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相。
離相。
滅相。
究竟涅槃常寂滅相。
終歸于空等(已上)今章一味一雨。
即法花意。
一音維摩。
即如下引。
又藥草喻品雲。
佛平等說。
如一味雨。
所立義旨。
即此意也。
經又雲。
雖一地所生。
而諸草木各有差别。
今章但以衆生根行不同等意。
日本章雲一雨等。
此等之言。
等取餘物。
宋本章雲一雨等霔。
此等之字。
平等等也。
大疏一上。
立一音數。
總舉二家。
故彼文雲。
一立一音教。
謂如來一代之教。
不離一音。
然有二師。
一後魏菩提流支雲。
如來一音。
同時報萬。
大小并陳。
姚秦羅什法師雲。
佛一圓音。
平等無二。
無思并應。
機聞自殊。
非謂言音本陳大小。
故維摩經雲。
佛以一音演說法。
衆生各各随所解。
上之二師。
初則佛音具異。
後則異自在機。
各得圓音一義。
然并為教本不分之意耳(已上)流支所立。
是大小并陳一音。
羅什所立。
是金音異解一音。
靜法大師。
刊定記一。
明一音教。
總舉二家。
大疏所說。
全同刊定。
問今章所舉。
流支一音。
與大疏所舉流支一音。
同耶異耶。
若言同者。
文言不同。
若言異者。
彼此一人如何。
答大疏流支。
今文流支。
即是一人。
所立一音。
彼此同異。
諸記釋之。
今具引之。
顯其義理義苑雲。
如來一音。
同時報萬。
大小并陳。
故許随機領解各别。
則須圓音一音中。
具百千音之一義。
斯為教本。
正屬不分耳(已上)既以大疏流支所釋。
解釋此章流支一音。
是故此音。
彼此一同。
不可引彼對論同異。
問此文唯言一音一味随機異解。
不言大小并陳。
彼分明言大小并陳。
兩文既别。
何引彼文。
得釋此文。
答此文若違大小并陳。
寔應為難。
既不違彼。
何強遮之。
令彼此别。
此文言略。
唯言一音。
若細言之。
一音之中。
大小并陳。
是故随機各解自分。
得此意故。
義苑疏主。
以彼釋之。
義理極成。
彼此一人。
豈令強别。
問若爾。
大疏羅什一音。
與今文同。
以何取别。
答羅什一音。
即言平等無二無思普應等。
此意說言。
佛無分别思。
或說大或說小乘。
總出音時。
此一音有普應之德。
大乘機者。
于此一音。
全取為大。
小機熟全全取為小。
非謂佛音具陳大小。
彼彼衆機。
各取一邊故。
羅什義。
全音異解。
流支一音。
今章言略。
大疏細陳。
故取解之。
彼此一意。
以成大小并陳之義。
今此章文。
與彼羅什。
彼此全别。
不可強同。
刊定記。
陳流支一音。
既說大小。
豈違今章。
清涼圭山。
不可違今文。
況又淨影大師。
大乘義章第一卷雲。
又菩提流支。
宜說如來一音報萬大小并陳。
不可以彼頓漸而别(已上)此複流支大小并陳。
大宋近代。
守一律師。
一音舉二。
流支羅什。
其流支義。
大小并陳。
全同往古淨影靜法清涼等義。
今章豈違上古淨影所舉之義。
是故明知。
今章流支。
定是大小并陳一音。
探玄記文。
與今章同釋通和會。
全同此意。
問慈恩法苑。
舉流支一音。
靈祐補已飾宗。
引一音教。
并亦不言大小并陳。
全同今章及探玄記如何。
答彼亦文略義廣。
同前并是大小并陳之義。
上是釋成義苑意趣。
次折薪釋雲。
然大疏叙。
此當羅什法師所立。
若留支所立。
則雲如來一音。
同時報萬。
大小并陳。
此則佛音具異。
今章與探玄。
并雲留支者。
今詳賢首二處為正。
何者。
以清涼所叙二家立一音教。
恐後來傳寫者。
誤書羅什。
卻為留支字。
留支作羅什字爾。
不然豈賢首二處俱誤耶(已上)如此通者。
若清涼一師。
叙流支一音者。
寔如所責。
餘師所叙。
亦同清涼。
是故還亦應征責言。
豈圓覺迹亦寫謬乎。
豈刊定記。
亦書誤乎。
豈淨影章。
亦寫誤乎。
難勢是同。
俱難會通。
次複古記雲。
然此一音。
或名教本。
或謂本末镕融一大善巧法。
而圭山乃謂。
圓教于前四。
一一同圓。
海中。
百川無非海也。
或名法界大宗。
或名無盡圓通自在宗。
即是花嚴全收諸教大宗也。
今章與探玄。
獨引菩提流支。
證一音教。
引維摩經前偈。
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随類各得解皆謂如來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
肇曰。
客口一音。
殊類異解。
探玄雲。
一約類。
或為天衆。
現一天音。
能含餘類。
各别得解。
對人亦爾。
餘類皆然。
清涼曰。
如來一音同時數萬。
大小并陳。
玄文雙引流支羅什。
于羅什下。
引經次偈。
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各各随所解普得受行獲其利斯則神力不共法。
肇曰。
佛以一音。
說一法。
衆生各随所好。
而受行。
探玄雲。
二約法。
或為衆生。
說施一音。
亦令人解戒定等。
清涼曰。
佛一圓音。
平等無二。
無思普應。
機聞自殊。
非謂言音本陳大小。
又雲。
初則佛音具異。
後則異自在機。
各得圓音一義。
有謂與清涼異者誤矣(已上)此釋意者。
以大疏流支。
釋成今流支所立之義。
全同義苑所釋意。
然後即破有人。
謂與清涼流支是别。
此所破者。
即當折薪。
彼記即謂與清涼異。
而設會釋。
還招難故。
集成記雲。
菩提流支。
此與玄文相違。
薪雲玄文傳寫之誤。
若爾豈圓覺亦誤也。
古記誤。
探玄分字為含。
又與出現語業中疏鈔相反。
彼鈔雲。
第二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