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见闻钞上卷第四

首頁
    是故雖繁為憶持。

    師主義廣說此文畢問。

    今此抄。

    佛色聲之義。

    皆是頓教中意欤。

    将通始終二教欤答。

    頓教中五義欤。

    師雲。

    要不可限頓教。

    傳古非作等義。

    大乘已上。

    何宗不可遮之故也。

    随義可配屬教也。

    疏一(上雲)八從初得道乃至涅槃不說一句。

    ○九此上諸門盡通三除十上之九門。

    随處随時重重無盡皆無前後。

    後之二門。

    正是華嚴境界。

    融取前八。

    亦不離華嚴之用鈔三雲。

    八從初得道等者。

    即寂莫無言門。

    謂涅槃。

    楞伽等經。

    皆有此說。

    涅槃二十六雲雲。

    若知如來常不說法。

    是名具足多聞。

    大般若四百二十五雲。

    我從成道已來。

    不說一字汝亦不聞五百六十七雲。

    衆生各各謂。

    佛獨為說法。

    而佛本來無說無示。

    淨名第一雲。

    其說法者。

    無說無示。

    其聽法者。

    無聞無得○上所引經。

    但明不說。

    未出不說所以。

    若楞伽經兼出所以故。

    第三雲○大惠白佛言。

    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

    何因說言不說是佛說佛告大惠。

    我因二法故作此說。

    雲何二法。

    謂緣自得法。

    及本住法。

    是名二法。

    因此二法故。

    我作如是說。

    雲何緣自得法。

    若彼如來所得之法我亦得之。

    無增無滅。

    緣自得法究竟境界。

    離言說妄想。

    離文字二趣。

    雲何本住法。

    謂古先聖道。

    如金銀等性。

    法界常住。

    若如來出世。

    若未出世。

    法界法住。

    如趣彼城道○偈雲。

    我某夜得道。

    至某夜涅槃。

    于此二中間。

    我都無所說。

    緣自本住故。

    我作如是說。

    彼佛及與我。

    悉無有差别。

    有雲。

    佛無色聲總有五義○文如上所引書故略之。

    今此緣自得法。

    及法住者。

    是寂莫無言門建立也。

    然上所引五說五義者。

    不出緣自本住兩門釋故。

    二門既頓教故。

    知是五義皆是頓教意。

    但師主心不爾。

    彼五義随義可屬五教也。

     二十一。

    問。

    第七○阿含施設者。

    何乎答。

    阿含者。

    是梵語。

    此雲淨教也。

    雲意佛若對小機直說大乘者。

    即彼法不信故于大乘分别說小乘者。

    小根即歡喜信心增緣勝見心即清淨也。

    所诠此所說小乘法。

    小根心令淨教。

    故即反淨教也(為言)。

     二十二。

    問。

    如華嚴經同教中說者。

    指末會攝比丘會乎。

    廣指華嚴經中同教義欤答。

    師雲。

    廣指華嚴經中同教說欤。

    其故今章雲。

    皆依一乘無盡教起等者。

    當依本起末門。

    即今經佛日初出照大我高山邪定衆生等照等文是文順欤。

    今章雲。

    是故諸有所修皆回向一乘者。

    即指末會攝比丘會也(雲雲)是即攝歸本義也。

    是故廣依本起末。

    攝末歸本義。

    通指可意得欤。

    一義雲。

    限末會攝末比丘會也但唐本如法華經同教中說文。

    無之。

    師主以前義。

    可為正義(雲雲)大疏一(上雲)二。

    依本起末門。

    此有五類謂菩薩說大。

    二為緣覺。

    三為聲聞。

    四為善根衆生。

    五為邪定。

    如出現品日照高山及三千初成喻中廣辨。

    其相皆明先大後小。

    約法名從本起末。

    以于一佛乘分别說三故。

    十八本二皆大乘出故。

    約機各是一類之機。

    非約一機前後大小。

    三攝末歸本門者。

    依無量義。

    初時說小。

    次說中乘。

    後時說大。

    故法華亦雲初轉四谛深密妙智。

    雖後二時三一不同。

    皆先小後大。

    四本末無礙門者謂初舉照山王之極說。

    明非本無以垂末後顯歸大海之異流。

    明非末無以歸本。

    故本末交映。

    與奪相資方為攝生善巧(文)。

     二十三。

    問。

    出現品。

    依本起末本者。

    是以同教一乘為本欤答。

    師雲。

    爾也。

    其故法華于一佛乘義文相。

    更無異說故也。

     二十四。

    問又如上所引。

    三乘與一乘同時說者等雲。

    或又如法華中回三入一乘是也等雲。

    此文心如何答。

    章雲。

    又如上所引○說者等者。

    上三乘同時異處義以。

    今次上皆依一乘無盡故起也。

    文釋也。

    次今章雲。

    又如法華中等者。

    法華回三歸一義以。

    今章次上是故諸有所修皆回向一乘句釋。

    師雲。

    唐今第八門。

    如會三歸一一句無之。

    此處妙法華經說言在之。

    然同教中說之言無之。

     二十五。

    問。

    第十門中。

    雲見上諸教并是無盡性海等一然者。

    此性海者。

    究竟自在果欤将約緣形對果分欤答。

    師雲。

    當章今文相等。

    約緣形對可心得也。

    設約緣形對果。

    具德難思不可說釋。

    不可有相違也。

     施設異相第八已下 二十六。

    問。

    娑婆如是化身所居土。

    即是穢土也。

    以何道理。

    此處即華藏世界證耶答。

    晉經第一(世間淨眼品)雲。

    如是我聞。

    一時佛摩竭提國寂滅道場始成正覺。

    其地金剛具足清淨衆寶雜華以為莊飾上寂滅道場始成正覺其處重轉釋時。

    其地金剛釋。

    故知此寂滅道場。

    即華嚴之中末刹也雲事問。

    第二雲。

    爾時。

    佛神力故。

    蓮華藏莊嚴世界海(文)。

    六種十八相震動。

    所謂動。

    遍動。

    等遍動。

    起。

    遍起等遍起覺。

    遍覺。

    等遍覺。

    震。

    遍震。

    等遍震。

    吼。

    遍吼。

    等遍吼。

    踴。

    遍踴等遍踴此經文心。

    既今寂滅衆會震動。

    即華嚴世界。

    六種十八相震動釋故。

    知華藏本刹。

    娑婆末刹交徹雲事問。

    經第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