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十六

首頁
    iddot四梵住·四無色空等。

    名世間法。

    以三十七菩提分法。

    三解脫門。

    九次第定。

    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十地。

    五眼六通。

    十力。

    四無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舍。

    十八不共。

    無妄失法。

    恒住舍性。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等。

    諸無漏法。

    名出世法。

    如是一切有漏無漏。

    世間出世。

    一切諸法。

    皆無所有。

    無有自性。

    即空無性。

    而不壞有。

    名之真空。

    不存于空。

    不住于有。

    非空非有。

    天空情外。

    泯亡兩門。

    無有分别。

    是名一切皆空也。

    問。

    始教大乘。

    空有二門。

    何唯空為宗。

    不約有立宗。

    答。

    大聖設教。

    遣情顯法。

    破情則遣有無之見。

    彰法則示真空之理。

    是故顯法。

    真空為宗。

    以破情見。

    要顯法故。

    真空之上。

    必有妙相。

    不礙空而有。

    不礙有而空。

    空有自在之無所寄。

    問。

    始教空有。

    依何等教。

    答。

    教文不局。

    互說空有。

    若就多分。

    且分空有。

    空者。

    章指般若。

    而安等言。

    一切說空。

    經論宗等。

    謂中·百門·智度論中。

    空門義邊。

    餘經空義。

    此等并是始教空門。

    其有門者。

    深密經等所說。

    菩薩事門修行。

    及諸法數所攝諸法。

    瑜伽唯識法相諸論。

    并是大乘有門法義。

    包含三乘。

    無有遺餘。

    其深密經。

    第二時教。

    即當般若。

    第三時中。

    三無性觀依他如幻所執空義。

    此等皆是始教空門。

    總而言之。

    依他之内。

    緣生即空。

    即空緣生。

    互成表裡。

    相具相成。

    無是自在。

    即是始教空有二門。

    般若三論。

    多說空門。

    始教之義。

    深密·瑜伽·顯揚論等。

    多說有門。

    多分即是初教法門也。

     章八真德不空下。

    是第八宗。

    即依終教。

    立此宗也。

    義苑雲。

    諸經者。

    謂實教了義大乘。

    說一切法等者。

    則一切法。

    從本以來。

    離言說相。

    離心緣相。

    故雲唯是真如。

    即不變也。

    如來藏者。

    在纏之名。

    則是随緣。

    二義既彰。

    性德恒沙。

    本來具足。

    亦一宗一教也(已上)折薪雲。

    八真下。

    即上深密待法輪中。

    真如不空理者是。

    故名真德不空宗。

    言具性德者。

    即不空真如。

    故起信雲。

    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

    具足無漏性功德故。

    所以上文。

    以此為終教。

    持法輪者是也(已上)前第七宗。

    折薪記主。

    配深密經第二時教。

    是故對彼言持法輪。

    故次上文雲。

    七一切下。

    此當始教之終。

    如上深密照法輪者是(已上)是故今宗。

    配第二時。

    而前空教。

    言始教終。

    對前小乘第六宗。

    言通初教始。

    故以第七。

    為初教終。

    若于空門。

    立初後者。

    義亦可爾。

    空有回直。

    相對非一。

    相配義門。

    未必可爾。

    言說一切法唯是真如者叙所立宗。

    雖言諸經。

    實通諸論。

    舉根本故。

    且言諸經。

    維摩·勝鬘·如來藏·密嚴·楞伽等經。

    起信·寶性·佛性等論。

    并說諸法真如之義。

    如來藏下。

    出其所以。

    此亦依上諸經論也。

     章九相想俱絕下。

    是第九宗。

    義苑雲。

    毀相泯心。

    故雲相想俱絕。

    理本絕言。

    假一言而直示故。

    雲顯如淨名者。

    則杜口于毗耶。

    如上釋之。

    是離念之機。

    所宗尚故(已上)絕言教者。

    是能诠故。

    絕言理者。

    是所诠故。

    刊定記主。

    難賢首頓教雲。

    當知此并亡诠顯理。

    複何将此立為能诠。

    若此是教。

    更何是理。

    為通此難。

    清涼判雲。

    頓诠(已上)故名頓教。

    即鈔釋雲。

    所诠是理。

    今頓說理。

    豈非能诠。

    夫能诠教。

    皆從所诠以立。

    若诠三乘。

    則是漸教。

    若诠事事無礙。

    即圓教。

    豈以所诠是理。

    不許能诠為教耶。

    何得難言更何是教。

    迷之甚矣(已上)今絕言理者。

    是頓诠下之理。

    絕言教者。

    乃頓诠當體之教。

    當知。

    頓诠絕言之理。

    則是相想俱絕宗也。

     章十圓明俱德下。

    是第十宗。

    義苑雲。

    法界圓彰。

    實德本爾。

    一多緣起。

    主伴重重。

    相用難思。

    雲無盡自在。

    此宗之與教。

    體義無别。

    但所尚者曰宗。

    造修者曰教。

    故立二名耳(已上)文言無盡自在所顯法門。

    無盡是能诠教。

    所顯是所诠宗。

    故能诠所诠。

    體義無别。

    而宗尚造修。

    以分能所。

    此圓教宗。

    唯就别教。

    本意唯别教故。

    若約攝方便。

    即是同教宗。

    同頓同終及同小始。

    準思可知。

    上來大小十重宗旨總括一代諸教宗義。

    愚法小乘。

    一教六宗。

    後四各是一教一宗。

    次第漸深。

    乃至最極。

    義苑雲。

    此上十宗。

    後後深于前前。

    則前四唯小。

    五六通大小。

    立在小乘。

    義通大乘。

    故雲通大小。

    後四唯大乘。

    又五六義。

    通法相宗。

    七即無相宗。

    後三即法性宗。

    又七即始教。

    八即終教。

    九即頓教。

    此與清涼少異。

    彼雲。

    七三性空有宗。

    八真空絕相宗。

    九空有無礙宗。

    若欲會之。

    但此中五六。

    義通法相宗隐故。

    所以彼顯立第七三性空有。

    為相宗。

    彼第八。

    正同此中第九。

    兼同此中第七。

    故彼約教。

    八即頓教。

    約宗八即無相宗。

    彼第九。

    與此中第八名異義同。

    如此會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