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造請。
鹽使者怒咤之。
兩公對曰:“貧道非遊食者流也。
所與交,皆天下賢豪長者,即如吾吳唐伯虎、祝希哲輩,鹹折節為友。
明公不棄,請奏薄技。
惟公所命。
”禦史霁威,随指牛眠石為題,命賦之。
唐先祝繼,立就一律,詞雲:“嵯峨怪石倚雲間,頭角峥嵘勢俨然。
苔藓作毛因雨長,藤蘿穿鼻任風牽。
長眠不食溪邊草,無力難耕隴上田。
怪殺牧童鞭不起,笛聲斜挂夕陽煙。
”禦史得詩,笑曰:“詩則佳矣,意欲何為?”兩公進曰:“明公輕财好施,天下莫不聞、今姑蘇玄妙觀圮甚,倘捐俸葺之,名且不朽。
”禦史大悅,即檄下長、吳二邑,資金五百為葺觀費。
兩公遂乘扁舟歸,投檄二邑,更修刺谒二尹,詐為道士,關說得金如數。
乃悉召諸妓及所與遊者,暢飲數日而盡。
異日,鹽使者按吳,詣觀瞻禮,見傾圮如故,召令責之。
對曰:“前唐解元、祝京兆兩公自維揚來,極道明公為此勝舉,金已如數畀之久矣。
”鹽使者怅然,心知兩公,然惜其才,不問也。
傭
唐子畏往茅山進香,道出無錫。
晚泊河下,登岸閑步,見肩輿東來,女從如雲,中有丫環尤豔。
唐迹之,知是華學士宅,因逗留,請為傭書。
改名華安,複寵任,謀為擇婦,因得此婢,名桂華。
居數日,為巫臣之逃。
華令人索之,不得。
久之,華偶至阊門,見書肆中一人持文翻閱,極類安。
私詢之,人雲:“此唐解元也。
”明日,修刺往谒,審視無異。
及茶至,而枝指露,益信,然終難啟齒。
唐命酒對酌,華不能忍,稍述華安始末以挑之。
唐但唯唯。
華又雲:“貌正肖公,不知何故?”唐又唯唯。
華不安,欲起别去。
唐曰:“少從容,當有所請。
”酒複數行,唐命燭導入後堂,召諸婢擁新娘出拜。
華愕然。
唐曰:“無傷也。
”拜畢,因攜女近華曰:“公向言某似華安,不識桂華亦似此女否?”乃相與大笑而别。
見《泾林續記》。
祝京兆
祝京兆有債癖。
每肩輿出,則索逋者累累相随。
蓋債家謂“不往索,恐其複借”,而京兆亦恬然不為怪也。
嘗托言款客,往友家借銀鑲鐘數事。
既借,主人心疑,遣仆随其輿察之,則已汲汲擗銀而棄胚于外矣。
仆追止之。
京兆曰:“借我即我物也!汝欲用,亦拿一兩事去不妨。
”又歲盡乏用,遍走柬于所親知,托言吊喪,借得白員領共五十餘件,并付質庫。
過歲首,諸家奴雲集,則皆索白員領者也。
覓典票,己失之矣。
祝希哲見古法書名畫,每捐業蓄之。
即故昂其直,弗較。
或留客,值窘時,即以所蓄易值,得初值僅什一二耳。
黠者侯其窘日,持少錢米,乞文及手書,辄得。
已小饒,更自貴也。
一富家持厚币求公書墓文。
公鄙而不許。
既窘極,友人乘間為言。
公曰:“必計字償錢乃可。
”富家治酒延之。
公半酣,趣筆墨硯來,因令前置一器,每書一字,則投十錢于器内。
既書可二、三百字,睨視器中,曰:“足矣!”欣然持器竟出。
衆留之不得,富家因别倩人筆焉。
白羊肉羹
羅友,字他仁,襄陽人,作荊州從事。
桓宣武為王車騎洽集别。
友進坐良久,辭出。
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聞白羊肉羹,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
無事可咨。
今已飽,不複駐。
”了無怍色。
裴禦史
崔瞻在禦史台,恒于宅中送食,備盡珍羞,别室獨餐,處之自若。
有一禦史姓裴,伺瞻食,便往造焉。
瞻不與交言,又不命匕筯。
裴坐視瞻食罷而退。
明日,裴自攜匕筯,恣情飲啖。
瞻曰:“君不拘小節,定名士!”于是每與同食。
《漢書》下酒
蘇子美豪放好飲,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讀書,以一鬥為率。
公密視之。
蘇讀《漢書張良傳》,至良與客狙擊秦皇帝,撫掌曰:“借乎擊之不中!”遂滿引一大白。
又讀至“良曰:‘始臣起自下邳,與上會于留,此天以授陛下。
’”又撫案曰:“君臣相遇,其難如此!”複舉一大白。
公笑曰:“有如此下物,一鬥不足多也。
”
劉伶
劉伶恒縱酒放達。
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
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裈衣。
諸君何為入我裈中?”
二張
張敉嘗慕劉伶達生,置一锸,銘曰:“死便埋我。
”出或令人負之。
臧獲以為恥。
曰:“汝非伯倫仆也。
”笑而置之壁間。
張孝資一見大喜,持以相随,曰:“此非俗人所知。
”客有乞一荷者,拒之,曰:“毋污此锸。
”遇酒後,遂不肯持,曰:“見者以吾黨為醉,便涉相戲。
”
昔劉伯倫嘗以锸自随,曰:“死便埋我。
”坡仙曰:“伯倫非達者也。
棺椁衣衾,不害為達。
苟為不然,死則已矣,何必更埋?”不謂千載而下,更有效颦。
郭郡倅嗣煥,善張幼于。
嘗訂夜談,途遇張孝資,偕之徑造,南面大嚼。
郭不問客,張不問主。
豪飲
石曼卿善豪飲,與布衣劉潛為友。
嘗通判海州,劉潛訪之。
曼卿與潛劇飲,中夜酒欲竭,顧甕中有醋鬥餘,乃傾入酒中,并飲之。
每與客痛飲,露發跣足,着械而坐,謂之“囚飲”。
飲于木杪,謂之“巢飲”。
一名鶴飲。
取藁束之,引首出飲,謂之“鼈飲”。
其狂縱大率如此。
廨後為一庵,常過其間,名之曰“扪虱庵”。
未嘗一日不醉。
按石延年與蘇舜欽輩飲名凡五:其夜不然燭,謂之“鬼飲”,飲次挽歌哭泣,謂之“了飲”。
黃門郎司馬消難,嘗遇高季式,與之酣飲,重門并閉,取車輪括消難頸,又自以一輪括頸。
消難笑而從之。
光孟祖避難渡江,欲投胡毋彥國。
初至,值彥國與謝鲲諸人散發裸袒,閉室酣飲,已累日。
孟祖将排戶,守者不聽。
孟祖便于戶外脫衣露頂,于狗窦中窺之而大叫。
彥國驚曰:“他人決不能爾,必我孟祖!”遽呼入,與飲。
酒狂
俞華麓宦京師,有鄉人邀飲,醉後大嘩。
某大僚居密飲所,患疾,使人請勿嘩。
俞曰:“爾患疾,吾亦患酒狂,各無害也。
”嘩如故。
後俞遷閩,而某适撫閩,疏劾曰:“聊有晉人風度,絕無漢官威儀。
”俞拍案笑曰:“言‘絕無’,可謂知己,但雲‘聊有’,不無遺憾!”
鄭鮮之
宋鄭鮮之為人通率,為武帝所狎。
上曾内殿宴飲,朝貴畢至,唯不召鮮之。
坐定,謂群臣曰:“鄭鮮之必當自來。
”俄而外啟:“尚書鄭鮮之詣神獸門求啟事。
”帝大笑,引入。
按《宋書》:武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後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
鮮之難必切至,須帝理屈,然後置之。
時人謂為“格佞”。
蓋大有骨氣人,不特通率而已。
飲不擇偶
何承裕為盩厔、鹹陽二縣令,醉則露首,跨牛趨府。
往往召豪吏接坐引滿,吏因其醉,挾私白事。
承裕曰:“此見罔也,當受杖!”杖訖,複召與飲。
謝長史幾卿性通脫,會意便行。
嘗預樂遊苑宴,不得醉而還。
因詣道邊酒垆,停車褰幔,與車前三驺對飲。
觀者如堵,謝處之自若。
袁尹疏放好酒,嘗步屧白楊郊野間,道遇一士人,便呼與酣飲。
明日此人謂被知遇,詣門求通。
袁曰:“昨飲酒無偶,聊相共耳,勿複為煩。
”
劉公榮
劉公榮與人飲酒,雜穢非類。
人或譏之。
答曰:“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亦不可不與飲;是公榮輩者,又不可不與飲。
”故終日共飲而醉。
王戎弱冠,詣阮籍。
時劉昶在坐。
阮謂王曰:“仆有二鬥美酒,當與君共飲。
彼公榮者,無預焉。
”二人交觞酬酢,昶遂不得一杯,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
或有問之者。
阮答曰:“勝公榮者,不得不與酒,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酒,唯公榮可不與酒。
”此即以公榮語戲公榮也。
皇甫亮
皇甫亮三日不上省。
文宣親诘其故。
亮曰:“一日雨,一日醉,一日病酒。
”
李仲元
李仲元居成都圭裡,一鄉皆化其德,以薦起家縣令。
鄉人共餞之,因共酣飲月餘。
太守使人促行,仲元雲:“本不之官。
”
陶成
陶成,字懋學,号雲湖,寶應人也。
性至巧,嘗見銀工制器,效之,即出其右。
小時從師,見師母,圖其像,次見其女,又圖之,皆逼真。
師怒,逐去。
及師母死,傳神者皆弗逮,卒用其所圖像焉。
中式上公車,二月五日矣,語其婿朱升之曰:“聞張家某氏丁香盛開,子其同吾遊乎?”升之曰:“去試僅三日,公更何往?”成不許。
明旦,升之他避。
笑曰:“彼欲進士急耶?”買輿通下,醉其家五日。
及揭曉,升之登第。
其鄉人醵錢為賀,曰:“公婿捷矣,幸為我輩作圖以往。
”成曰:“善。
”即舉筆模丁香一本,尤妙絕。
家故饒,輕财好俠。
嘗一至京師,費白金二千。
有一面交,卒推分與之。
他日以挾妓事露,禦史欲全之,觀其詩,詭曰:“此殆非陶成作也。
”成曰:“天下歌詩豈出陶成之右,而為他人作乎?”禦史罵之,遂除名。
黃勉之
黃勉之風流卓越,當上春官時,适田子藝過吳門,談西湖之勝。
便辍裝不北上,往遊西湖,盤桓累日。
徐昌谷别墅
徐昌谷構别墅,實邑之北邙,前後冢累累。
或颦蹙曰:“目中每見此輩,定不樂。
”徐笑曰:“不然,見此輩,政使人不敢不樂。
陶彭澤
陶靖節在家。
郡将候陶,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
漉畢,還複着之。
顔延之為始安郡,過浔陽,日造陶潛飲。
歸去,留錢二萬。
潛悉付酒家,稍就取酒。
貴賤造之者,有酒辄設。
潛若先醉,便語客曰:“我醉欲眠,君且去。
”
江州刺史王弘造淵明。
無履,弘從人脫履以給之。
語左右為彭澤作履。
左右請履度。
淵明于衆坐伸腳。
及履至,着而不疑。
《續陽秋》
阮籍
阮籍自言“平生曾遊東平,樂其風土”。
司馬昭大悅,即拜籍東平相。
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
昭引為大将軍從事中郎。
有司言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
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
殺父,禽獸耳。
殺母,禽獸不若!”衆乃悅服。
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垆沽酒。
籍嘗詣飲,醉便卧其側。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返。
籍能為青白眼,見禮俗士,以白眼對之。
常言:“禮豈為我設耶!”時有母喪,嵇喜來吊。
阮作白眼,喜不怿而去。
喜弟康聞之,乃備酒挾琴造焉。
阮大悅,遂見青眼。
投梭
謝鲲鄰家有女,嘗往挑之。
女方織,以梭投,折其兩齒。
既歸,傲然長嘯曰:“猶不廢我嘯歌!”
追婢
阮仲容鹹,先幸姑家鮮卑婢。
及居母喪,姑當遠徙。
初去當留婢,既發,定将去。
仲容借客驢着重服自追之,累騎而返,曰:“人種不可失。
”婢即遙集之母。
阮孚,字遙集。
挾妓遊行
楊用修在泸州,常醉,胡粉傅面,作雙丫髻,插花,門生舁之,諸伎捧觞,遊行城市,了不為怍。
康對山嘗與士女同跨一蹇驢,令從人赍琵琶自随。
遊行道中,傲然不屑。
揖妓
俞華麓大夫與一妓善。
後有宴俞者,别召一妓侍飲。
他日遇所善妓于生公石,數呼之,不應,曰:“知罪矣。
”妓曰:“汝知罪,即于此長揖數十,使舉山之人大笑,方赦汝。
”遂如其言,見者大笑。
旁客曰:“殊失觀瞻。
”曰:“觀瞻吾不惜,但恐曩日侍飲人知之,必以此法難我耳。
”
滕元發
滕達道微時,為範文正館客,常私就狎邪飲。
範病之。
一夕,候其出,徑坐達道書室,明燭讀書,以俟其至。
達道大醉,竟入,長揖,問範氏:“讀何書?”曰:“《漢書》。
”複問:“漢高帝何如?”範逡巡走入。
收司成榜
張幼于初入成均,姜大司成寶裁士如束濕,戒六院毋遊行。
張才至白門,先入舊院,見榜禁辄收之,谒姜曰:“請開一面之網。
”姜笑曰:“吾故疑有此。
”
僧壁畫《西廂》
丘瓊山過一寺,見四壁俱畫《西廂》,曰:“空門安得有此?”僧曰:“老僧從此悟禅。
”丘問:“何處悟?”答曰:“是‘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
”
湯義仍講學
張洪陽相公見《玉茗堂四記》,謂湯義仍曰:“君有如此妙才,何不講學?”湯曰:“此正吾講學。
公所講是性,吾所講是情。
”
謝尚
王、劉共在杭南,酣宴于桓子野家。
謝鎮西尚往尚書裒墓還,葬後三日,反哭。
諸人欲要之,初遣一信,猶未許,然已停車;重要,便回駕。
諸人入門迎之,把臂使下,裁得脫帻,着帽酣宴,半坐,乃覺未脫衰。
王子猷
王子猷徽之居山陰。
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傍皇,詠左思《招隐詩》。
忽憶戴安道。
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
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
遇桓于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雲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與相聞雲:“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
”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
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張季鷹
賀司空入洛陽赴命,為太孫舍人。
經吳阊門,在船彈琴。
張季鷹本不相識,先在金阊亭聞弦甚清,下船就賀,因共語,便大相契。
問賀:“欲何之?”賀曰:“入洛赴命。
”張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載。
”便與賀同發,初不告家。
家追問,乃知。
殷豫章
殷洪喬作豫章郡。
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
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緻書郵。
”
王敬弘
王敬弘嘗往何氏看女,敬弘女适何尚之弟述之。
值尚之不在,寄齋中卧。
俄頃尚之還。
敬弘使二婢守閣,不聽尚之前,直語雲:“正熱,不堪相見。
君可且去。
”尚之遂移于他室。
馮道
馮道與趙鳳同在館中書。
鳳有女适道仲子,以飲食不中,為道夫人譴罵。
趙令婢長号知院者來訴,凡數百言,道都不答。
及去,但雲:“傳與親家翁,今日好雪!”
風流學士
解學士缙訪驸馬,驸馬不在家。
公主聞其名,欲窺之,隔簾使人留茶。
解索筆題詩曰:“錦衣公子未還家,紅粉佳人叫賜茶。
内院深沉人不見,隔簾閑卻一團花。
”公主大怒,遂奏聞。
太宗曰:“此風流學士,見他做甚?”
李封公陰德
李封公豪邁有逸緻。
嘗赴人飲,或問:“石麓公以大魁拜相,公又遐齡享福,平生必有大陰德。
”公應曰:“大未也,小則有之。
”其人再三叩問。
公曰:“我無他德,但值人家招飲,不往必預辭,往則早赴,不煩人奔走。
隻此自信耳。
”
合歡杖
傭書人蔡臣為子毆詈。
屢訴張居士敉,固請鞭之。
曰:“倘斃,誰任?”蔡曰:“父在。
”因誘子入,密令鑰戶,命僮輩兩杖齊下,效五代劉铢“合歡杖”,囑以父請乃止。
鞭至百,匍匐而出,自是少悛。
張笑謂鄉人曰:“是亦為政。
”
争貓
唐裴谞為河南尹。
有二婦人投狀争貓,狀雲:“若是兒貓兒,即是兒貓兒,若不是兒貓兒,即不是兒貓兒。
”谞大笑,判雲:“貓兒不識主,傍家搦老鼠。
兩家不須争,将來與裴谞。
”遂納其貓。
矜嫚部第十二
子猶曰:謙者不期恭,恭矣;矜者不期嫚,嫚矣。
達士曠觀,才流雅負,雖占高源,亦違中路。
彼不檢兮,揚衡學步;自視若升,視人若堕,狎侮诋【讠其】,日益驕固。
臣虐其君,子弄其父,如癡如狂,可笑可怒。
君子謙謙,慎防階禍!集《矜嫚》第十二。
負圖先生
季充号“負圖先生”,常餌菊術,經旬不語,人問何以,曰:“世間無可食,亦無可語者。
”
此三代時仙人。
必如此人,方可說如此語。
韓山石
庾信自南朝至北方,唯愛溫子升作《韓山碑》。
或問:“北方何如?”信曰:“唯韓山一片石堪與語,餘若驢鳴犬吠耳。
”
濟陰王晖,稱子升之文足以陵顔延之轹謝靈運,含任昉吐沈約,信北方之英矣。
然天下盡有好驢鳴犬吠者,“韓山一片石”不會說話,如何如何!
福先寺碑文
裴度修福先寺,将求碑文于白居易。
判官皇甫湜怒曰:“近舍湜而遠取居易,請從此辭!”度亟謝,随以文屬湜。
湜飲酒揮毫立就,度酬以車馬玩器約千缗。
湜怒曰:“碑三千字,每字不值絹三匹乎?”度又依數酬之。
湜又索文改竄。
度笑曰:“文已妙絕,增一字不得矣。
”
首冠
開成初,盧肇就江西解試,為試官末送。
肇有謝啟雲:“巨鳌屭赑,首冠蓬山。
”試官謂之曰:“昨恨人數擠排,深慚名第奉浼,何雲首冠?”肇曰:“頑石處上,巨鳌戴之,豈非首冠?”一坐大笑。
考試無憑,賴此解嘲。
殷、桓相侮
殷深源少與桓溫齊名,常有競心。
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甯作我。
”殷嘗作詩示桓,桓玩侮之,曰:“汝慎勿犯我;犯我,當出汝詩示人也!”
李邕
李邕嘗不許蕭誠書,誠乃詐作古帖,令紙故暗,持示邕,曰:“此乃右軍真迹,如何?”邕看稱善。
誠以實告之。
邕複取視曰:“細看亦未能全好。
”
唐太宗學虞監隸書,每難于“戈”法。
一日書遇“戬”字,招世南補寫其“戈”,以示魏鄭公,曰:“朕書何如世南?”公曰:“仰觀聖作,内‘戬’字‘戈’法逼真。
”
李邕眼力大遜鄭公,說好說歹,一味忌刻耳。
三災石
蕭穎士嘗至李韶家,見歙硯頗良,語同行者曰:“君識此硯乎?蓋三災石也。
”同行者不喻,退而問之。
曰:“字劄不奇,一災也;文辭不優,二災也;窗幾狼籍,三災也。
”
藏拙
梁徐陵使于齊。
時魏收有文學,北朝之秀,錄其文集以遺陵,命傳之江左。
陵還,濟江而沉之。
從者問故,曰:“吾與魏公藏拙。
”
崔丞相聰明
韓愈常語李程曰:“愈與崔丞相群同年往還,直是聰明過人!”李曰:“何處過人?”韓曰:“共愈往還二十餘年,不曾說着文章。
”
鄭元禮詩
鄭元禮,崔昂婦弟;魏收,昂之妹夫。
昂持元禮數詩示盧思道,曰:“元禮比來詩詠亦不減魏收。
”思道曰:“未覺元禮賢于魏收,且知妹丈疏于婦弟。
”
?選五鳳樓手
韓浦、韓洎兄弟皆有文辭。
洎嘗輕浦,語人曰:“吾兄為文,譬如繩樞草舍,聊蔽風雨。
予之為文,是選五鳳樓手。
”浦聞而笑之。
适有人遺蜀箋,浦作詩與洎曰:“十樣蠻箋出益州,寄來人自浣溪頭。
愚兄得此全無用,助爾添修五鳳樓。
”
郄方回奴
郄方回家有伧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
王右軍向劉尹稱之。
劉問:“何如方回?”王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比方回?”劉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
”
韓叔言
韓叔言性好谑浪。
有投贽太荒惡者,使妓炷艾薰之。
俟其人來,出而嗅之,曰:“子之卷軸何多艾氣?”宋齊丘凡建碑碣,皆自為文,命韓八分書之。
乃以紙塞鼻曰:“其詞穢且臭!”又魏明嘗攜近詩詣之。
韓托以目病。
明請自吟。
韓曰:“耳聾加劇。
”
夔州諸詠
蔡子木酒後自歌其夔州諸詠。
甫發歌,吳國倫辄鼾寝,鼾聲與歌相低昂;歌竟,鼾亦止。
三分詩
郭祥正嘗出詩一軸示東坡,先自吟誦,曰:“此詩幾分?”坡曰:“十分。
”祥正驚喜,問之。
坡曰:“七分來是讀,三分來是詩。
”
祥正一日夢中作《遊采石詩》,明日書以示人,曰:“予決非久于世者。
”人問其故。
祥正曰:“予近詩有‘欲尋鐵索排橋處,隻有楊花慘客愁’之句,非予平日所能到,忽得之,不祥。
”不逾月,果死。
李端叔聞而笑曰:“不知杜少陵如何活得許久?”
《六合賦》
劉孔昭晝緝綴一賦,以《六合》為名,自謂絕倫。
曾以呈魏收而不拜,收忿謂曰:“賦名《六合》,已是大愚;文又愚于《六合》;君四體又愚于文。
”劉不勝忿,以示邢子才。
子才曰:“君此賦,正似疥駱駝,伏而無妩媚。
”
文胖
茂苑文氏皆聰穎,尤工書,獨一人号文胖者,亦諸生,文與書并拙。
遇歲試,俞華麓力勸勿往。
驚問何故。
乃曰:“如子之文,雖有衡山之書亦無用;即王守溪文,而子書之,人亦懶看矣!恐黜不盡辜,是以憂之。
”
賈島
賈島為僧時,居法乾寺。
一日宣宗微行至寺,聞鐘樓上有吟聲,遂登樓,于島案上取詩覽之。
島攘臂睨之,曰:“郎君何會此?”遂奪取詩卷。
帝慚,下樓去。
既而島知之,亟謝罪。
乃賜禦劄,除長江簿。
柳三變
柳耆卿為屯田員外郎,初名三變。
自作詞雲:“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後有薦于朝者,仁宗曰:“此人風前月下且去填詞!”由是不得志,無複檢率,自稱“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按柳永死日,家無餘财,群妓合金葬之郊外,每春月上冢,謂之“吊柳七”。
子猶曰:“生雖白衣賤,死得紅裙憐。
北邙冢累累,白楊風滿天。
卿相代有作,誰複追黃泉。
嗚乎柳三變,風流至今傳。
”
羅隐
羅隐曾與韋贻範同舟。
舟人告隐雲:“此有朝官。
”羅曰:“是何朝官?我腳夾筆,可以敵得數輩。
”韋宣之朝,由是不複召用。
杜審言
杜審言将死,語宋之問、武平一曰:“吾在,久壓公等。
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
”登封中,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預選試。
判訖,謂人曰:“味道必死矣!”人問其故,曰:“見吾判自當羞死!”
王稚欽
黃岡(舊版做崗)王廷陳,字稚欽,少負奇才,然好逐街市童兒之戲。
父母挾撲之,辄呼曰:“大人奈何虐海内名士!”
王稚欽為翰林庶吉士。
故事:學士二人教習,體甚嚴重。
稚欽獨心易之,時登院署中樹上,窺學士過,故作聲驚之。
學士大恚。
後出為給事中,以建言補裕州守,益驕甚。
台省監司過州,不出迎,亦無所托疾。
人或勸之,怒曰:“龌龊諸盲官,受廷陳迎,當不愧死耶?”
桑悅
海虞桑悅,字民怿,十九舉鄉試。
春闱策有“胸中有長劍,一日幾回磨”等語,為吳學士汝賢所黜。
又《學以至聖人之道論》雲:“堯以是傳之舜”,雲雲“夫子傳之孟柯,孟柯傳之我”,為丘學士仲深所黜。
得乞榜,年才二十三,籍誤以“二”為“六”,用新例不許辭,遂有泰和訓導之命。
按察視學者行部抵邑,不見悅,乃使吏往召之。
悅曰:“連宵旦雨淫,傳舍圮,守妻子無暇,何暇候若!”按察久不能待,更兩吏促之。
悅益怒,曰:“若真無耳者!即按察力能屈博士,安能屈桑先生!為若期三日,先生來,不然,不來矣。
”按察先受丘濬之囑,竟不之罪。
丘學士慕桑悅名,令觀所為文,绐以他人所撰。
悅心知之,曰:“明公謂悅不怯穢乎?奈何令悅觀此?”丘不之憾而反為先容,殆今人所難矣。
故事:禦史出按郡邑,博士侍左右立竟日。
桑悅請曰:“有犬馬疾,願假借之,使得坐談。
”禦史素聞悅名,令坐,說詩。
少休,悅除襪,跣而爬足垢。
禦史不能堪,令出。
尋複薦之,遷長沙倅,再調柳州。
悅意不樂往。
人問之,辄曰:“宗元小生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奪其上,不安耳。
”,
袁嘏
齊諸暨令袁嘏,詩平平耳。
嘗自雲:“我詩有生氣,須人捉着,不爾,便飛去。
”《詩品》
殷、婁狂語
殷安嘗謂人曰:“自古聖賢不數出。
伏羲以八卦窮天地之旨,一也。
”乃屈一指。
“神農植百谷、濟萬民,二也。
”乃屈二指。
“周公制禮作樂,百代常行,三也。
”乃屈三指。
“孔子出類拔萃,四也。
”乃屈四指。
“自是之後,無複屈得吾指者。
”良久,曰:“并安才五耳!”
黃帝、堯、舜諸公,還求發一續案。
上饒婁諒過姑蘇,泊舟楓橋,因和唐人詩,有“獨起占星夜不眠”之句。
對客雲:“汝不知,我每行必動天象。
”
“小人”、“天狗”,都是星象,由他誇嘴!
劉源
劉源豪宕不羁。
值湯胤績廣坐中,劉曰:“湯雖出将家,學問見識,種種過人。
”既曰:“再加數年,依稀似我矣!”
劉真長
王長史語劉真長曰:“卿近大進。
”劉曰:“卿仰看耶?”長史問曰:“何也?”劉曰:“不爾,何由測天之高?”
丘靈鞠
沈深見王儉詩,曰:“王令文章大進。
”丘靈鞠曰:“何如我未進時?”
謝仁祖
謝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将送客,爾時語已神悟,自參上流,諸人鹹共歎之,曰:“年少一坐之顔回。
”仁祖曰:“坐無尼父,焉别顔回!”
果是顔回,不須尼父亦别,若真有尼父,恐顔回又未必屬君矣
第一流
王中郎年少時,江虨為仆射,領選,欲拟為尚書郎。
有語王者。
王曰:“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流,何得及我?”江聞而止。
韓愈、王儉語
陸長源為宣武行軍司馬,韓愈為巡官。
或譏其年輩相遠。
愈曰:“大蟲、老鼠,俱為十二相屬,何怪之有!”
王儉與王敬則同拜三公。
徐孝嗣候儉,嘲之曰:“今日可謂連璧。
”儉曰:“不意老子遂與韓非同傳!”
馬曹
王子猷作桓車騎沖騎兵參軍。
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
”桓又問:“官有幾馬。
”答曰:“不問馬,何由知其數?”又問:“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王、孫語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