
次釋其所以。
此性由分别即是生死者。
生死本識。
由取着分别性。
名為無明。
即是生死。
此解論本由分别一分成生死。
是故不可定說一分者。
結依他性。
不可定說為生死一分。
以成涅槃故。
亦不可說為涅槃一分。
以成生死故。
言若見一分餘分性不異者。
釋前生死為涅槃依無差别義。
若見生死分别一分。
餘涅槃真實分體。
不異生死分别。
是故不見生死。
亦不見涅槃。
結前二義。
以答前問。
是依他性。
不定屬生死。
不定屬涅槃。
故言不見生死。
不見涅槃。
是生死。
是涅槃。
故言不見生死不見涅槃。
次引阿毗達摩修多羅中。
本論有二。
一明如來說法有三。
二問答解釋。
釋論亦二。
先解答文。
後解說法有三。
分别性以煩惱為性。
性者三界煩惱。
屬分别性。
根塵等雖非煩惱。
能生煩惱染污。
亦名煩惱染污。
依他性由具兩分者。
有二義。
一與染淨為本。
故具兩分。
二體通染淨。
若本識為依他性。
生死本識為染。
如來本識為淨。
若意識為依他性。
世間取着心為染。
出世無漏心為淨。
餘文準之。
緣起因門六義法第二者。
上既雖明緣起果門之三性同異義。
而未明其緣起因門之種子六義。
故是故第二此門來也。
緣起是所生。
因門是能生。
緣起之因門。
則依主釋也。
又緣起即因門。
即持業釋也。
是故經雲。
佛種從緣起。
又六義更互相由起故。
故雲緣起因門六義。
言謂一切因皆有六義者。
梁論第二卷雲。
偈雲。
外内不明了于二。
但假名及真實。
一切種子。
有六種。
長行釋曰。
已說阿梨耶識。
為一切法種子。
今更欲顯種子義。
故說斯偈。
外内不明了于二者。
種子有二種。
一外二内。
外謂谷麥等。
于善惡二性。
不明了。
是有記故(無性論雲無記故)内謂阿梨耶識。
于善惡二性。
則明了。
或以染污清淨為二。
但假名及真實者。
外種子但是假名。
何以故。
一切法唯有識故。
内種子即是真實。
何以故。
一切法以識為本故。
一切種子有六種者。
如此内外種子。
不過六種。
今舉此文意故。
雲一切等也。
言一空有力不待緣(刹那滅義)二空有力待緣(但有義)三空無力待緣(待衆緣義)四有有力不待緣(決定義)五有有力待緣(引自果義)六有無力待緣(恒随轉義)者。
問。
何故即此六義次第。
不同攝論等六義次第耶。
答。
彼攝論等。
為遮外道等邪執妄因。
而顯亦大乘宗真實真種故。
依簡失。
漸次明六義次第。
今章家意。
約地論等。
欲顯種子自體空有相由緣起之實德故。
是故不同攝論等也。
問。
何依簡失。
漸次明六義次第耶。
答。
為簡常法非種子故。
是故初說刹那滅義。
故無性攝論第二雲。
刹那滅者。
生已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