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此定能令菩薩身不舍虛空性。
免離三際故。
得安樂住。
引攝諸功德者。
能引攝不可數量諸定。
非二乘所同知。
因此一一定。
起無量通惠。
由此二義。
是故菩薩能離聲聞怖畏習氣。
即是有有生死。
障于大樂。
由破此障故。
得大樂果。
此定緣真如。
為菩薩體。
故不離智。
能引諸定及通惠。
故以定為定為體。
論曰。
首楞伽摩三摩提等。
釋曰。
此定是十地菩薩及佛所行故。
得此名。
何以故。
十地菩薩及佛。
有四種勝德。
故名首楞。
一無怖畏。
由得一切智故。
二無礙。
于清淨衆生。
見自身無等故。
三堅實功德。
恒在觀。
無散亂故四有勝能。
能破難破無明住地障故。
具四功德人。
于此定。
能得能行故。
稱伽摩。
此定多行利益事。
能破獨覺自愛習氣。
即是無有生死。
障于大常。
由破此障。
故得大常果。
言是故十地至道已斷故者。
第五卷文。
如所引文。
言仁王經說至心習煩惱者。
上卷雲。
又信忍菩薩。
所謂善達明中行者。
斷三界色煩惱縛。
能化百佛千佛萬佛國中。
現百身千身萬身神通。
無量功德(雲雲)又順忍菩薩。
所謂見勝現法。
能斷三界心等煩惱縛。
故現一身于十方佛國中。
無量不可說神通。
化衆生。
又無生忍菩薩。
所謂遠不動觀惠。
亦斷三界心色等習煩惱。
故現不可說不可說功德神通。
複次寂滅忍。
佛與菩薩。
同用此忍。
入金剛三昧。
下忍中行。
名為菩薩。
上忍中行。
名為薩婆若。
共觀第一義谛。
斷三界心習無明盡相。
為金剛。
盡相無相。
為薩婆若。
今章得意。
略引文耳。
言故本業經至無明滅盡者。
上卷雲。
佛子七盡果報無障無礙智。
所謂以三空智。
觀三界二習色心果報。
滅無唯餘(雲雲)佛子八不思議無功用觀。
所謂無相大惠。
方便大用。
無有色習。
無明亦盡(雲雲)佛子九入法際智。
所謂四十辨才。
一切功德行。
皆成就。
心習已滅。
無明亦盡(雲雲)。
言色心煩惱者。
信行集雲。
緣色等法。
名色等煩惱。
或可。
從喻得名。
色心相望。
色粗心細。
是故粗惑名色煩惱。
細惑者名心煩惱。
習氣亦爾。
曉師雲。
斷三界心色習煩惱等者。
此之三位。
深證心色無生。
故能斷色心等煩惱習也。
藏師雲。
初二三地。
觀色谛無明。
不取着色縛道理。
亦觀心谛無生。
文之隐顯。
從多說耳。
佛子十無礙智觀。
所謂無量法雲雨澍。
及一切衆生。
二習無明。
今已盡滅(雲雲)案雲。
七地中言無遺餘者。
驗經文。
為唯字。
蓋此借音。
為唯字哉。
言故彼論雲至故言不見。
言如無相論至名第二識者。
第二識者。
第七識也。
以第八識。
為第一故。
是故梁攝論第一卷雲。
第二識緣第一識。
起我執。
若離第一識。
此識不得起。
故知。
有第一識。
今成就第二識。
為顯第一識故。
言無性攝論亦同此說等者。
上終教斷惑門中雲。
無性攝論雲。
轉染末那。
得平等性智。
初現觀時。
先已證得。
修道位中。
轉複清淨。
具如上說。
言十四于分至如次應知者。
十解位。
除邪師所起煩惱。
十行位除邪教所起煩惱。
十回向位除邪思惟所起煩惱(未驗正文)。
言又以邪師至回心二乘說者。
唯識第九卷雲。
從發深固大菩提心。
乃至未起順決擇識。
求住唯識真勝勝義性。
齊此。
皆是資糧位攝。
乃至此位菩薩。
依因。
善友。
作意。
資糧四勝力故。
乃至菩薩。
住此資糧位中。
二粗現行。
雖有伏者。
而于細者及二随眠。
止觀力微。
未能伏滅(案雲既依善友明知邪師所起煩惱此位伏斷)又雲。
暖等四法。
依四尋思。
四如實知。
初後位立。
乃至此加行位。
未遣相縛。
于粗重縛。
于亦未能斷。
唯能伏除分别二取(案雲。
既依四尋思四如實智。
明知。
邪思惟所起煩惱。
此位伏斷)又瑜伽論第四十八卷。
第八地中雲。
謂諸菩薩。
由四尋思。
于一切法。
正尋思已。
若時獲得四如實智。
如實了知一切諸法。
爾時一切邪分别執。
皆悉遠離。
觀一切法。
于現法中。
随順一切離染無生觀。
彼先時一切所有分别執因。
所生法。
于當世。
一切無餘。
永不複生。
此四尋思四如實智。
廣說如前真實義品。
此如實智。
始從勝解行位。
乃至有功用無相住。
未極清淨。
今此住中。
已極清淨。
案雲。
此亦為證四尋思觀初修得在加行位故。
言十五于俱至故作是說者。
唯識論第十卷文也。
又彼論雲。
修所斷種。
金剛喻定現在前時。
一切頓斷。
彼障現起。
地前漸伏。
初地以上。
能頓伏盡。
令永不行。
如阿羅漢。
由故意力。
前七地中。
雖暫現起。
而不為失。
八地已上。
畢竟不行。
言十六又以至故作是說者。
瑜伽及唯識論文也。
是故瑜伽論第七十八。
解深密經雲。
善男子。
略有三種。
一者害伴随眠。
謂于前五地。
何以故。
善男子請不俱生現行滅惱。
是俱生煩惱現行助伴。
彼于爾時。
永無複有。
是故說名害伴随眠。
二者羸劣随眠。
謂于第六第七地中。
微細現行。
若修所伏。
不現行故。
三者微細随眠。
謂于第八地已上。
從此已去。
一切煩惱。
不須現行。
唯有所知障。
為依止故。
唯識論第九雲。
四微細煩惱現行障。
謂所知障中。
俱生一分。
第六識俱身見等攝。
最下品故。
不作意緣故。
遠随現行故。
說名微細。
彼障四地菩提分法。
入四地時便能永斷。
彼昔多與第六識中任運而生執我。
見等同體起故。
說煩惱名。
今四地中。
既得無漏菩提分法。
修便永滅。
此我見等。
亦永不行。
初二三地。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