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乘涅槃障五地斷。
故緣覺舍心所知障十地斷。
六地猶觀十二緣故。
或初二煩惱種見道斷。
後□□□□金剛斷(文)。
問。
以四障寄地前四位(雲雲)。
何教心欤答。
下□□□□教(雲雲)。
付之十信既成位尤可始教義。
如何。
答(雲雲)。
折雲。
問。
演義指賢首意始教别開信位。
全引此四位等文。
結雲。
以上教義。
故知十信亦成位也。
若終教十信但是十住方便。
自無别位。
今章既約終教寄對說。
清涼何特作此指耶。
答。
約寄正使地前除習氣地上淨。
二義雙明故雲終教。
若單取地前四位。
亦即始教故。
今章約大分說也(文)。
章。
佛子四義(雲雲)。
佛性論第二雲。
佛子有于四義。
一因有二。
一佛性。
二信樂二緣般若波羅蜜。
三依止破虛空定。
四成就大悲利益。
一因如父身份。
二緣如母。
三依止如胞胎。
四成就如乳母。
由此四義名為佛子(雲雲)(取義抄)。
梁攝論第八雲。
佛子有五義。
一顯樂無上乘為種。
二以般若為母。
三以定為胎。
四以大悲為乳母。
五以諸佛為父。
由此義故。
得生佛家(文)。
谷辋輻軸。
問。
以此聖輪四事譬地前四行欤。
答。
當章起盡爾也。
付之。
折雲。
寶性論雲○言四輪者。
一住如法國土。
二依善知識。
三調伏自身。
四宿植善根。
如聖王輪備有四物。
所謂谷辋輻軸○釋曰。
此文四義合住如法國等四義。
恐以義配信樂大乘行等。
亦恐别有出家。
未敢指定(文)。
指事引佛性論第二。
多同折引。
又雲。
四習四位四定四德四報。
全依攝論(文)。
問。
以四障習寄顯地上四位等(雲雲)。
且習者種子欤。
習氣欤。
答(雲雲)。
兩方也。
若雲餘殘習氣者。
既雲正使地前除。
縱雖寄在門。
信住等之位全不可有種子斷之義。
故知正使地前除者。
尤可約現行伏斷也。
爾者習氣地上淨者。
無诤可種子(見)若雲爾者。
此文亦成證也(文)。
之結釋。
豈非證終教初地頓斷之義欤。
以知于二障地前四位伏現行初地。
頓斷二障之種子。
上準習氣淨雲事。
如何。
答。
終教心。
知障種子頓漸事。
上抄之。
若依漸斷之義者。
煩惱障種子初地頓斷義為本釋成。
此文亦成證欤。
若依頓斷義者如常。
但此寄顯位一門也。
未必相當終教正斷。
隻地上除習氣之義相當終教義故。
釋亦成證也。
折雲。
又此下問。
若以此證前約位滅惑。
又與前何别欤。
答。
若約地前除正使。
地上除習氣。
即與前同。
然于此二中。
種種寄顯。
即與前異也(文)。
集文異義同。
複古雲。
又此下三結判此四障寄顯四位。
初二通煩惱所知。
後二獨所知障。
指上經論為證也(文)。
此化心□□□□以四障寄顯地前地上四位。
出經論文證畢。
次宗家于四障釋成□二障。
為證四障即二障之義。
指上經論。
此文亦成證釋給得欤(見)。
證上終教智障初地頓斷之義不見欤。
十一。
問。
付以四種變易寄十地。
且于初地除因緣生死欤。
進雲。
章初二三地除因緣生死(雲雲)。
付之開經論說。
初方便生死。
次明因緣生死。
爾者如列次。
先除方便生死。
次可除因緣生死。
何背諸經論列次。
于初二三地除因緣生死欤。
答。
一義雲。
傳寫誤也(雲雲)。
折雲。
言初二三地等者。
梁論第十一正明四定四報等。
都不言是何地等。
而論中十地滅二十二無明處。
說四種生死。
卻約初二三地。
除方便生死。
四五六地除因緣生死。
七八九地除有有生死。
十地至佛地除無有生死。
以此得知。
四報等分四位說也○章雲。
因緣生死者。
然諸經論皆雲方便生死。
即是傳寫之訛爾(文)。
複古雲。
章先舉因緣生死者。
刀筆誤欤。
無上依經上·佛性論二·梁論十一等。
一方便生死(無明)。
二因緣生死(無漏業)。
故知初二三地除因緣生死者。
傳寫誤也。
故玄十一釋第二地所離雲。
三所感變易方便生死報。
并是所離也(文)。
又第十二釋第三地所離雲。
又有離業障及報障。
準前知之(文)。
此等解釋初二三地離方便生死(見)。
一義雲。
密嚴疏第一。
初二地為因緣生死。
三四五地為方便生死(雲雲)。
又真谛三藏般若疏雲。
初二地因緣生死。
三四五地方便生死(雲雲)。
如此等解釋者。
豈皆是傳寫之誤欤。
故知通途經論之說相。
雖以所知障名方便生死。
以無漏業名因緣生死。
又以所知障名因緣生死。
以無漏業名方便生死義可有欤。
故佛性論第二雲。
由此四怨障故。
不得如來法身四種功德波羅蜜。
四怨障者○一方便生死。
是無明住地能生新無漏業。
譬如無明生行。
或由煩惱方便生同類果。
名為因緣。
如無明生不善行若生不同類果。
但名方便。
如無明生善行不動行。
故今無明住地生新無漏業亦爾。
或生同類或生不同類。
生福行名為同類。
緣結故。
生智慧行名不同類。
以智是真慧故。
名方便生死。
二因緣生死者。
無明住地所生無漏業○譬如無明所生行也。
是業但感同類不生不同類果。
善行但生樂果。
不善行但招苦報。
故因緣生死(文)。
準此文。
以無明住地望移行亦名因緣生死事。
論文分明也。
例此無漏業望界外淨土之報。
正雖因緣。
漏無漏敵對相違法故。
望生死有漏行苦生滅之義邊。
亦可有為粗緣方便之義也。
但論文。
且感同類因緣之義釋成故。
不生不同類果釋也。
就義釋。
亦名方便生死之義。
不可相違也。
真谛般若疏雲。
從初地至二地因緣具足。
名因緣生死。
三地至五地死有方便。
名方便生死(文)。
依古抄引本文可勘。
密嚴疏第一雲。
然國勝劣略有三重。
廣則七重略□□□者。
一凡望共生。
如西方。
二從初地至七地。
三者八地已上。
密嚴土者八地已上二地。
廣七重者。
如華嚴說。
娑婆世界一大僧祇當極樂國一日一夜。
乃至第六佛國一大劫當彼第七八光明清淨佛土一日一夜(已上取義。
自下全文)。
如是兩經開合雖異。
其義不殊。
不殊雲何。
今此經者。
前三合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