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婆地位難知。
對上天親菩薩。
章答聖說緣生等者。
二答亦二。
初辨明宗旨。
二勘挍過起。
初中亦二。
初直顯。
二征釋。
今初。
聖說緣生等者。
牒所難法。
為所立體。
言此即不異有之空也者。
正顯宗旨。
因緣和合。
假立似有。
似有即空。
空不異有。
緣起似有。
即無性故。
章何以故下。
二征釋亦二。
初何以故者征。
有空天别。
何故不異。
二法從緣生下。
釋亦二。
初明真空義。
二顯論主意。
初中亦二。
初正顯。
二結成。
初中亦二。
初順顯。
二反顯。
今初。
此中意雲。
因緣生故。
必無自性。
是故明空。
不舍似有。
故終日說有。
而不礙空。
竟夜談空。
而不妨有。
不礙有空故。
名之真空。
中百等論主。
所以說之。
章若不爾者下。
二反顯。
言若不爾者。
指前無性。
若非無性。
無緣起因。
無緣起故。
不得成空。
今則反此。
成無方空。
章是故不異下。
二結成。
有即空故。
名緣生空。
是故雖空。
必不異有。
章此即聖者下。
二顯論主意。
言不動緣生等者。
全取緣起。
而談空故。
或言。
不壞假名。
而說實相。
對前不動真際建立諸法故也。
龍樹等意。
由此義故。
說甚深空。
名緣生空。
深契佛意。
揚無方道。
章若謂緣生下。
二勘挍過起。
亦二。
初辨明過相。
二結成過起。
今初。
此中過相。
展轉二重。
一執斷空故。
無有緣起。
二無緣起故。
無有空理。
上明過相。
無空理等。
結歸空過。
章是故汝意下。
二結成過起。
言是故汝意恐堕有見等者。
檢彼過雲。
若立為有。
即應成空。
由籍諸緣。
全無性故。
不知此義。
恐成有見。
依他為空此人不達無性緣生。
立為定無故。
為定無故。
已失性空。
失性空故。
堕惡取空。
惡取空者。
執斷空人。
瑜伽論中。
舉二類人。
一善取空者。
不執空之空。
二惡取空者。
定執空之空。
今惡取空者。
即當彼斷空。
此空問答。
與前有段。
相對相反文句義理。
遮诠表诠。
意緻炳焉。
章問若由依他下。
二後代師意。
亦二。
初問。
二答今初。
此問有二。
初領前代無違。
何故已下。
舉後代相破。
是今正問也。
言前代諸論師者。
即前所舉。
三論龍樹提婆。
法相無著世親。
更通兩宗餘諸論師。
問。
今前代者。
如來滅後。
經幾許年。
諸師出現。
答。
章主十二門論疏。
陳龍樹出世時代雲。
有說。
龍樹佛滅度後。
八百年出。
依摩诃摩耶經。
佛滅後七百年出。
近問三藏雲。
西國有傳。
龍樹從佛滅後。
三百年出南天竺二十一國王。
以藥自持。
拟待彌勒。
至八百年。
彼王諸子。
并皆老死。
無嗣位者。
後一太子。
恨無得位。
母氏教雲。
汝父不死。
是龍樹所持。
汝乞彼首。
父即随喪。
王便依言。
往乞菩薩刎頭與之。
于是而卒。
既五百年在世。
是故諸記皆會(已上)龍樹菩薩。
承大乘法于馬鳴菩薩。
馬鳴論師。
依摩耶經。
如來滅後。
六百年出。
僧祐律師。
薩婆多記雲。
馬鳴菩薩。
三百餘年出。
是時出世。
承文殊。
龍樹或說雲。
五百三十年出。
承于馬鳴。
是七百時。
次提婆菩薩。
八百年出。
羅睺羅菩薩。
八百餘年出世。
此是三論宗祖出世。
次法相宗祖。
如來滅後。
九百年中。
彌勒菩薩。
受無著請。
降阿逾阇國。
說五部論。
無著随從承之。
世親覺師子。
并承無著。
着即九百年之中承續。
慈恩唯識疏一本雲。
惠恺法師。
俱舍序雲。
佛滅已後。
千一百年。
天親菩薩出生造論。
依今所傳。
諸部說異。
今依大乘。
九百年間。
天親菩薩出世。
造此頌本。
真谛法師。
中邊疏亦雲。
九百年中。
天親生也。
同時唯有親勝火辨二大論師。
造此頌釋。
千一百年後。
餘八論師。
方造斯釋(已上)餘八論師者。
釋世親唯識三十頌。
有十大論師。
謂護法。
德惠。
安惠。
(德惠弟子。
與護法同時也)難陀。
淨月(安惠同時)勝友。
勝子。
智月(此三護法身子也)親勝。
火辨。
世親同世。
今章言前代者。
總指未至護法之前。
護法已後。
是後代故。
問。
此後代者。
指幾許人。
答。
後代本祖。
護法清辨。
同時出世。
相對而論。
二人俱有等言。
各指其人等之。
謂護法弟子。
有戒賢論師。
清辨門人。
有智光論師。
此二大論師。
各立三種教。
互诤金玉。
各競蘭菊。
問。
護法清辨。
幾年出世。
答。
佛地論第四雲。
又聲聞藏。
雖佛去世。
百年已後。
即分多部。
而菩薩藏。
千載已前。
清淨一味。
無有乖诤。
千載已後。
乃興空有二種異論(已上)此空有者。
即是清辨護法二宗所立義也。
唯識燈一雲。
護法菩薩千一百年後。
方始出世。
造此論釋及廣百論釋。
清辨菩薩。
亦同時出。
造掌珍論。
此時大乘方诤空有(已上)護法清辨二人出世。
并雲一千一百年後。
然震旦諸師。
考挍如來入滅年代。
諸說不同。
且依法上及長房錄。
延保不同。
護法戒賢。
面受親承。
玄奘三藏。
承戒賢師。
護法出世。
如是事義。
具如章上玄奘處。
陳清辨亦爾。
是同時故。
戒賢智光。
亦是同時。
俱住中印那蘭陀寺。
分廊而居。
二宗别論。
日照三藏。
承智光師。
學窮三論。
亦随戒賢兼通法相。
賢首承三論宗旨于日照。
即制十二門論疏。
具陳三論宗旨。
二大論師。
所立教義。
具載在于探玄記。
起信疏。
十二門疏等。
今言後代。
即取千一百年之後。
兼取戒賢智光時代。
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