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成佛牒釋時。
廣釋三生成道義也。
雖爾。
此三生相者。
不可越信位成化。
是以至相大師釋中雲。
十信地見聞終心成解行。
十信終心向十解。
勝進得究竟證此文分明出十信内三生成道義。
聞見問。
今章雲。
上言一念即作佛者指上何文耶答。
上經文雲一念即深廣無邊際文指也。
十五。
問。
三乘一念成佛者。
其義如何答。
等覺無間道位。
于諸法不自在障斷。
解脫道位。
妙覺智中。
無漏智所變三祇攝在一刹那。
三乘心不望理。
約如幻門。
于緣起法中明一念成佛義事在之。
但約最後一念也。
今章約理說一念成佛義釋也尋雲。
若約最後一念者。
設雖小乘心。
豈不說一念成佛義耶答。
不爾也。
十六。
問。
今章雲。
一切衆生悉同時同時作佛。
後後能辨。
新斷惑若爾者。
此文意如何答。
師雲。
若全佛見時。
以佛門為能攝有力有體之時。
衆生是無力無體故。
佛門一斷一切斷。
一成一切成之時。
衆生同斷惑成佛也。
若全衆生見時。
以衆生門為能攝有力有體之時。
佛是無力無體故從衆生未斷惑之義。
佛帶未斷之相也。
是故衆生。
于後後世中。
新新斷惑成佛時。
于佛門上。
亦新新可有斷惑可成佛之義也。
釋尊實成之時。
一斷一切斷。
一成一切成者。
我等其時實為斷惑成佛也。
是佛智見之中業用。
約法性實德。
然我等智見一惑未斷也。
是故更是迷倒凡夫也。
全佛之位斷惑成佛義。
即此意也。
全衆生之時。
準之可得意也。
若約衆生機見時。
生佛俱皆是屬妄分故。
佛智已斷。
約衆生門佛全未斷之義也。
隻望衆生。
未斷惑之凡夫。
望佛智衆生斷惑雲如。
望佛智體者。
實斷惑成佛。
望衆生智見時。
佛尚屬未斷惑之義也。
此義以體空有用力無力等義。
準可思之也。
今後後能辨新斷惑等文。
約全衆生門之時。
諸衆生。
于後後一斷一切斷。
一成一切成。
三世如來。
于後後斷惑成佛也(為言)今章及與一切衆生皆同時同時等解釋。
是約全衆生門明斷惑成佛義也(為言)。
四者因陀羅微細境界門已下
十七。
師雲。
因陀羅此帝翻珠翻也。
若約法名立者。
可雲互現無盡也。
今從譬立名事。
初至玄門論之故。
今章雲。
但從喻異前也。
微細者。
以重重義立名也。
境界者。
非所緣境。
即是分齊境。
其故。
今經初地經文。
承仕之願說時。
一切相真實相。
義相。
無量相三種相明。
宗家釋此夫實義相文雲。
世界分齊也釋。
知是可分齊境也尋雲。
下文雲。
如理智中如量境也釋。
若爾者。
約所緣境見如何答。
師雲。
是所緣境也。
既舉能緣智雲境故。
所緣境條勿論也。
上境界者。
不雲人佛故但雲境。
知分齊境。
其上經文正刹倒刹等異相說。
論中科之一切相次經中。
此一切相如因陀羅網說。
論中科之真實義相。
次經中此廣上異類相說。
論中科之無量相也。
是令上二相名無量相也尋雲。
今因陀羅者。
不依重重邊。
約差别義。
論因陀羅欤。
如何答。
師雲。
今真實義相因陀羅雲是依差别義說之。
而宗家梵網疏中華嚴梵網經二經不同釋時。
華嚴重重無盡義說因陀羅。
梵網經差别義以因陀羅說不同釋此釋正今經文不同。
退可案之也。
十八。
問。
因陀羅義。
通相即欤答。
師雲。
不爾。
同體異體中相入義以。
重重因陀羅義論也尋雲。
今章雲體相者。
相即所因體空有義以雲體相欤答。
師雲。
今章任故辨義說不待次義也。
即入法門一體上義别也。
是故。
辨相入之處。
相即等義門來。
是雲體相欤。
十九。
問。
若爾者。
相入者。
更約體義無之欤答。
師雲。
不爾。
以有力體為能攝。
以無力體為所攝故。
約體論義在之。
有力無力雲由。
是約用故。
用有力無力雲。
若又如此得心。
上體相雲。
相入體相談事。
不遮之欤尋雲。
若約相入義者。
一多相容等義。
如何異耶答。
師雲。
清涼釋雲。
十玄雖廣。
不超同異即入四義也判。
十玄不同一義一義邊邊義取也。
今不見相入邊。
取重重義也(為言)尋雲。
章雲。
隐映互現豈非隐顯之門耶答。
隐約所攝。
映屬能攝也。
隐映之上互現。
重重義取也。
若取隐映之一義。
不見重重等餘義。
是即下隐顯門攝尋雲。
今章經雲。
于一微塵中等證文。
義證欤。
文證欤答。
師雲。
義證也。
清涼直引文證也。
尋雲。
當章今經于一微塵中等經文引畢雲。
若據此文。
重重無盡(文)若爾者。
此文意。
更非義證。
直文證也見答。
師雲。
是不結文證也。
直是文證非也。
正文證新譯經十定品中。
金山光影喻。
七金山等門日光影。
重重無盡義說。
是即正文證也。
今義證中初三偈者。
初偈是正覺世間。
次偈是國土世間。
後偈即衆生世間也。
二十。
問。
今章雲。
此等并是實義。
非變化成。
(文)此文意如何答。
如此無盡重重等義。
法性界之德相。
更是無而忽有義非也。
是故今實義。
淨名等約業用不同現不思議也依之。
今章雲。
如理智中如量境也釋。
或雲理中量量中一分釋此意。
此智境界。
更是無而忽有義不可許也。
二十一。
問。
佛力法力甚深義者。
元來本無處。
勿然現我法有。
論即入等義者。
業用奇特境界故。
以之可雲至極甚深之義。
若法德之處。
本來所具法在之。
此德相功德機見令見之位有不思議雲事。
更是非奇特之境界也。
有物人與易。
無物人與難雲如。
如何答。
師雲。
三乘教心。
業用不思議德相位無談事。
是彼業用所依德相本不知故也。
豈以無法與人耶。
知是無而忽有法者。
情謂之境界。
更唯智境界。
非也尋雲。
一乘教心總非許神力不思議義耶答。
德相中諸法。
一機處令解。
顯不思議神力雲事。
在之。
是加佛力見德相諸法。
業用不思議雲欤。
喻我等肉眼。
即依日光加力。
如見四萬由旬日輪。
準思之。
五者微細相容安立門已下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