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依他空事。
章。
惡取空(文)。
集雲。
惡趣空者。
百法抄第一卷曰。
如說二形等。
是人中惡趣。
非是能取當來惡果。
但毀責為名(文)。
章。
前代諸論師等(雲雲)。
抄三(上)雲。
疏戒賢遠承下○彌勒位極此為上古。
無著初地此為中古。
護法難陀○故雲近踵○疏二智光下○文殊對彌勒。
龍樹對無著。
青目情辨對護法難陀。
護法難陀注唯識論。
青目注中論。
清辨亦注中論。
造掌珍論(文)。
折雲。
前代諸師各述一義等者。
前文必脫一段。
由前數重問答。
皆前牒前所立。
次方立。
今例前諸問決有脫理。
況禅源都序文全有今文義。
亦前有一段。
彼雲。
據佛本意雖不相違。
然後學所傳多執文迷旨。
或各執一見彼此相非。
或二皆執渾混純不曉。
故龍樹提婆等菩薩。
依破相教廣說空義。
破其執有。
今洞然解于真空。
真空者即不違有之空也。
無著天親等菩薩。
依唯識教廣說名相分折。
性相不同染淨各别。
破其執空。
令曆然解于妙有。
妙有者即不違空之有也。
雖各述一義。
而舉本圓具故無違也。
次下方有一重問答。
故驗知。
此中必一段脫也(文)。
章。
第三顯其義(雲雲)。
折雲。
三科并易見。
但翻前護分别執中。
以答三性有義即當今三性無義。
上答三性無義即當今三性有義。
上答三性兩亦義。
即今當三性雙非義。
上答三性雙非義。
即當今三性兩亦義。
一一對翻随說皆得(文)。
問。
攝論心可許真如随緣之義欤。
答(雲雲)。
兩方也。
若雲許者。
當章以攝論等依他有義(雲雲)。
爾者依他既有之義也。
何可立真如随緣之義欤。
若依之唯凝然之義也。
三者章文引攝論耳。
真妄該徹等(雲雲)。
知可随緣之義也。
如何。
答。
四。
問。
攝論心遍計所執以何為體欤。
答。
以煩惱為性(雲雲)。
付之。
既存依他之有。
專相宗之義也。
然相宗所談煩惱等者。
染分依他也。
何為遍計之體欤。
答。
因六義。
一。
問。
章文。
謂一切因皆有六義(雲雲)。
爾者現行熏種子之時。
現行因可有六義欤。
答。
随教可有有差别也。
付之。
兩方也。
若現行不具六義者。
正唯識論中出親辨自果之正因。
體之時舉種現之二。
謂一切之言豈不收現行之親因乎。
若依之雲爾者。
唯識論中釋恒随轉之義。
此遮轉識轉易間斷。
判轉識之現行。
既是所遮也。
何可雲有六義欤。
如何。
答。
凡緣起因門者。
收性相所談成圓融之深義故。
謂一切因之言可含重重義理也。
故疏七下雲。
然緣起深義。
佛教所崇。
乘智階差。
淺深多種。
龍樹雲(抄雲。
十二門論)因緣有二。
一内二外。
即水土芽等内。
即十二因緣今正辨内。
然外由内變。
本末相收。
即撚含法界一大緣起。
染淨交徹義門非一(雲雲)。
而今章六義者。
依下所引地論集論等因緣相收之四句。
建立空有力無力等之六義。
專顯緣起之勝德。
兼配釋刹那滅等六義。
成種現因果即法界緣起義。
而刹那滅等之六義不盡緣起之義理。
空有等之六義全攝刹那滅等之六義。
故依始教一切因等者。
因緣之義雖通轉識現行。
具六義者唯限種子。
付種子六義。
唯識論限内識之種子。
攝論心通外谷麥種子。
若依終教六義通七轉識現行。
若依圓即法界緣起皆有六義也。
難雲。
縱雖始教現行正因辨種子之果時。
豈無體用空有待不待之六義欤(是一)。
次從雖終教轉識既間斷之法也。
現行之因何可有恒随轉等之義欤(是二)。
次圓教心善惡邪正同一法界緣起也。
何可有性決定等之義欤(是三)。
答。
始教意雖現種同親辨自果正因緣體。
然種子體因緣義勝。
唯識雲。
有唯識說種。
是因緣性。
彼依顯勝(雲雲)。
現行因緣阙恒随轉等之義。
故唯種因緣具有六義。
縱現種因雖容有空有待不待礙之二義。
始教之心不依此義。
但建立刹那等六義。
遮外道小乘等之轉計故。
現行因不具六義也。
次終教心八識體一故。
現行之因可有六義也。
即本識故可有恒随轉之義也。
次圓教心既法界緣起也。
善惡邪正即入無礙也。
豈遮性決定等義欤。
下問答可準例也。
難雲。
要問(下)雲。
法有多門。
且依同時如實互為因果。
入因果義有二重○又一切因有六義。
一空有力不待緣。
念念滅故○六無有力待緣。
俱有力故○又增上緣望自增上果還為親因。
故雜集論疏緣入親因攝。
又成唯識論因緣。
謂有為法親辨自果。
此體有二。
一種子。
二現行○現行同類展轉相望。
皆非因緣。
自種生故。
一切異類展轉相望。
亦非因緣。
不親生故。
有說異類同類現行展轉相望為因緣者。
應知假設。
或随轉門○聖說轉識與阿賴耶展轉相望為因緣故。
此顯因果親疏分齊極明善也(文)。
此釋心付如實互為因果因具六義事。
釋畢引唯識互為因果極明善結釋。
知唯識論心現行親因許具六義故引釋也。
若不爾者。
何故引唯識欤。
答。
一義雲。
要問心标依互為因果。
約法喻重重問答。
其中全不揀種現。
但因緣相望釋之。
爾者一切因有六義者。
可通現行乃至法界緣起之因也。
既增上緣還為親因具六義也。
現行親因何不具六義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