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六是八美分,星期天則拿那家國際石油組織的錢——基本上就是五毛八!”
原來“周日課題”就是這麼來的!
所謂“周日課題”,是周睿波找來的一個擁有巨額投資的科研項目。
由于是在計劃之外,所以大家就聲稱是在星期天做這一課題。
發下來的補助高出正常項目三倍,大家自然樂得放棄周日休息時間。
說是放棄也是胡扯,大家還是在工作時間裡做這件事,反正不會有人核查。
目前在碳捕集方面,方式方法大同小異,不存在過多争議;但在碳封存領域,分歧卻相當巨大。
眼下技術比較成熟成本也比較低廉的方式,無外乎地下封存或海底封存。
科學原理十分簡單:把二氧化碳強行打入地下兩、三千米的地方,如此深度的高壓将使其液化,也就達到了封存的目的;海底方式更為簡單,直接打入海底,高壓同樣會将二氧化碳液化,隻不過壓住它們的是海水本身。
“依靠深度高壓的封存實在太懸。
”星河已經喝了不少,但依舊不顯醉态,“不光是技術能否實現……”
“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劉曉春還是講政治的,重複周睿波的原話。
“就算真能實現,可萬一再散出來……”星河打斷劉曉春,意思是這我還不知道?“别說人類活動,出個地震或海嘯你試試看。
”
早在這一“成熟”技術問世之初,就有人提出過安全性問題。
從宏觀上講,加諸地下的液态二氧化碳并不穩定,萬一哪天這一帶發現了大型油田或别的什麼資源,有人非要鑽井挖掘,再把這些液化妖魔從魔瓶放出來,那可就相當棘手了。
海底的麻煩更大,隻來次深層海嘯就夠了——當然陸地上的地震效果也一樣。
“那個用二氧化碳拱油的方案……具體是怎麼弄的來着?”星河無緣參加“周日課題”,但也從劉曉春那裡聽過一耳朵。
“海灣國家在開采石油時,一直都采用注入氣體或液體的方式,把原油擠出來。
既然注入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他們自然特别支持這一封存技術:油被二氧化碳拱出來,拱油的二氧化碳則被封存在了地下。
在這點上他們不但技術成熟,還能從中再得一次好處——他們借口為整個人類利益提供了成本,因而要求整個人類社會予以補償。
”
“這不挺好嗎?”星河笑道,“反正對整個人類有益,讓他們賺點又何妨?”
“那怎麼行。
”劉曉春一時無力反駁,再次搬出周睿波的觀點,“有錢大家賺嘛。
”
“那就奇怪了。
”星河感覺自己已經接近那個真相了,“既然這樣,周睿波怎麼會支持這個方案?”
“西方國家反對,美國反對,它們覺得這方案隻對發展中國家有利,她自然就支持了。
”劉曉春愈發沒有鬥志了,“這項目她是準備發中文論文的。
”
在接下來的讨論上,星河把自己補充完善後的方案詳細闡述了一番,再度引起争論。
也許是由于周睿波的明顯導向,也許是大家心中确實存在共識,總之基本意見還是統一的——這一“大煙囪”(大家一緻同意的命名)計劃簡直荒誕不經。
“剛才星河同學已經把碳排斥的設想介紹得十分清楚了。
”最後周睿波做總結性發言,“至于說究竟采用何種方式,還是要用數據來說話。
另外我們還要做一下各種方案的成本對比。
”
很公允啊。
星河在心裡對自己說。
不像拿了什麼國際石油組織的錢的樣子。
6
一般來說,一個男孩,大概在8歲左右開始颠覆父親在他心中的英雄形象,14歲左右開始颠覆對國家領導人的景仰與崇拜,而在20歲左右完成對一切曆史人物的颠覆。
但星河顯然晚熟一些,他對周睿波的崇拜延續至今。
但有時孩子也會遭遇這樣的不合格家長:在與孩子交往的言談中,語氣間充滿嘲諷與打擊。
讨論會前,星河曾把方案送交周睿波審閱,她隻聽了幾句就打斷了星河的話頭——
“你考慮過材料和施工成本嗎?”周睿波嘴角上翹,“這些錢都夠讓二氧化碳在常壓下冷凝成固體了,還不如搞一場幹冰冰雕展。
”
“超輕型納米材料的成本已經降得很低了。
”答話的時候,星河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如履薄冰”。
“那也需要不少銀子啊,沒人會讓你這麼糟蹋納稅人的錢。
”周睿波翻開一頁,“還有啊,以後别引些亂七八糟的話,咱們是在搞科學研究,不是在寫報刊随筆。
”
看着那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部分”,星河不禁有些臉紅。
“這是海明威在《喪鐘為誰而鳴》裡的話吧。
我也沒讀過,随便瞎引的。
”
“當然啦,你願意做純理論研究就接着搞吧。
”周睿波似乎很喜歡看星河尴尬的樣子,最後她貌似大度地把手一揮,“晚上吃飯啊!”
星河看出周睿波根本沒把他的想法當回事,但也不好再說什麼。
讨論會結束後,星河在門口被絆了一下;當他再度站穩時,一個想法突然從他腦海裡湧現出來,說生動些,簡直就是蹦跳着鑽出來的!
靠熱量!
假如真建起這麼一條高聳入雲的管道,并将靜态二氧化碳氣體注滿其間,總質量會高達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