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般涅槃經第七雲。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不了義者。
謂聲聞乘。
聞佛如來深密藏處。
悉生疑怪。
不知是藏出大智海。
猶如嬰兒無所别知。
是則名為不了義也。
了義經者。
名為菩薩真實智慧。
随猶自心無礙大智。
猶如大人無所不知。
是名了義。
乃至雲。
若言如來無常變易。
名不了義。
若言如來常住不變。
是名了義(不了是權了義此實)又三十六雲。
非佛性者。
所謂一切垆壁瓦石無情之物。
離如是等無情之物。
是名佛性(此正因佛性也。
若言五種性者。
是不了義。
違此文故)晉本第八雲。
一切世界。
諸群生。
鮮有欲求聲聞道。
求緣覺者。
轉複少。
求大乘者甚希有。
求大乘者。
猶為易(權大乘也)能信是法甚為難(實大乘也)唐本三十八雲。
若有衆生。
心下劣。
為彼演說聲聞行。
名心明利。
樂辟支。
則為彼說中乘道。
若有慈悲樂饒益。
為說菩薩所行事(權大乘也)若有最勝智慧心。
則示如來無上法(實大乘也)廣如大乘權實義說。
智铠禅師雲。
問曰。
尋至道即是一。
若格前方便。
三教所明。
補處佛果。
遂傳爾懸殊。
此意難解。
會曰。
二義往釋。
一有教有人。
二有教無人。
若三教方便之說。
因中禀教之者。
即玆有教有人。
佛果補處。
及上位菩薩能說三教。
此玆有教無人。
所以者何。
禀三教行人。
因教各權利有教無人也。
能說之教主示現。
為三乘之佛。
菩薩人物。
慕果行因。
因行既成。
則無複化主。
如斯乃緣憾感便應。
緣謝便息。
空拳诳兒。
引時還家。
手中實無物也。
三教化主。
亦皆如是。
若是圓教有人者。
因中禀教。
乃至法雲。
有教有人。
斷四十一品無明。
法身補處。
此實非虛。
妙覺法身。
無說之說。
即是果上有教有人也。
有教無人。
名之為權。
有教有人。
名之為實。
問曰。
若爾四教明果。
可分權實。
四教因地。
皆有教有人。
何故得分。
至其權實。
答曰。
今明三教之人。
名為權人。
禀圓教之人。
則人教俱實。
故四教明因。
分權實也。
問曰。
三教之因。
既立權人。
三教之果。
何意不得辨權人答曰。
三教行人。
可成圓人無有三教之佛。
修因作圓佛。
故非類也。
案雲。
三乘共教。
為引攝地前初心菩薩。
令長養彼根機故。
且示一相小分因果。
令願求故。
如其教施設。
未得彼果故。
又定性二乘。
許實滅故。
以教不究竟故。
名為權教。
一乘實教。
對乎普機。
備開示普别圓滿因果故。
如教安立。
得佛果故。
寂滅二乘。
許成佛故。
以教究竟故。
名為實教。
由此權實差别。
顯一乘三乘别。
言以三中牛車至務令得出者。
此有二義。
一約事同二乘。
出三界之外。
未得佛果故。
俱同于二乘。
唯得出世益故也。
二約教。
同于二乘教。
許二乘實滅故。
同二乘教。
非實教故。
令同羊鹿等也。
言是故臨門三車俱是開方便門者。
元曉師雲。
此名方便。
略有四義。
一者佛方便智之所說教。
依主立名。
名方便教。
二者即三乘巧順三機。
持業作名。
名方便教。
三者為一乘教。
作前方便因。
是後說一乘正教。
對後正教。
名為方便。
四者于一乘理。
權說方便。
非真實說。
是方便義。
對真實說。
名為方便。
依此四義。
故名方便。
此名為門。
有其二義。
一者出義。
諸子依此出三界故。
二者入義。
又依此教入一乘故。
然門有二名。
若言佛門人門。
則門非佛人。
若言闆門竹門。
則門是闆竹。
今三乘教名方便門者。
同闆竹門雲。
即是方便。
是故名為方便門也。
開方便門。
有其二義。
若望出義。
說三乘時。
開而不閉。
望其入義。
說三之時。
閉而不開。
雖出三界。
未入一乘。
故今說一乘教。
言三是方便。
方開方便門。
令入一乘故。
如經下文言。
當知。
諸佛方便力故。
于一佛乘。
分别說三。
此言正開方便之門。
言四衢别授大白牛者方為示真實相者。
四衢者釋者(雲雲)大乘基等雲。
四衢道者。
四谛理也。
三乘并觀四谛理故大般若中。
說四衢道為四谛故。
惠淨師吉藏師疏。
玄範。
皆與此同也。
吉藏統略雲。
餘昔依舊。
釋四衢。
喻四谛。
此解可約昔教出三界證四谛便得涅槃。
此是見車。
得車不應更複索。
舊又明四衢及露地。
明無五濁。
亦同上過也。
望今教釋者。
四達曰四衢。
則四方皆空。
不見車。
不得車。
靈範師雲。
四衢道中者。
衢謂曰交道。
喻于我生已盡等四智究竟道中。
灌頂記并禦制雲。
四衢譬大乘四攝四等。
言三乘人發大乘心化衆生之機。
言大白牛者。
與三種大并七種大相應故名大也。
無漏淨潔。
能離系縛故。
名白矣。
言示真實相者。
元曉師雲。
此示亦二。
先明所示。
次明能示。
所示之真實相。
謂一乘人法。
法相常住道理究竟。
天魔外道。
所不能破。
三世諸佛。
所不能易。
以是義故。
名真實相。
而非三非一。
無人無法。
都無所得。
如是正觀。
乃名真實究竟一乘(雲雲)能示之用。
有其二種。
一者同開之示如前。
開三是方便時。
即知一乘是真實。
故如開門時即見内物。
二者異開之示。
異前開三别說一乘聞。
是皆得悟一乘義。
故如以手指方見内物。
如下文言。
諸佛唯以一大事因緣故。
出現于世。
如是等。
言真實相也。
言若三中至後更索耶者。
此難吉藏師大乘基等諸德。
唯說羊鹿。
以為權車。
牛車是實故也。
言亦不可說等者。
此除大乘基等諸德。
難吉藏師等諸古德。
以唯說二乘索車故。
言以此得知三車同索者。
釋者(雲雲)大乘基師雲。
随三乘機。
皆于佛所。
專意希求自乘妙智。
義同于文各索其車。
二乘之人。
離分段生死。
已得解脫。
證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