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也。
)
名色,緣六入。
(有此六根,将來必入六塵,故雲六入。
)
六入,緣觸。
(觸者,出胎後三四歲時,對塵無知,故僅名觸。
)
觸,緣受。
(受者,由五六歲,至十二三,能領納前境也。
)
受,緣愛。
(愛者,從十四五歲,至十八九,貪著聲色,即起愛心也。
)
愛,緣取。
(取者,從二十歲後,貪欲轉盛,馳求不息也。
)
取,緣有。
(有者,有漏之因,既著善惡境界,未來當生三有也。
)
有,緣生。
(生者,謂未來五蘊之身,生于六道也。
)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老死者,謂未來之身,老而複死也。
)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入滅。
六入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過去無明,即現在愛取。
若觀一切無常,破滅現在愛取,則過去無明亦破,簡要之至者也。
)
解脫觀(此觀成時,必然諸罪消滅,蓮華化
生,是為斷生死流、立菩提岸方便門)
修行無别法,出世為究竟。
出世有多途,淨土為捷徑。
述此觀想法,言言宗大乘。
托質上品蓮,戒淫之事盡。
戒淫之士,清晨盥漱既畢,著清淨衣,焚香頂禮三寶,向西趺坐。
先想自身頂上,有梵書□字(即[口*藍]字),遍有赤光。
初如赤珠,次如滿月,變成三角火輪,從頭至足,燒盡自身。
并燒一城一國,遍閻浮提,及三天下,如是漸廣,至十方界。
縱有重罪,此字燒已,漸得消除。
次想梵書一□字(即阿字),生成自身,及一切衆生,皆作金剛不壞之體。
自身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内,千葉蓮華之中,華尚未開。
次想自心如月輪,于月輪中,有一梵書□字(即唵字)。
次想蓮華忽然開敷,團圓十二由旬,閻浮檀金為莖,白銀為葉,金剛為須,甄叔迦寶為台,種種莊嚴,不可具說。
次想華開時,忽見阿彌陀佛,坐大寶蓮華座上。
其華八萬四千葉,一一葉,八萬四千脈。
一一脈,八萬四千色。
一一色,八萬四千光。
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高無量由旬。
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
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
身諸毛孔,演出光明。
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
次想一大寶蓮華座,在佛左邊,觀世音菩薩跏趺其上,身紫金色。
頂上摩尼寶,以為天冠。
微妙光明,以為纓絡。
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皆出種種光明。
舉足下足,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台。
其餘身相,如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次想一大寶蓮華座,在佛右邊,大勢至菩薩跏趺其上,身量大小,如觀世音。
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
菩薩天冠中,有五百寶華,普現一切佛事。
常以寶手,接引念佛衆生。
次想琉璃地上,黃金繩界道。
樓閣千萬,百寶合成,或浮虛空,或停寶地。
無量樂器,皆出妙音。
次想寶樹,皆七重行列,具足七寶華果。
一一華果,作異寶色。
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紅色光;瑪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綠珍珠光。
珊瑚、琥珀、一切衆寶,以為映飾。
妙真珠網,彌覆其上。
次想七寶池中,八功德水,皆妙寶所成。
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分十四支。
一一支,作七寶色,黃金為渠,渠下皆以雜色金剛為底沙。
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
一一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
次想自身,見佛菩薩,踴躍歡喜。
乘空而行,到佛菩薩所,頭面頂禮。
燒無價名香,散無價寶華,作無量天樂,放無量寶雲,供養阿彌陀佛,并二大士。
次想自身供養之後,于佛菩薩前,作大忏悔,誓度十方一切衆生。
次想極樂國土,一一寶樹,一一樓閣,一一宮殿,皆有一佛二菩薩,跏趺端坐。
自身化無量身,一一佛菩薩前,各各如前供養,如前忏悔、發願。
次想自身還至從前華上,端然趺坐,一心觀阿彌陀佛眉間白毫相光,湛然而住。
若妄想起時,但作蓮華開想、合想,妄念自息。
若分别心起,但想一梵書□字(即灑字),即成無分别。
若執著心起,但想一梵書□字(即含字),即得空諸執著。
(觀法詳在《十六觀經》,茲因限于卷帙,不能備舉。
故将《大阿彌陀經》、《觀經疏鈔》、《顯密圓通》、《準提》、《淨業》等書,參酌會通,定撮要數則。
庶使初入法門者,易于修持,或未始非一心三觀之少助耳。
信心之士,取《十六觀經》詳覽,使觀法不背佛言,方不堕入魔境。
至若觀想成熟,淨境現前,雖天宮之樂,猶不屑受,豈特區區防淫節欲,為下根說法而已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