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见闻钞上卷第四

首頁
    說如大智論說事 折薪雲。

    智論雲。

    如多寶佛。

    無人請法故。

    便入涅槃後化佛身及七寶塔。

    證說法華經一時出現。

    亦如須扇多佛。

    弟子本行未熟。

    舍入涅槃留化佛一劫以度人。

    今是釋迦牟佛得道後五十七日。

    寂不說法。

    自言。

    我法甚深難解。

    難知。

    衆生縛着。

    不如默然入涅槃樂是時諸菩薩。

    及釋提桓因。

    梵天王禮請。

    佛為衆生。

    鹿林中初轉法輪(文)。

     經十二年事 十一。

    問。

    正見本經。

    成道第二年度五人今何雲十二年乎答。

    大乘法苑珠林第一。

    引菩提留支說雲。

    十二遊經。

    成道竟一年不說法。

    經十二年方度五人(已上)全同當章之所引也。

    折薪雲。

    十二遊經雲。

    佛以二十九出家。

    以三十五得道。

    從四月八日。

    至七月十五日。

    坐樹下一年(即一年不說法)二年。

    于鹿野苑中。

    為阿若拘鄰等說法。

    五年。

    乃至。

    舍利弗。

    便得須陀洹。

    歡喜即還。

    為目連說。

    亦得初果。

    六年。

    須達與太子祇陀為佛作精舍。

    作十二佛圖寺。

    七十二講堂。

    三千六百間屋。

    五百樓閣乃至十二年還王城中。

    為父王及釋迦種說法釋曰。

    據此經。

    初一年不說法。

    從第二年至十二年。

    說法度人。

    今文雲十二年方度五人者。

    恐十字是第字。

    合雲第二年方度五人一義雲。

    經十二年。

    遊方化人。

    其中最初度五比丘故雲爾欤。

    例如上引彌沙塞律。

    雲。

    七日後。

    于鹿苑而轉法輪。

    委如上抄。

    可見之。

    有人解雲。

    乃至同之事。

     十二。

    問。

    今此有人解者。

    章主可依用乎答。

    一義雲。

    折折十二遊經從四月八日至十五日為一年者。

    乃僧□之年。

    非歲時之年。

    古人錯會歲時之年。

    則進退皆失。

    何者四月八日。

    至七月十五日。

    止有九十八日故。

    進非五十個七日。

    退非五十七日。

    而章引彼會釋。

    似失檢對。

    而大疏雖雲大同。

    亦失辨對。

    今對經文。

    顯然易見。

    先能進退之難破。

    尤有其謂欤。

    一義。

    戒壇和尚雲。

    今章大意。

    為明末教随機差别不同故引用之。

    縱雖有異說。

    何必遮破之乎。

    故大乘法苑第一雲。

    智論雲。

    初成道竟五十七日。

    佛不說法。

    有人解雲。

    即五十個七日。

    與十二遊經一年不說法同全同當章也。

    此有人即嘉祥欤。

    故彼法花義疏第四雲。

    于三七日中者。

    第二明思惟時也。

    彌沙塞律雲三昧七日。

    此與十地論同。

    ○此經明過三七日方說。

    律中及薩婆多傳。

    過六七四十二日方說。

    十二遊經。

    成道竟第二年方度五人。

    則一年不說。

    智度論雲五十七日不說法。

    或可則是五十七日。

    或可是五十個七日計近一年。

    與十二遊經相應。

    适緣見聞。

    不須會也(已上)案此等釋。

    慈恩似寫嘉祥。

    賢首似寫慈恩法師一同也。

    定判何勞進退之諸難哉。

     以此等教。

    當知三乘等事 十三。

    問。

    自下總結也。

    爾者。

    唯結第二時處俱異欤。

    将又如何答。

    雙結二門也。

    自初至或前後故者。

    别結時處俱異。

    是可屬第二時處俱異門攝也。

    次是一乘法下。

    雙結同時異處。

    異時異處之兩門也。

    問。

    次上所引妙經四分等。

    并唯明成道後初說小乘之事。

    何通立三乘乎答。

    上總引六經。

    未必别标三乘小乘多分寂初得小乘之證文也。

    但其中或大乘教說小乘事。

    或亦可有大乘經說大乘事。

    随機異聞。

    法應爾故。

    爾通結雲此等教當知三乘等者是也。

     十四。

    問。

    章雲或前後故者。

    可有第二七日已前說三乘法欤答。

    不爾也。

    此是時處俱異中。

    或三七。

    或六七。

    乃至一年不說法等。

    如是前後不定故雲前後也。

    問。

    餘可準知者何乎答。

    上未略舉二問。

    其外若異時同處。

    若同時同處等義門爾也故準知也。

     十五。

    問。

    所引經論之異說。

    可和會歸一意耶答。

    法寶俱舍疏第一。

    具引諸文。

    大同今間。

    彼師正義。

    佛成道竟。

    隻七日中受解脫樂。

    三七中思法觀機。

    四月調機乃說法如是述竟。

    即會異說雲。

    四分律六七日者受解脫樂時。

    法華經三七日者思惟法時。

    出曜莊嚴經七七日。

    五分律八七日等。

    通思惟法時。

    智論五十七日。

    梵王請時。

    婆娑四月者。

    調五比丘根。

    時有經半年者。

    以六月故。

    十二遊經一歲者。

    以經一夏。

    律及受歲經以夏為歲故次破諸師雲。

    自古經律論師皆雲見聞有異也。

    意說。

    佛在世時。

    随衆生機威德不同。

    或見多日後轉法輪。

    或見小日後轉法輪。

    今詳。

    不爾。

    釋迦如來八相成道。

    示有父母妻子生日出家成道。

    為五比丘轉法輪日。

    大小乘說。

    理合皆同。

    如說經行遠近觀樹等事。

    容有異也。

    佛神境力入定之相事難知故但定賓律師飾宗中。

    亦破寶師義。

    還成古能見聞有異之義。

    既是諸師異論。

    難一定欤。

    雖然。

    案章主意。

    可同賓師之說也。

     十六。

    問。

    縱雖見聞有異。

    而其中可有正否耶答。

    今章主意。

    遂機末教故。

    任其當機告于正說。

    約何機宜可判正不哉但法華玄贊第四雲。

    諸經說佛成道已後說法時節各各不同。

    此雲三七日。

    彌沙塞律三昧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