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见闻钞上卷第三

首頁
    義。

    又不可然。

    其故。

    界處滅道二谛所攝界處。

    即是可實法。

    如何雲假法乎。

    殊界處是攝無為。

    無為法豈是假法耶。

    進退未盡理說故。

    第四即淺。

    第五即深。

    爾者。

    淺深次第故。

    最有其謂。

     四十七。

    問。

    俗妄真實宗意。

    說出世部等者。

    等何部耶答。

    内等非外等欤難雲。

    清涼大師雲。

    五通小大(文)疏雲。

    說出世部等。

    此等字等取中論一半向前釋給。

    爾者。

    今此師心既雲等。

    準知等中論一半見答(雲雲)大疏一上雲。

    五俗妄真實宗。

    即說出世部等。

    謂世俗是假。

    以虛妄故。

    出世反上抄四上雲。

    疏五俗妄真實宗等者。

    以世俗是假假故妄也。

    出世為真。

    非是假故。

    是實也。

    少似中論一半向前(文)。

     六諸法但名宗已下 四十八。

    問。

    于一切諸法上所假立名分實有也可雲乎答。

    爾也付之。

    若爾者。

    于法上所立名。

    全是實有。

    全是法執也。

    何以法實有義。

    通初教始釋耶答。

    法上假所立名實有。

    經名下所呼顯世間出世間法體全是空也。

    如此義。

    略有為空無為空等義順。

    是故通初教始問。

    此通初教之始者。

    此諸法但名宗故。

    即是始教初門也雲事欤。

    将又此第六宗。

    初教初般若空門鄰雲事欤答。

    二義俱在之。

    疏一上雲。

    諸法但名宗。

    謂一說部等。

    一切我法但有假名無實體故(文)抄四下雲。

    疏六諸法但名宗等者。

    則顯出世亦假名耳。

    故雲一切我法。

    亦如中論。

    若有世間即有出世間。

    既無世間何有出世間等(文)。

     七一切皆空宗已下 四十九。

    問。

    清涼大師。

    第七雲三性空有宗。

    今雲一切皆空宗。

    如何不同耶答。

    當章意。

    方便漸漸引向真理故。

    說熏等悉皆即空故。

    第三時所建立依他如幻法。

    皆空自性攝。

    今雲一切皆空也。

    是故大乘法師應理圓實宗皆今章第七内當也。

    今至結釋。

    雲如般若等者。

    深密經第三時等也如何得意。

    今章第七是廣也。

    深密第二第三合雲皆空宗故也。

    清涼第七是狹。

    限第三時故。

    疏一上雲。

    七三性空有宗。

    謂遍計是空。

    依圓有(文)抄四下雲。

    疏七三性空有宗者。

    即是大乘法師所立應理圓實宗問。

    小乘教内。

    廣開六宗不同者。

    于始教内依深密第二時立一切皆空宗。

    同依彼第三時教。

    如何不立三性空有宗。

    兩師互舉一邊。

    不義理耶答。

    小乘教中。

    約教者望斷證次位故為一教。

    約崇尚者。

    違诤多故。

    宗六宗建立也。

    大乘中别無違诤故。

    宗教無不同。

    是故宗家第二時為本。

    攝第三時熏等即空義。

    清涼第三時為本。

    遍計空一義。

    第二時皆空宗攝也(為言)。

     八真德不空宗已下(宗家清涼)不同 五十。

    問。

    清涼大師。

    第八雲。

    真空絕相宗。

    今章與得名空有遙不同也。

    今章第七皆空宗。

    清涼第八絕相宗。

    更無不同如何答。

    今章第七皆空宗唯遮非表。

    清涼第八絕相宗。

    迹下兼顯顯理故不同也。

    是故今章第七始教。

    清涼第八頓教故。

    非讨論也。

    次今第八門真德不空義。

    清涼第九空有無礙義。

    同是終教義故不同無。

    爾今不空宗者。

    空不空相對。

    第七第八不同也。

    總終教中有二門。

    一不空義。

    二空有不二事理平等義也。

    此中不空義。

    真如不空一義。

    空有不二事理融攝平等義邊不顯。

    是故今章不空宗為第八。

    相想俱絕為第九也。

    直顯真性故。

    又頓教中總可有二門廢立。

    一拂迹下理顯。

    二直顯真性義。

    不見佛迹邊。

    然清涼拂迹下顯理義以為頓教。

    事理平等空有不二義以為終教故。

    頓教為第八。

    終教為第九也。

    設宗家意。

    頓教中拂迹一義。

    終教事理平等一義相對時。

    頓教淺終教可深。

    又清涼終教中不空一義。

    頓教中直顯真性主\義相對時。

    終教淺頓教可深也。

    若爾者。

    其時清涼如今章可次第也問。

    淺深義如何可得心耶答。

    大都常途五教次第。

    可依此道理也。

    終教事理平等淺。

    頓教直顯真性可深如是所望義不同故。

    終頓二教次第前後不定也問。

    終教不空義事理平等義。

    二門既各别也。

    如何不分二宗不同耶。

    頓教中拂迹義。

    真顯真性義。

    二門亦不同也。

    如何不立二宗别耶答大疏一上雲。

    八真空絕相宗。

    謂心境兩亡直顯體故(文)抄四下雲。

    疏真空絕相宗。

    即是大乘法師勝義俱空宗(文)又雲。

    然此十宗。

    前六全同大乘法師。

    大乘則有八宗。

    七名勝義俱空。

    八名應理圓實。

    即以法相為應理圓實。

    法性為勝義俱空。

    今回七為第八。

    八為第七(文)私雲。

    慈恩勝義俱空者是第二時教當也。

    應理圓實是第三時教也。

    清涼約妙智三時故。

    大乘法師第八回為七。

    即深密第三時即妙智第二時教也。

    第七回為第八。

    即深密第二時妙智第三時教也。

    頓教唯拂迹邊即深密第二時教。

    尚不及彼第三時教。

    爾今疏應理上。

    真空絕相建立。

    拂迹下合顯理故。

    三性空有宗深。

    雖然尚拂迹為本。

    合顯理故。

    終教事理平等義不及也。

    是故頓教終教深。

    今章以直顯真性義為頓教故。

    尚事理平等義深。

    況不空一義耶。

    依此理故。

    終教淺頓教深也。

     九。

    相想俱絕宗已下(宗家清涼兩師不同) 大疏一上雲。

    九空有無礙宗。

    謂互融雙絕而不礙兩存。

    真如随緣具恒沙德故抄四下雲。

    九空有無礙宗等者。

    謂互融故。

    有是即空之有。

    空是即有之空。

    語空必攝有。

    言有必攝空。

    故曰互融。

    言雙絕者。

    有即空故有絕。

    空即有故空絕。

    言不礙兩存者。

    不壞相故。

    有即空而有不泯。

    空即有而空不亡。

    真如随緣者。

    上言空有。

    容濫但有故。

    說真如即空。

    空即真如。

    又異但凝然。

    故雲随緣。

    非無不變。

    具恒沙德者唯法性宗唯非空寂而已。

    上皆實教中義。

    如前立教中辨。

     五十一。

    問。

    十宗七八九次第兩師不同。

    依何道理耶答。

    宗家空不空直顯真性三義次第依故始頓次第也。

    清涼法相無相性相無二三義次第依故始頓終次第欤。

     十圓教已下 五十二。

    問。

    于圓教中。

    有四法界等義。

    所崇尚随又不同也。

    如何于圓教。

    不分四宗不同耶。

    其上既分别教圓教不同。

    漸頓二機随亦可不同。

    如何不為二宗耶。

    一于初小乘教者教即廣(含六宗别故)二于始教中教狹(回心直心不同故)宗即廣(含回心直心不同故)三于終教中教即狹(真如不空教事平等教不同故)宗即廣(宗家以真如不空義邊事理平等義收故也。

    清涼以事理平等宗收不空真如故。

    宗即還攝諸法門之故廣也。

    教即狹者于教中真如不空義事理平等義不同故)四于頓教中教即狹(拂迹下顯直顯真性義不同故)宗即廣(宗家以直顯真性義拂迹顯理義攝故也。

    清涼以拂迹宗兼攝盡直顯真性義故也)五于圓教中教即狹(同别二教義不同故)宗即廣(以圓具德一宗攝四法界及同别義故也)所诠于始終頓圓四教。

    皆有始終兩門故。

    于一教中自有權實。

    于宗中總為一教。

    不分權實故。

    宗還廣也。

    爾大小相對。

    小乘教即廣宗即狹。

    今大乘意。

    教即狹宗即廣事。

    宗教相望義。

    不一準事。

    太不明如何答。

    小乘中。

    一教中所崇尚不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