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
為破彼義。
言計度等。
五八之識。
既無計度。
是故不能分别起執。
攝論本第四說。
當知。
意識是能遍計。
有分别故。
乃至是故意識。
無邊行相而轉。
普于一切。
分别計度。
故名遍計。
非五八識能普計故。
言執我法者必是慧故者。
是第四證。
問。
安惠等謂。
計度分别。
計相粗高。
五八即無。
自性任運。
有相分别。
此等細者。
五八說有。
理亦何爽。
攝論約粗計度分别為言。
不言五八。
五八二識。
實能遍計。
答。
執我法者。
必定是慧。
非五八識恒與惠俱。
甯容有執。
為能遍計。
雖五識有慧。
而非是勝故。
言二執必與無明俱故者。
是第五證。
自下恐繁。
不作問答。
安惠師雲。
有漏善心。
亦有二執。
護法難雲。
有漏善心。
非是有執。
二執必與無明俱故。
若第八有執者。
彼應與無明俱。
而義不然。
彼不起執。
言不說無明有善性故者。
是第六證。
二執必與無明俱起。
而瑜伽等。
不說無明有其善性。
如何善心。
得有無明。
而言起執。
此轉成立第五證也。
言癡無癡等不相應故者。
是第七證。
無明是癡。
善是無癡。
癡與無癡。
性違不俱。
如慚無慚不得俱起。
如何有漏善心起執。
此亦轉成第五證也。
言不見有執導空智故者。
是第八證。
意雲。
若無漏心。
必二空觀随一故。
現起者。
有漏心。
必有法執。
即加行智。
既有法執。
如何能導空智現前。
不可有執之心。
為前方便。
引起無漏。
令發生現前故。
設爾何失。
如由于水引火令生。
闇導明生。
不可得故。
問。
明闇一相。
善惡一心。
是有何過。
特責此義。
答。
泗州大師。
義燈六雲。
善心起亦有執。
即癡與無癡。
二法應俱。
若許爾者。
違璎珞本業經。
明闇一相。
善惡一心。
是瓶沙國。
外道師偈(已上)既外道義。
是故不許。
言執有達無不俱起故者。
是第九證。
加行心中。
觀我法空。
名曰達無。
既有法執。
名為執有。
如何執有之心。
與達無之智。
而得俱起。
既不俱起。
明加行心。
非有法執。
言曾無有執非能熏故者。
是第十證。
若有漏心。
皆有法執。
法執之心。
必有勢用。
執用之心。
必是能熏。
第八既有執。
應即彼能熏。
然安惠師。
汝執第八亦非能熏。
是異熟心無勢用故。
不見有執。
勢用之心。
無能熏者。
應第八識亦是能熏。
不爾。
便與此量相違。
其比量者。
異熟生心。
亦應能熏(宗)有漏之心。
有勢用故(因)如善惡等(喻)是也。
此後後證。
多分即是轉釋。
成立第五理證。
專顯六七能遍計義。
護法正義。
有十證故。
唯六七識。
是能遍計。
上來标宗。
立證二段。
次下會違。
故論文雲。
有漏心等。
不證實故。
一切皆名虛妄分别。
雖似所取能取相現。
而非一切能遍計攝。
勿無漏心。
亦有執故。
如來後得。
應有執故。
經說佛智現身土等種種影像。
如鏡等故。
若無緣用。
應非智等。
雖說藏識緣遍計種。
而不說唯。
故非誠證(已上)安惠論師。
依三證文。
成立八識皆能遍計。
一楞伽經。
中邊論上。
顯揚論十六。
并說三界八識皆妄分别。
二中邊上卷說虛妄心心所似相現。
三瑜伽等說。
藏識緣起計種。
今護法師。
會此三文。
成六七識能遍計義。
今此論文。
次第會三。
第一會初違文。
言有漏心等不證實故等者。
雖地前位。
作二空觀。
而是假相。
不如無漏證實理故。
一切八識。
名妄分别。
非妄分别。
皆是執心。
此乃地前有漏心中。
未達依他如幻即空。
對望真理。
言妄分别。
第二會次違文。
言雖似所取能取相現等者。
諸有漏心。
雖似所取能取相現。
而非一切能遍計心。
由依他起善無起心。
雖有二取現。
非皆起執。
非以似二便計。
一切皆能遍計。
以唯計度分别。
所現二取之相。
是能計故。
彼中邊論。
唯據六七二識為論。
護法菩薩。
會此違已。
難安惠雲。
若似二取。
皆是執者。
勿無漏心。
亦有執故。
一切菩薩二乘。
後得無漏之智。
有二取相。
應皆有執。
佛地第七。
但說二乘無漏有執。
準二十釋。
菩薩後得。
亦有法執。
與佛地不同。
彼但說二乘無漏有執。
此但言佛無。
顯餘亦有。
安惠論師雲。
菩薩二乘。
無漏心。
皆似二取現故。
應有法執。
護法難言。
如來後得。
應有執故。
意雲。
若言菩薩二乘無漏心有執者。
如來後得智。
似二取現。
應亦有執。
問。
護法如是難安惠雲何救。
答。
安惠救雲。
如來後得智。
無有能取所取之相。
故無有執。
如是救之。
救在文外。
問。
護法雲何。
重難此救。
答。
護法難雲。
汝若言佛無二取相者。
即有違教違理之失。
言無相者。
有違教失。
言無見者。
有違理失。
其違教者。
文雲經說佛智已下是也。
經者。
是佛地經。
言無相分。
即違此經。
如來四智。
有二相故。
随所應。
現自他受用變化身土。
言如鏡者。
大圓鏡智。
等言等取餘之三智。
此身土智影者。
各各後智所現。
其違理者。
文雲若無緣用應非智等是也若如來智。
無見分者。
即無緣用。
應非智等。
等者等取餘心心所。
難雲。
如來菩薩。
無漏四智品。
應非是智品。
無見分等故。
如虛空等。
此是反破量也。
順成量雲。
凡夫二乘等。
有漏善。
及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