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见闻钞上卷第三

首頁
    師雲。

    如難勢。

    他師解釋分明也。

    雖爾。

    自宗祖師解釋。

    如此解釋未見及也。

    若論藏之中。

    正如此分明有之者。

    清涼當門下。

    約三科如何不釋經部師所立。

    而可舉粗假細實一義哉。

    知自宗意。

    經部假實不定義。

    以粗假細實一義。

    為正義雲事。

    但于他師解釋者。

    于經部種類繁多也。

    爾者經部别師中。

    如此一義有之欤問。

    今章釋光師釋合。

    約三科定假實事。

    三義不定也。

    三義各别道理。

    如何心得耶答。

    今章在蘊可實等意。

    上卷私記末雲。

    四現通假實宗。

    謂說假部等。

    彼說無去來世。

    現在世中。

    諸法在蘊可實。

    在界處假。

    随應諸法假實不定者。

    界處門中。

    依緣積聚故名為假也。

    其蘊門中依緣不積聚故名實也。

    所謂依緣即是十八界也。

    依即所依六根。

    緣是所緣六境。

    即是六塵也。

    識乃為能緣也。

    此六根六境六識三種積聚。

    名為十八界。

    若有缺一法時。

    則不成界處義故。

    然此三法積聚。

    而無界處自體故。

    名為假也。

    所謂積聚。

    但是體積聚也。

    非是義積聚。

    喻如聚立樹木乃是稱為林。

    亦如兵陣等。

    皆名為假也。

    界積聚義。

    亦複爾也。

    但是諸法各别積聚。

    不是一法自義積聚。

    界名為假也。

    所謂義者。

    如一色質礙性中則有青黃衆多色名為義積聚是也。

    若就蘊門中。

    亦有積聚義。

    故名曰四蘊。

    若爾者。

    蘊中亦有積聚義者。

    已同上所明界處積聚。

    則應名為假也。

    然何故在蘊門中。

    名為實乎答。

    約其蘊門而說假實所以者。

    今且自色蘊中。

    雖已積聚一切諸色而成唯一質礙之性。

    遂不交涉于自餘異蘊性也。

    又如青黃赤等諸色。

    雖有種種差别。

    而但涉徹自一質礙性故。

    唯是約自義積聚。

    不是各别他法積聚故。

    雲在蘊門中名為實也。

    又基法師宗輪疏雲。

    以依積聚。

    緣亦積聚積聚之法。

    皆是假故。

    雖積聚假義以釋于蘊蘊體非假。

    無依緣故。

    義林章雲。

    聲名句等若在處等體非實有。

    以說依緣有積聚故。

    若在蘊等便實。

    雖有積聚。

    不說依緣名蘊故在蘊可實等今章釋随此。

    私記意誠易知。

    是故更不恐繁引之也。

    說假部約三科分别假實事。

    道理委悉。

    如上私記。

    次光師蘊處是假等釋心。

    十八界是根境識三。

    各别開之。

    法數所有悉盡可一二直說故。

    十八界雲實也。

    蘊處界三科法門。

    俱是十八界略說。

    少分合成十二處。

    多分合成五蘊也。

    蘊處是略說聚集故假法也。

    十八界是廣說直說故雲實也。

    次光師疏許蘊是假等釋者。

    三科同雖積聚義。

    蘊不攝無為故。

    是假法也。

    界處是攝無為故。

    雲餘二是實欤。

    是故則界處法門實也。

    蘊法門假法也或一義雲。

    五蘊是三科中略中極略也。

    極略而聚集故盡法相至極也。

    望之雲實法欤。

    十八界是廣中廣故雲實。

    十二處是廣之中略故雲實也。

    蘊是略中略也。

    是以雲假也(為言)尋雲。

    若爾者。

    十二處。

    是望界者略說。

    如何不雲假耶答。

    略中略說五蘊。

    廣中略說十二處望蘊即假。

    略中略故。

    處是廣中略故也此光師釋料簡。

    即是私安立。

    更不可定量。

    一向推臆度也。

    退本宗學者可尋之問。

    于假義。

    幾義談耶答。

    假者。

    一因緣假。

    二聚集假。

    三相對假也。

    此中今章界處假義。

    當相對假也。

    因緣假者。

    小乘中無之。

    藥是聚集假。

    非相對假。

    是故雲實欤尋雲。

    假雲事即空也雲事欤。

    又有法位雲假欤答。

    師雲。

    假者如無釋也爾者。

    一向非空無義問。

    經部。

    成實假不定假。

    今三種之假中是可何耶答。

     問。

    一切器界等。

    皆極微所生也雲事。

    其相如何答(雲雲)合出十五子。

    如是展轉生一大地。

    皆名有實(雲雲)。

     問。

    今章雲。

    四現通假實已下文意如何答。

    在蘊可實。

    在界處假。

    是說假部。

    約三科别假實義也。

    次随應諸法雲已下。

    是成實能造所造相對假實為。

    經部粗假細實假實兩義釋文也。

    一義雲。

    随應諸法假實不定。

    上約三科假實不定也雲說假部心結可得心也(為言)。

     四十五。

    問。

    成實論師。

    即經部耶答。

    一義雲。

    不爾。

    成實論師。

    是昙無德部所攝。

    南山等禦釋心也。

    其故。

    探玄記中。

    于當門中。

    成實論及經部别師釋。

    此文分明。

    經部别師成實論師可各别見。

    既以及字。

    顯二論師别故也。

    若爾者。

    準此玄記釋。

    今章文。

    成實論等經部别師亦即此類可訓也。

    一義雲。

    清涼即釋其成實論○入佛法時經部攝故故。

    成實論師是經部别師也雲事。

    更不涉餘義。

    但玄記成實論及字。

    經部别師。

    有兩類不同故。

    以及字等類經部兼也。

    是以今章雲成實論等經部别師。

    知此釋是成實論師。

    即經部别師之可攝師主以此義。

    可為正義(雲雲)大疏一上雲。

    四現通假實宗。

    謂說假部。

    就前現在之中。

    法在蘊為實。

    在界處為假。

    其成實論。

    經部師。

    即是此類抄四下疏四現通假實宗等者。

    一全一少分。

    一全即說假部。

    一少分即末經部。

    以根本經部是第一宗攝故。

    其成實論。

    先是數論弟子。

    以所造為能造。

    後出家入佛法時經部攝故。

    三藏雲。

    經部細實而粗假。

    假實義同故。

    現通假實攝。

    此說假與一說說出世别也。

    此謂欲真谛中皆有假實。

    蘊門明義是實者。

    實即積聚故。

    界處門明義是假者。

    體假積聚故。

    今疏雲其成實論。

    即是少分末經部也尋雲。

    成實本師。

    數論外道意。

    以所造四徹為能造意如何答。

    抄四下雲。

    自在黑姓拘式。

    見大論難受。

    略抄七十偈。

    此婆羅門。

    初入金耳國。

    以鐵葉腹。

    頭戴火盆。

    擊王論鼓求僧論議。

    因诤世間初後有無。

    謗僧不如。

    遂造此七十論。

    申數論宗。

    王意朋彼。

    以金賜之。

    外道欲彰已令舉遂以金七十标名○梵音不同耳。

    梵雲僧佉。

    此翻為數。

    數即慧數。

    數度諸法根本立名。

    從數起論。

    名為數論。

    論能生數。

    亦名數論○言二十五谛者。

    準百論雲。

    從冥生覺。

    從覺生我心。

    從我心生五微塵。

    從五微塵生五大。

    從五大。

    生十一根。

    神為主常覺相處中。

    不壞不敗。

    攝受諸法。

    斯則五大亦為能生(文)成實論。

    随本宗故。

    順彼數論師一義。

    四微能造義成。

     五俗妄真實宗已下 四十六。

    問。

    俗妄真實義。

    約三科心得乎答。

    師雲。

    爾也。

    苦集二谛所攝。

    三科皆是虛妄也。

    滅道二谛所攝。

    三科是可真實也尋雲。

    小乘教意。

    前十五界唯有漏故。

    佛果位後三界也。

    若爾者。

    佛果位豈具可具三科耶答。

    如難佛果位不可有前十五界。

    是皆有漏故也。

    是故果位隻後三界有之。

    設具雖不備之。

    既十八界中三界故。

    滅道所攝之十八界可雲也。

    意界法界意識界雲是也。

    此三界是十二處中。

    意處法處二處當故。

    十二處中意處法處果位被屬故。

    滅道二谛所攝十二處可雲也。

    此二處者。

    五蘊中四心當也。

    除色法一種計也。

    此四心是滅道二谛所攝五蘊可心得也問。

    滅道二谛所攝蘊處界。

    皆是真實法體也雲者。

    上第四宗心在蘊可實在界處假釋義。

    法門義勢。

    前後相望。

    剩是前第四義是勝。

    今第五宗即似淺略。

    如何其故。

    蘊是實法雲義不可然。

    苦集二谛所攝蘊亦是虛妄也。

    如何雲實耶。

    界處是假法也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