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緣。
處界二門。
皆分依緣。
反蘊可知。
是故蘊門諸法。
是實。
處界門法。
即是假設。
問。
宗輪說假部雲。
十二處非真實(已上)唯舉處門。
為非真實雲何。
答。
論且舉處。
實界亦假。
問。
若爾。
蘊應亦是假答。
此事不爾。
彼體即實。
是故論中。
苦受非蘊。
諸行相待。
展轉和合。
假立為苦。
苦既假立。
是故非蘊。
明知。
蘊法體是實有。
問。
宗輪說假。
唯雲十二處非真實。
不言現在。
明知。
三世皆非真實。
何以得知現通假實。
答。
論舉苦非蘊等七義已雲。
餘義多同大衆部執(已上)大衆部義。
過未無體。
此說假部。
所立亦爾。
大衆部。
現在一切諸法。
皆實。
今言處門是非真實。
明知現在即通假實。
言随應諸法假實不定者。
雖一色法。
在蘊是實。
界如是假。
心王。
心所。
不相應法。
義皆如是。
問。
若爾。
界處法處法界。
攝無為法。
無為既在界處門中。
三無為體。
應是假法。
答。
無為常恒。
非為作法。
不堕三世。
故非假法。
未生之法。
體非是有。
因緣和合。
現在一念暫用已訖。
滅入過去。
即成無法。
無體性故。
現在之中。
暫通假實。
無為不爾。
故非假法。
雖是無為法處界攝。
今約世門。
故非假立。
問。
若爾。
現在處界之中。
有非假法。
何故要言現通假實。
答。
今就有為諸法為言。
以約三世有無門故。
無為非是三世門。
故言成實論等經部别師亦即此類者。
此是指攝同類計也。
成實論宗。
依經部義。
故經部所攝。
非謂彼論正末經部。
以末經部别傳世故。
今此等言。
等取經部同計諸論。
非唯成實。
亦彼經部。
所攝末論。
事非一。
故此等言中。
亦有末經部。
言經部别師者。
即指成論及餘同宗諸論師說。
即亦此中。
有末經部。
依此章文。
如此判簡。
即别師中。
亦有成實。
泛而言之。
成實之外。
亦有别師。
若探玄記雲。
叙現通假實已雲。
成實論及經部别師。
亦同此類(已上)彼意。
别師不攝成實。
成實之外。
有别師故。
總而言之。
不遮成實亦是别師。
大疏叙現通假實已雲。
其成實論經部師。
即是此類(已上)成實論主。
依經部故。
成實亦雲經部師無過。
問。
應成實論。
亦名末經部耶。
答。
演義雲。
故今疏雲。
其成實論。
即少分是末經部也(已上)雖非是正末。
而少分末也。
問。
别師之言。
何攝末經。
前言說假部等。
等言已攝末經部故。
答。
此有二義。
一雲。
别師之言。
不攝正末。
不遮自餘種類末論。
以上言說假部等故。
是故唯言經部别師。
不言末經。
問。
若爾。
何故大疏言其成實論經部師。
此經部言。
即攝末經。
答。
大疏上文。
唯言謂說假部。
不安等言。
故下言經部。
即攝末經部也。
二雲。
别師之言。
攝末經部。
雖上言等。
義勢亦攝。
有何遮妨。
攝義寬故。
義苑雲。
言成實等者。
其成實論。
屬經部所攝故。
此是所等。
末經部也(已上)此所等者。
此指上說假部等之等言也。
演義雲。
其成實論。
先是數論弟子。
以所造為能造。
後出家。
入佛法時。
經部攝故(已上)釋曰。
言先是數論弟子者。
如來滅後。
八百九十年。
有诃梨跋摩。
是數論外道。
苗裔弟子也。
後随薩婆多宗學者。
鸠摩羅陀尊者。
出家受戒。
通達佛法。
即為彼師上足弟子。
然彼跋摩。
智解巧妙。
慨師所宗近在名相從轍。
僧祇大小兼學。
贊仰九經。
沙汰五部。
即造成實論。
此論為體。
二百二品。
一十六卷(或二十卷)四谛建章。
五聚明義。
不論内外。
不簡大小。
随自安布。
任意成立。
論名成實。
诠旨有由。
成是能成之文。
實謂所成之理。
滅盡三谛。
歸一滅谛。
遣破二執。
顯二空理。
消滅三心。
名一滅谛泯亡因果。
為二涅槃。
何者。
是彼所成實義。
言此實義。
有事有理。
事實義者。
如彼論雲。
色香味觸是實。
地水火風是假。
理實義者。
如彼論偈雲。
故我說正論。
三藏中實義。
清涼大疏釋此文雲。
實義即空。
演義雲。
成實論意雲。
我今成立小乘中實義。
故雲成實。
以三藏即小乘教故(已上)成實宗旨。
陳此空義。
實義體性。
有此二門。
言以所造為能造者。
數論外道。
二十五谛。
自性生大。
大生我心。
即是我慢。
從此我慢。
總生十六。
先從我慢生五唯量。
此依金七十論之名。
百論名五微塵。
謂聲觸色味香。
名五唯量。
從此五唯。
即生五大。
謂空風火水地。
名為五大。
五唯如次。
對生五大。
謂聲唯生空大。
觸唯生風大。
色唯生火大。
味唯生水大。
香唯生地大也。
從此五大。
生五知根。
謂耳身眼舌鼻也。
聲生空大。
空大成耳。
耳還聞聲。
觸生風大。
風大成身。
身還受觸。
色生火大。
火成眼根。
眼還見色。
味生水大。
水成舌根。
舌還知味。
香生地大。
地成鼻根。
鼻不聞地。
而聞香。
唯五大亦生五作業根。
謂語具(口舌等也)平足。
小便處。
大便處。
此五總用五大而成立。
各有用。
名作業根。
五大亦生心平等根。
分别為體。
通緣諸境。
故具五唯。
即是能緣。
是故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