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二十六

首頁
    。

    緣成故。

    若無二者。

    即十不成故。

    既有二故。

    十得成立。

    即二有全力。

    能攝于十。

    仍十非三矣。

    問何故不言二中之二。

    答二之門時。

    以二為本數。

    是本數故。

    單獨言二。

    不言二中二。

    若言爾者。

    非能攝故。

    準前應知。

    後之八門。

    準例皆爾。

    三者。

    三是本數。

    何以故。

    緣成故。

    二者三中一。

    三者三中二。

    四者三中四。

    五者三中五。

    乃至十者三中十。

    準前應知。

    四者。

    四是本數。

    何以故。

    緣成故。

    二者四中一。

    三者四中二。

    四者四中三。

    五者四中五。

    六者四中六等。

    五者。

    五是本數。

    何以故。

    緣成故。

    二者五中一。

    三者五中二。

    四者五中三。

    五者五中四。

    六者五中六等。

    乃至十者。

    十是本數。

    何以故。

    緣成故。

    二者十中一。

    三者十中二。

    乃至十者十中九。

    其十者。

    即單十。

    用第一本數故。

    或可。

    十者。

    十是本數。

    一者。

    十中一。

    二者。

    十中二。

    乃至九者。

    十中九。

    其第十者。

    用本數故。

    向上十門。

    各有本數。

    即十個本數。

    以初能攝。

    為本數故。

     章向下數亦十門一者。

    十即攝一等者。

    從十至一。

    名向下數。

    以十為上。

    以一為下。

    從增上數。

    至減下故。

    此向下數。

    亦有十門。

    第一門者。

    十是本數。

    此中攝十。

    一者本數單十。

    二者十中九。

    何以故。

    十既緣成。

    一乃至九所成十故。

    是故此十。

    即成九及一。

    既緣成十。

    是故此十。

    即成九數。

    仍九非十。

    三者十中八。

    亦名十即攝八。

    自餘皆爾。

    四者十中七。

    五者十中六。

    六者十即攝五。

    七者十即攝四。

    八者十即攝三。

    九者十中二。

    十者十即攝一。

    何以故。

    緣成故。

    若無此十。

    一不成故。

    仍一非十。

    此是第一門中十數。

    然章文。

    言一者十即攝一者。

    言極要約。

    作始終故。

    言一者十者。

    舉初門之初。

    言即攝一者。

    舉第十門之終。

    若具言之。

    一者十即攝九。

    十即攝一。

    何以故下。

    釋第十門。

    指事記主。

    如是解釋。

    章主要約。

    實符意趣。

     章餘例亦然者。

    指餘九門。

    且第二門者。

    九是本數。

    亦攝餘九。

    是本數故。

    單獨呼之。

    以此本數。

    為第一數。

    二者九中十。

    三者九中八。

    四者九中七。

    五者九即攝六。

    六者九即攝五。

    七者九即攝四。

    八者九中三。

    九者九中二。

    十者九即攝一。

    并準前知。

    其第三門者。

    亦有十種。

    一者八是本數。

    二者八中十。

    三者八中九。

    四者八中七。

    五者八中六。

    六者八中五。

    七者八中四。

    八者八中三。

    九者八中二。

    十者八中一。

    亦準前門。

    乃至第十門者。

    亦有十種。

    一者一是本數。

    二者一中二。

    三者一中三。

    四者一中四。

    五者一中五。

    六者一中六。

    七者一中七。

    八者一中八。

    九者一中九。

    十者一中十。

    何以故。

    緣成一故。

    以一即十。

    名為一數。

    仍十非一。

    見所攝十。

    不見能攝故。

    問向上向下。

    各有所同。

    且如一數。

    向上初一。

    向下後一。

    有何差别。

    俱是一故。

    答為門不同。

    向上為門。

    向下為門。

    所管雖同。

    能為異故。

    餘數所同。

    為門皆異。

     章如是本末二門中各具足十門者。

    十門各有本數末數。

    即成十個本末二數。

    如向上第一門。

    一為本數。

    二已後為末數。

    本末九門。

    其第二門。

    二為本數。

    一三等九。

    并名末數。

    一本九末。

    乃至第十十為本數。

    餘九為末。

    一本九末。

    向下本末。

    其相亦爾。

    十個一本九末。

    向下應知。

     章大緣起陀羅尼法者。

    陀羅尼是梵語。

    此翻言總持。

    總相括持一切功德。

    包含一切衆象萬法。

    一攝一切。

    一切入一。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一遍一切。

    一切在一。

    法法皆爾。

    塵塵如是。

    是名陀羅尼門相貌。

    别教一乘。

    圓滿宗法。

    一一如是。

    總持包攝。

    是故此法名陀羅尼。

     章所言一者非自性一緣成故一等者。

    一即一切者為一。

    此一即成一切。

    藉諸因緣。

    成就此一。

    是故此一。

    成一切法。

    如是名為緣起妙一。

    若自性一。

    非緣成一。

    本自是一。

    非一切一。

    非一切故。

    此一不成一切諸法。

    不成諸故。

    此一非一。

    今則此一緣成一故。

    一成一切。

    是故一中有十等也。

    此一問答。

    名一中有十義。

     章由此緣起是法界家實德故等者。

    圓融法門。

    一切并是法界家中。

    本自具足。

    相貌無盡。

    舊來成就。

    法性常然。

    已古來今。

    常恒自在。

    周遍無礙。

    本來所有。

    真實功德。

    非是新成。

    非是改轉。

    是故名法界家實德也。

    不同三乘教宗。

    暫時随緣。

    示現化作。

    有不思議自在事業。

    此一乘中。

    本自德相。

    恒爾成故。

    德相之上。

    随機變現。

    名為業用。

    即全德相。

    成業用故。

    即全業用。

    是德相故。

    普賢境界。

    因分法門。

    攬果為因。

    全因入果。

    圓教普周。

    如是深廣。

     章華嚴經雲菩薩若善觀緣起法等者。

    此出彼經第六會十忍品中。

    彼文雲。

    此菩薩深入諸法皆悉如幻。

    觀緣起法。

    于一法中。

    解衆多法。

    于衆多法中。

    解了一法(已上)相入證據。

    生此經文。

    緣起法者。

    因緣所生色心諸法。

    一是由藉多法之一。

    是故一法即成一切。

    一切是由一法之一切。

    是故一切入一法中。

    是名緣起一。

    名緣成一切。

    此段問答。

    名無性緣成義。

     章四句護過去非顯德等者。

    此中三門。

    一護過。

    二去非。

    三顯德。

    初護過者。

    準上三性義中護過。

    問一門中。

    攝十盡不。

    答不也。

    十中一故。

    問不盡耶。

    答不也。

    一中十故。

    問亦盡亦不盡耶。

    答不也。

    二門體無二故。

    不相違故。

    問非盡非不盡耶。

    答不也。

    離戲論故。

    又一多緣起故。

    言去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