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二十六

首頁
    者。

    當三性義。

    出執過門。

    由出執過。

    遠非理故。

    問一門中。

    攝十盡者。

    有何等過。

    答有斷常過。

    若唯執攝十盡者。

    排撥十中一故。

    是斷過也。

    不由十中一。

    一而執有十者。

    是常過。

    問言不盡者。

    有何等過。

    答亦有斷常過。

    失一中十故。

    是有斷過。

    不由一中十。

    而執有十中一者。

    非緣成義。

    有其故。

    是成常過。

    問若故盡不盡者。

    有何過失。

    答執盡不盡。

    故相違故。

    亦有斷常。

    不離前兩單中過故。

    問執非盡非不盡。

    是有何過。

    答十及一數。

    非是戲論。

    戲論十一。

    非真十一。

    斷十一故。

    即是斷過。

    執有戲論十一。

    是常過也。

    後顯德者。

    前已護執。

    離執過竟。

    是故四句顯其妙德。

    一十是攝盡。

    一中十故。

    二是亦不盡。

    十中一故。

    三亦盡亦不盡。

    二門雙不現。

    互相融會。

    現在前故。

    又盡及不盡。

    并是德故。

    四非盡非不盡。

    定取不得。

    互泯亡故。

    四句皆德故。

    盡不盡。

    互融自在。

    圓通直妙。

    此段問答。

    名一門攝十盡不盡義。

    上明相入門竟。

     異體相即門中。

     章緣成故一即十者。

    上異體相入門。

    彼此各見。

    有兩門相。

    而于力用。

    互立有無。

    二有力。

    二無力。

    不并。

    有力無力。

    無力有力。

    互相有無。

    成相入義。

    今此相即。

    就體空有。

    明互融即。

    是故彼此。

    各不相見。

    彼有此無。

    彼無此有。

    得互相即。

    以一即十故名一。

    以十即一故名十。

    今此一者。

    即十名一。

    故雲緣成。

    二三四五。

    乃至第十。

    緣成之義。

    相狀皆爾。

     章由一有體餘皆空故是故此一即是十者。

    此中文言。

    兼包始終。

    指事細出。

    明即十義。

    然壽靈師。

    于上一者一何以故緣成故等文。

    具作十句。

    一者一是本數。

    何以故。

    緣成故。

    二者一即二。

    何以故。

    若無一即無二故。

    由一有體。

    二為空故。

    此一即二。

    三者一即三。

    乃至。

    十者一即十。

    何以故。

    若無一即無十故。

    由一有體十為空故。

    是故此一即是十矣。

    言一即十者。

    此十言中。

    二已後九。

    總含言十。

    若無一即無十故之句。

    亦含九總言十。

    今是故此一即是十矣之句。

    亦含九總言十。

     章一者十何以故緣成故十即一等者。

    此亦舉其始終。

    具作應言。

    一者十是本數十。

    何以故。

    緣成故。

    二者十即九。

    何以故。

    緣成故。

    三者十即八。

    四者十即七。

    五者十即六。

    六者十即五。

    七者十即四。

    八者十即三。

    九者十即二。

    十者十即一。

    何以故。

    若無十即無一故。

    由一無體。

    是餘有故。

    是故此十即是一矣。

    以此得知。

    十即一者。

    簡舉始終。

    十初一終。

    前舉始終。

    一即十者。

    即舉第十。

    未必總言。

     章若一不即十者多一亦不成十者。

    不成十之一。

    縱聚多個一。

    不能成十。

    是自性不成十之一故。

    若三乘等。

    多個之一。

    聚集成十。

    今一乘教。

    義略不爾。

    一成十之一。

    聚集成十故。

     章若不相即緣起門中空有二義即不現前者。

    因中三義。

    謂有力不待緣。

    有力待緣。

    無力待緣。

    此三各有空有二義。

    三有三空。

    為因六義。

    空有互映。

    廢己同他。

    有空。

    空有。

    互相與奪。

    因中如是。

    所起諸法。

    是故果中。

    空有現前。

    一有一無。

    一無一有。

    相即融通。

    自在顯彰。

    若此果中。

    不相即者。

    即非緣成。

    自性一多。

    非是圓教镕融之法。

     章即同即前後等者。

    諸法緣起。

    無盡法門。

    逆即随順。

    順即遠逆。

    一時現前。

    無有所遺。

    故一多義。

    同時即前後。

    前後即同時。

    随舉即得。

    無有局限。

    若配上門。

    向上是順數。

    向下即逆數。

    順逆來去。

    自在無礙。

     第二同體門中相入之義。

     章初一中多者有十門不同等者。

    此同體者。

    因中具足自德所起果相諸法。

    是故一多各具自德。

    不見他異。

    此法與彼同體具滿。

    于上相入一中具十。

    向上十門。

    所具諸法。

    與前異體相入所成。

    其相全同。

    但是同體異體差别。

    若具作者。

    一者本數之一。

    此中具十。

    謂二之一。

    三之一。

    四之一。

    五之一。

    乃至與十作一。

    名十之一。

    仍一非二。

    一非三。

    乃至一非十。

    此是向上去也。

    次向下來。

    名多中一。

    亦有十門。

    一是十即本數。

    二十中九。

    三十中八。

    四十中七。

    五十中六。

    乃至。

    十者十中一也。

    二者九是本數。

    即為第一。

    二者九之十。

    三者九之八。

    四者九之七。

    乃至。

    十九之一也。

    三者八是本數。

    為第一數。

    二者八之十。

    三者八之九。

    四者八之七。

    乃至。

    十八之一也。

    乃至。

    十者一是本數。

    二者一之十。

    三者一中九。

    乃至。

    十者一中之二也。

    此與前同。

    但是同體相入之異。

     二同體相即中。

     章一者一即十亦有十門等者。

    此向上去十門。

    一者一是本數。

    二一即二。

    三一即三。

    四一即四。

    乃至。

    十一即十也。

    二者二是本數。

    二者二即一。

    三二即三。

    四二即四等。

    第三門者。

    三是本數。

    二三即一。

    三三即二。

    四三即四。

    如是等也。

    乃至。

    第十門者。

    十是本數。

    二十即一。

    三十即二。

    乃至。

    十十即九也。

    此是向下來也。

    但是同體之異。

    自餘如前相即。

    上來以喻顯竟。

     第二約法廣辨中。

     章一者立義門二者解釋門者。

    此立義門。

    事事無礙所依體事。

    無礙所依。

    無此十事。

    不可得故。

    言解釋者。

    舉十玄門。

    正釋事事無礙行相。

    前體事上。

    作此十玄。

    具明于彼無礙相貌。

    别教一乘。

    總相法義。

    立四法界。

    一事法界。

    名所依體事門。

    即今立義十門是也。

    二理法界。

    三事理無礙法界。

    四事事無礙法界。

    即今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