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以今寄正觀論名解體用等正。
非是釋名章。
釋名别下章見(雲雲)。
答天無兩日等者。
禮[訁*巳]曰。
天無二日。
土無二王。
家無二主。
尊無二上。
示民有君臣之别也(文)史[訁*巳]此說見(曾子及喪服四制亦有此語)。
理唯一正者。
師雲。
理者則正義也。
聖謂聖正者則此意同(雲雲)。
花嚴雲文殊等者。
彼經第六。
賢首菩薩答文殊問偈文也。
但欲出處衆生等者。
古引槃疏(嘉祥釋)對生死則辨槃為出處(文)及以肇論槃者。
蓋是出處之異名。
應物之假号也釋。
成今釋(見)師雲。
出處者。
令出生死處槃謂也(雲雲)古不同欤。
一者體正等者。
師雲。
體正所表理體。
能表教門名用正也(雲雲)。
答如因緣假有等者。
師雲。
此文釋用正順初方言。
何者。
所離皆雲定有定無故也。
答像末者。
師雲。
此文二義。
一者像則末。
望正法故。
一者像與末二時取也。
像似義。
末微義也(雲雲)。
但正有三種等者。
師雲。
三種正中。
初二并屬用正。
第三絕待方是體正也。
序疏雲。
對斷常之偏明中。
此是對偏中。
盡偏中。
立于中名欲盡偏病故。
名盡偏中。
又一意。
隻為偏病盡得有于中也(文)問。
且就用正中。
對偏中與盡偏中何異乎。
答。
序疏雲。
盡偏中者。
蓋是洗淨斷常故。
強名為中。
雖盡于偏而有于中。
如經雲。
衆生起見。
凡有三種。
一斷。
二常。
三無常無斷。
乃名中道對偏辨中者。
此約所诠之理。
對破偏病故。
名為中(文)師雲。
對偏盡偏者。
猶始終名。
初直對偏明中道。
計稱對偏中。
漸禀對治教。
自欲斷盡偏執者。
則是盡偏中也(雲雲)師義與序疏釋同異思之。
疏釋[?*隹]明。
可尋之。
觀論亦爾者。
私雲。
對偏觀·盡偏觀(雲雲)。
大品經雲(十九卷時不轉品)雖生死道等者。
師雲。
今欲明經論相資義。
先辨由漸明諸法無所有。
其故(ハ)諸法無所有如此有。
如此有故緣前有經論相資義(為言)今意如此。
本文中。
菩薩應如是正憶念者。
是練磨始行菩薩。
于衆生無邊誓願度願。
欲退沒文也。
練磨意衆生若實(アルナラハ)誠以可[?*隹]度。
衆生本來不可得也。
何有可度。
如此勸菩薩令不退也。
問。
衆生本來不可得。
約緣宛然。
前度衆生亦如前。
可生退心哉。
雲何。
答。
師雲。
依實有因緣度衆生[?*隹]易頗顯。
所以進退之義亦成也應知。
(雲雲)。
所言經通等者。
準古抄。
适化無方陶誘非一(文)則今通意(雲雲)。
經以二智論以二惠等者。
問。
二智二惠有何别乎。
答。
釋論曰。
般若不屬佛。
亦不屬二乘。
但屬菩薩。
菩薩即道惠道種慧。
佛具一切智一切種智。
祖師雲。
通而言之。
即智為慧。
指慧為智。
體無異也。
别約因果各别者。
論雲。
因者名般若。
果反名薩般若。
薩般若名一切智。
即智。
般若名之為惠。
惠名既劣立在因中。
智則決了故居果地(雲雲)。
故法花明今昔等者。
師雲。
今者法花。
昔者花嚴也。
次會四句為二句者。
師雲。
所言二句者。
一能(經)一句。
一所(論)一句也。
次泯一句等者。
師雲。
上二句合為一能所。
雲一句也。
中論燃可燃品雲等者。
彼品偈文今所引全同。
長行雲。
若法因待成。
是法還成本因待。
如是決定則無二事。
如因可燃而成燃。
還因于燃而成可燃。
是則二俱無定。
無定故不可得(雲雲)同疏六雲。
若法也因也有待成者。
燃法待可燃成也。
是法還成待者。
是燃法還成可燃家待也。
今則無因待者。
破可燃為燃因。
若自有可燃體不因于燃。
可燃為燃作因耳。
今可燃不能自有。
待燃方有。
何能為燃作因耶。
故雲。
今則無因待也。
亦無所成法者。
此破燃也。
若有可燃為燃因。
燃因之而得成。
既無可燃為燃因。
雲何燃因之而得成。
故雲亦無所成法也(文)私雲。
準初文。
論破成待竟。
次破待成有二偈。
初偈正破。
次偈釋破。
又初偈都無破。
次偈研竅破。
今略引初偈也。
應知(雲雲)所言燃可燃者。
古雲。
有燒薪之用。
名之為燃。
薪有更燃之義。
名為可燃(雲雲)。
次别明造論緣起者。
問。
所雲緣起者。
三論俱可收之乎。
雲何。
答。
師雲。
文相正明造中論緣起(見)雖然若依傍破内迷義者。
百論亦可有之故。
下文出二十部竟。
龍樹提婆為是等故造論破執等雲也若依正申傍破義者。
約傍破邊。
十二門論亦可有之(雲雲)。
如來為失道故等者(除如來于)迷經者。
末于也。
所以下釋雲根本失·枝末失也。
今為論緣起者。
二于中末于(雲雲)問。
所雲迷經緣者。
偏局内學乎。
如何。
答。
師雲。
可局内學故。
下迷經者。
則二十部乃至五百部也(為言)問。
若爾者。
提婆所破九十六種外人。
非枝末於乎。
答。
師雲。
九十六術者。
先德異義也。
或本于。
或末于等(雲雲)縱末于非迷經。
不禀佛教故也(雲雲)。
如來二月十五日等者。
西域[訁*巳]曰。
夏安居初十五日也大迦葉波揚偈曰。
善哉谛聽。
阿[?*隹]聞持如來稱歎。
集兩三月盡素呾覽藏。
我迦葉波集阿毗達摩藏。
優婆離持律。
明究衆所知識。
集毗奈耶藏。
兩三月悉集三藏訖(文)。
于王舍城等者。
準古抄。
結集所有異說。
真谛三藏雲七葉岩。
集法藏傳雲僧伽屍城北西域[訁*巳]雲。
迦蘭陀竹園西南行五六裡南山之(キタ)陰。
大竹林中有大石室。
大迦葉波結集之所(雲雲)此三說不同也。
今王舍城等者。
依智度論說也。
王舍城賓缽羅窟也。
賓缽羅窟(ト)崛山(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