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十六

首頁
    緣度法。

    因行是别。

    菩薩成佛。

    定性二乘。

    灰身入寂。

    故終是别。

    問。

    小乘終同。

    言俱羅漢。

    唯約有餘。

    非是無餘。

    何故始教終别之處。

    約無餘滅。

    言有入寂。

    答。

    始教二乘。

    有餘之位。

    事是不定。

    定性有餘。

    必可入寂。

    而不定性有餘涅槃。

    回心向大。

    不至入寂。

    若約有餘。

    濫不定性。

    故約無餘。

    明終别相。

    小乘教中二乘。

    無有回心向大。

    至有餘果。

    必入無餘。

    事是必定。

    故約有餘。

    明終同相。

    始教中。

    不同彼也。

    問。

    若爾。

    何故玄記小乘。

    約無餘滅。

    彼明三乘三種中雲。

    一始别終同三。

    謂始約因修。

    四谛緣生六度等别。

    終就得果。

    三乘之人。

    身智同滅。

    如俱舍等說。

    此約初時小乘教說(已上)既言身智同滅如何。

    答。

    彼教有餘無餘。

    皆是終同。

    有餘無回。

    故約有餘。

    無餘滅位。

    不待言論。

    二位之中。

    舉何無違。

    玄意雙約有餘無餘。

    玄記始教。

    總舉二義。

    故彼文雲。

    二始同終别三。

    謂同聞般若。

    同觀無性。

    三乘之人。

    各得自果。

    如前所引說。

    若約聖谛緣生六度行。

    亦亦得名為始終各别。

    此是第二第三時教說也(已上)彼舉第二時教。

    故明始同之義。

    亦約谛等故。

    舉始别。

    第二時教。

    不定種性。

    見道已上。

    不許回心。

    故約有餘。

    不可有違。

    第三時教。

    唯就定性。

    約有餘位。

    亦無相違。

    言終教中三等者指事雲。

    因時同有如來藏平等佛性故。

    同修六度。

    同學般若故也。

    終皆俱成佛故。

    雲始終同也(已上)義苑雲。

    謂定性二乘。

    無生闡提。

    悉當成佛故(已上)言頓教中三等者。

    以三乘本絕。

    一性幽靈故。

    言同教中三等者。

    宋本雲圓教三。

    義苑釋雲。

    圓教中三始終俱同者。

    謂會三顯一。

    開方便門。

    示真實相。

    同教之圓若論别教。

    杳絕三乘。

    故非此所說(已上)和本直雲同教中三是好。

    玄記雲。

    近異遠同三。

    謂法花等。

    初以三乘。

    方便誘引。

    後同以大乘。

    合得度等(已上)此乃同教三也。

    頓教同教。

    俱言雲雲。

    宋和二本是同。

    猶有所應陳故。

    義苑雲。

    然茲一乘三乘勝劣五義。

    皆約教而相顯。

    故上雲。

    以乘附教。

    優劣自殊(已上)此總結釋上二段意。

     章三諸教相收下。

    是第三門。

    亦三。

    初标分。

    二随釋。

    三結歎。

    今初。

    言諸教相收者。

    欲明攬本成末。

    本即收末。

    本無棄末。

    攝末歸本。

    本末不相離。

    權實相攝歸故(已上) 章初中于圓内下。

    二随釋。

    二門自分初以本收末中。

    言或唯一圓教等者。

    以别教一乘。

    圓融具德。

    一切别教。

    無别異相故。

    言或具五教等者。

    以同教一乘。

    該收諸教。

    同居一實。

    成究竟法故。

    頓教唯一。

    但是絕言毀相泯心。

    或具四教。

    依言漸次。

    為離言先容。

    言熟教者。

    大乘之終。

    調練久故。

    或一或三。

    同一終教。

    回三入一。

    言初教者。

    亦名生教。

    對熟教故。

    調練不久。

    機解淺故。

    或一或二。

    唯一始教。

    攝愚法故。

    小乘唯一。

    但守本乘。

     章二以末歸下。

    是第二門。

    言小乘内或一等者。

    或一。

    唯守自教。

    不知餘故。

    或五。

    居淺教之首。

    為豎涉之漸故。

    後之三教。

    并皆準之。

    堅守自宗。

    開涉方便故。

     章是諸教下。

    三結歎。

    亦三。

    初勸思惟。

    二成教網。

    三引誠證。

    今初。

    義苑雲。

    所明義理交絡分齊者。

    且如一緣起之法。

    小乘說之萬法虛僞。

    緣會而生。

    始教說之生法本無。

    一切唯識。

    終教說之識如幻夢。

    但是一心。

    頓教說之而知。

    圓教說之德用無邊。

    上文以本收末。

    以末歸本。

    本末相濟。

    例此而解。

    故去準此思之(已上)言交絡者。

    成網之巧。

    以糸互結。

    成網目故。

    為成下教網。

    先令準思也。

     章是則諸教下。

    二成教網。

    義苑雲。

    諸教本末句數者。

    應成六句。

    謂一小乘唯相。

    二頓教唯性。

    三法相宗。

    相多性少。

    四終教。

    相少性多。

    五空宗中。

    非性非相。

    六圓教中。

    全相全性。

    是以性相相參。

    六句交織。

    故雲結成教網。

    以此攝化。

    不堕含靈。

    故雲無不周盡(已上)宋本雲本末句數。

    結成教網。

    和本唯句結成網。

    織網方法。

    善巧微妙。

    一系徹餘絲。

    每絲事皆爾。

    互結成目。

    一目之處。

    諸絲相成。

    不皆爾。

    教網亦爾。

    一教通餘諸教。

    互結以成法網。

    五教相結。

    成一網目故。

    成一義無不相通。

    如是句結。

    成别教網。

    一目喻一句有無盡句逗。

    教絲互結。

    濟漉衆生。

     章故此經雲下。

    三引誠證。

    義苑雲。

    證上善巧法。

    喻則大聖。

    張大教于生死中。

    化導人天。

    置于涅槃。

    譬彼魚翁張大網于海中。

    漉取鲲魚安置岸畔。

    故此經中法喻并舉耳(已上)教網之喻。

    非唯圓教。

    五教皆是如來教網。

    然約大途。

    論其綱目。

    一乘别教。

    圓宗大綱。

    三乘小乘。

    即是網目一乘大綱。

    高提網目。

    網目即是三乘小乘。

    是故諸乘。

    名為所目。

    以彼網目綱所提故。

    能目是大綱。

    所目乃網目。

    諸目即是網之當體。

    諸乘即是一乘當體。

    别教教網所提舉故。

    處處文中。

    以彼諸乘。

    名為所目。

    皆此意也。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十六(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