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義(給)依始教心。
彼為引二乘故。
未深說故(乃至)亦許二乘全斷惑障分斷所知(雲雲)依終教同。
今此就實。
以愚法二乘無廣大心故。
不能究竟伏煩惱障(文)今此文心不分愚心不愚。
有此義(見)若但限不愚法者。
與第二釋更不可有差别也。
如何。
章雲。
若依終教。
諸聲聞于煩惱障。
尚不能斷(如上)○問。
此說何故與前教不同耶。
答。
彼為引二乘故。
未深說故。
是故以上就下。
說煩惱障同彼二乘佛地方盡。
又以下同上。
亦許二乘全斷惑障分斷所知。
今此就實。
以愚法二乘無廣大心故。
不能究竟伏煩惱障。
又亦可。
前約三乘中聲聞。
此中約愚法故不同也(文)。
章上文雲。
是謂二乘斷煩惱障。
其所知障○分有所斷○當知此始教為引愚法漸向大故。
安立此教。
深勝于彼故。
所知障亦許分斷。
然上所斷不同愚法。
以彼唯斷煩惱障故。
此即不爾。
斷種子故(雲雲)。
問。
終教心不愚法二乘實斷煩惱出三界可雲欤。
答。
問。
終教心付菩薩斷惑。
且于煩惱所知二障可雲分分别俱生斷之耶。
答。
章雲。
不分俱生及分别(雲雲)付之。
煩惱種類不同。
現行行相既不等也。
或有分别計度所起。
或有任運俱生煩惱。
此等現起行相差别顯然也。
終教心何強可雲不分分别俱生耶。
是以始教門心立此義。
何況于能治斷道既立見修等。
次位□于所斷之惑。
何強不立分别俱生可雲耶。
如何。
章雲。
其菩薩人。
于二障中不分俱生及分别。
但有正使及習氣。
地前使現。
初地斷使種。
地上除習氣。
佛地究竟淨(等雲雲)又地地别法先德心智障種子有粗細二種。
粗種初地斷盡。
地上但除習氣。
細種地地别斷。
佛位究竟清淨。
所以初地伏使種。
地上除習氣之文。
望煩惱種子并一分粗種論之。
細分種子别不雖随習氣可雲地上障也。
彼無性堅惠釋。
此但望粗品種子。
雲先已除斷粗種子。
無别斷唯除彼殘習。
所以雲轉複清淨述。
□□□之言。
是粗分種子望粗種之習氣。
非粗種習氣相對細分種子。
雲但除章家引無性堅惠釋。
地上除習氣雲事者。
智障粗種。
為顯初地斷盡。
強地上俱雲除習氣也。
雲然細分種子不遮地上别斷故。
章雲。
初地已上斷于智障一分粗故。
探玄記十一卷。
若依終教。
如梁論等。
其煩惱種初地永盡唯有彼習。
其所知障一分粗者亦初地盡。
餘分及習于諸地中各别正斷(文)既雲初地除智障一分。
餘分習氣地地别斷。
豈非微細之種子地地别斷。
又其所知障地前亦學伏。
初地斷一分。
餘皆諸地各斷一分(雲雲)此等文證皆雲智障之粗種初地斷盡微細種子地地斷也。
章家所釋偏望粗種。
如此可無其過也。
章雲。
地前伏使現初地斷使種等者。
是明煩惱障現行種子。
非明二障共。
初地已上斷于一分粗故者。
明智障也。
探玄記中。
其煩惱種初地永盡唯有彼習之文。
今章地前伏使現等雲文相當。
次其所知障一分粗者等雲文。
章初地已上等雲文相當也。
求雲。
上其菩薩人于二障中等雲二障。
共舉何如此分别乎兩方。
雲于所知障種子初地斷。
地地别斷共可雲粗分。
凡煩惱所知二障有粗細者。
粗分現行種子也。
細分可雲習氣也。
何于種子有粗細雲乎。
況初地所斷粗分。
地地别斷細分者何。
章雲。
初地已上斷于智障一分粗故可雲耶。
又初地頓斷先德心。
所知障種子盡初地之義。
依章家上下文勢。
住始終二教淺深之義道也。
正判終教斷惑之時。
雲初地斷使種。
判地上除習氣。
況量但除之言乎。
加之既雲修道位中轉複清淨等。
更不可異求。
但至一分粗者文。
控玄記餘分及習之釋。
所知障者微細障也。
故細分習氣上上種也。
一分粗者無種子也。
探玄記及習氣言指上煩惱障習氣也。
更非相違也。
問。
寄惑智二障顯比證二位之時。
弘十解以上得出世淨心等。
梁論等文證之可雲耶。
答。
爾也付之。
不明凡三賢伏使現。
初地斷使種雲事。
終教常談也。
依之十解以上依得人無我智少分位。
既葉不退作八相等化用故。
或雲得出世淨心。
或說入生空位等雲也。
何況起信論三賢覺異相夢者。
是唯寄比證二位差别。
實不覺可雲耶。
如何。
章雲。
一寄滅二障以顯二乘。
謂分惑智二障。
顯比證二位故。
梁攝論雲。
地前漸除煩惱障。
地上漸除智障。
又雲。
十解以上得出世淨心。
又雲○又仁王經雲。
習種以上入生空位。
得聖人性故。
本業經起信論亦同此說(雲雲)。
問。
金光明經心。
依染心三位粗細寄顯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