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见闻钞下卷第二

首頁
    者。

    證果海位是也。

    于此三生各有自分勝進不同也雲文意也。

    一義雲。

    前諸位解行者。

    是解行生。

    及以等者。

    是證入生也。

    此釋意。

    上自分者。

    既約行就當位論故十信條勿論也。

    勝進分者。

    其相難知。

    故通前諸位解行及以得法等者。

    即釋勝進一義計也。

     四十九。

    問。

    章雲。

    其身在于世界性等以上處住此文意如何答。

    總此文以下。

    就三生中明行相科段也。

    爾略見聞行相偏就解行論之。

    此童子者。

    愛見善惠王二萬五千子中第二王子也。

    此童子行相即是解行位行相。

    尋雲。

    抑以上者。

    是何等乎答。

    一義雲。

    以上者。

    瞿夷所居十世界雲已上欤。

    瞿夷優婆夷所居十世界雲事也。

    若爾者。

    世界海世界輪世界圓滿等餘九門雲以上也下攝化章在此十重。

    釋此十重了雲。

    此等當是萬子已上輪王境界。

    結釋。

    今章如普莊嚴童子乃至世界性等以上雲釋。

    上下符合欤。

    此十重世界。

    萬子已上輪王境界雲故。

    普莊嚴童子。

    亦二萬五千子第二王子故。

    世界性一世界不可限。

    十重世界海可通領。

    故雲以上。

    義理極欤。

    一義雲。

    先華嚴經中。

    普莊嚴童子。

    是世界性通領見。

    然世界性中又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小香水海說。

    今以上者。

    指此不可說不可說小香水海見。

    師雲。

    此義順文相字面也(雲雲)問。

    白淨寶網轉王位者。

    是何位乎答。

    第十地華報問。

    以何知第十地華報也耶答。

    天子放曼荼羅自在光明時。

    所益衆生得第十地益。

    時白淨寶網等說。

    所益衆生。

    既第十地益得。

    乃至白淨寶網轉輪王位得說。

    知是能益天子得第十地感白淨寶網位雲事。

    更不可疑也。

     五十。

    問。

    章雲。

    普見肉眼(文)此文意如何答。

    三乘教意。

    五眼中。

    肉眼者。

    一見近不見遠。

    是雲遠近相對也。

    二見明所不見闇所。

    是明闇相對也然圓教心。

    五眼中粗劣肉眼尚極十佛刹微塵數世界海等說。

    對三乘彌明甚深也問。

    三乘教意。

    總以肉眼不見三界外乎答。

    設肉眼若天眼與力助成除障時肉眼見闇處。

    肉眼見遠事。

    不疑之者也。

    若爾者。

    如此之時。

    肉眼見三界外可許之欤。

    是以智論雲。

    因天眼開障肉眼見闇釋此意也。

     五十一。

    問。

    章雲。

    又彼能于一念中已下文意如何答。

    是上行等所起行用也。

    當知。

    此是前三生中解行位内之行相也者。

    總上行相者總标大科結釋也。

    次以約因門示故已下文。

    是證果海中行相也問。

    信滿得意者。

    信滿住位二位雲事欤。

    為當信滿入位以去雲事欤答。

    師雲。

    準下釋。

    信滿雲是行佛也。

    得意者是位佛也。

    其故信滿入位佛果所起行用皆遍法界也。

    一義雲。

    信滿入位已去雲事也。

     五十二。

    問。

    又于一念中十方世界一時成佛文。

    是何文耶答。

    師雲。

    是賢首品海印三昧下文是也問。

    章雲皆已得故是實行故者。

    文意如何答。

    對上起信以未得故義。

    今此經雲皆已得故也。

    對上但是當位暫起化故義。

    雲是實行故也問。

    章雲一種者。

    是何耶答。

    于初發心住一種位。

    如何可開終圓二教差别乎問意也問。

    章雲。

    既一位中有一切位等。

    第三問答意如何答。

    就上第一答中。

    于後諸位皆已得故。

    是實行故該六位故。

    于初住一位攝諸位。

    成等正覺也覺。

    是上第二問答起問答意易知。

    此第二問答中正顯圓教信滿成佛義釋成也。

    付之此第三問答。

    此問意。

    若依此上釋意也。

    圓教意初心定究竟佛果得雲。

    更說後後諸位。

    更是何佛道耶問也。

    答此問時說後後諸位。

    一切即一中一切故。

    是一切是已得一切。

    非未得一切也答也尋雲。

    此已得一切者。

    行布欤。

    圓融欤。

    如何答。

    師雲。

    是約圓融說後諸位。

    即是初中一切也釋也。

    初中一切雲約行布不可得心者欤。

    于相即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等四句釋如。

    皆是圓融門四句也。

    然今章說後諸位即是初中之一切也者。

    此四句中第一一即一切句當也。

    豈以一即一切可定行布耶。

    若約行布者。

    今初中之一切一切者。

    已得一切不可得意也。

    若依行布。

    餘位是即未得故也。

    然今章即是初中之一切者。

    約圓融故是已得一切。

    更不可亂未得欤。

     五十三。

    問。

    第四問答意如何答。

    此問答意。

    若約圓融。

    初後相即故。

    初即具後位。

    後位亦具初位義。

    即可然欤。

    爾圓融必帶行布故。

    若依行布見之。

    斷十信一惑不斷餘位惑。

    又得十信一位未得餘後位。

    例斷後位惑不可斷初位。

    設得後諸位不可得初位道理。

    例自然顯也。

    如何可得意耶問也。

    答此問之時。

    若依行布一邊。

    實即可然。

    約行布于後諸位者。

    更非已得位者。

    更非已得位。

    即一向未得未斷位故。

    隻就十信一位已斷已得雲計也。

    但圓融普眼機。

    圓解圓行頓同果海故。

    不得即。

    得即初後同時相即故。

    始得始定得後故。

    更得始無有不得後。

    得後必得始故。

    得後無有不得初。

    今章釋是故無有未得後而不得初也即此意。

    若爾者。

    初雲後雲。

    俱是圓融上初後故。

    一斷一切斷。

    一成一切成。

    皆是已得位也。

    此普眼圓融智初後。

    更無淺深無明昧也。

    分明釋義治定也。

     五十四。

    問。

    第五問答意如何答。

    上一切雲。

    初後雲。

    圓融上初後一切故。

    畢竟無明昧無淺深治定釋付此問來也。

    若實于諸位前後無明昧者。

    如何今經說階降淺深次第乎問也答。

    此問有二善巧。

    第一若諸法相從機出入門分位前後者。

    寄同三乘故。

    前後于明昧次第也。

    但是圓教意也一約相就門分位前後釋此意欤。

    第二諸相體相以直從體法談時。

    普眼同法界。

    有後即相即。

    相即即前後也。

    皆是已得位故。

    如此相即入重重義。

    是故今經前後安立差别建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