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部分

首頁
    得遇明流行。

    司士向京去,曠野哭聲哀。

    ”司功曰:“大才士!先生其誰?”曰:“吳兒博士教此聲韻。

    ”司功曰:“師明弟子哲!” 嘉靖間,有織造太監在杭州,征索不遂,為詩雲:“朝廷差我到蘇州,府縣官員不理咱。

    有朝一日朝京去,人生何處不相逢!”監司歎曰:“好詩!”答曰:“雖不成詩,葉韻而已。

    ” 《湖海搜奇》雲:謝兵馬之妻為牆壓死。

    楊天錫住吊,謝泣曰:“寒荊正有孕,今死不成屍,奈何?”楊曰:“此所謂‘雖不成屍,壓孕而已’。

    ”謝恚曰:“我苦無極,尚爾作戲!”語本此。

     重複詩 雍熙中,一詩伯作《宿山房即事》詩,曰:“一個孤僧獨自歸,關門閉戶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時分,杜鵑謝豹子規啼。

    ”又《詠老儒》詩曰:“秀才學伯是生員,好睡貪鼾隻愛眠。

    淺陋荒疏無學術,龍鐘衰朽駐高年。

    ” 王大夫 王祈有竹詩兩句,最為得意,為東坡誦之,曰:“葉垂千口劍,幹聳萬條槍。

    ”蘇笑曰:“好則好矣,隻是十條竹竿共一片葉也。

    ”又蘇嘗言:“看王大夫詩,難得不笑。

    ” 李超無自嘲 李超無逃儒歸墨,作詩自嘲雲:“滾湯呼賊秃,搖铎罵光郎。

    ” 澀體 徐彥伯為文,多變奇求新,以“鳳闱”為“鷗阃”,以“龍門”為“虬戶”,以“金谷”為“銑溪”,以“刍狗”為“卉犬”,以“竹馬”為“筱骖”,以“月兔”為“魄兔”,以“風牛”為“焱犢”。

    後追效之,謂之“澀體”。

     虞子匡戲詩 嘉靖中,有好為六朝詩者,不獨巧麗,且欲用不經人道之語,易字換句,遂至妄誕不稽。

    虞子匡一日遞一詩示郎仁寶,請商之。

    仁寶三誦,不知何題。

    虞曰:“吾效時人換字之法,戲改嶽武穆《送張紫陽北伐》詩也。

    ”其詩曰:“誓律飙雷速,神威震坎隅。

    遐征逾趙地,力鬥越秦墟。

    骥蹂匈奴頸,戈殲鞑靼軀。

    旋師謝彤阙,再造故皇都。

    ”嶽雲:“号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馬蹀月氏血,旗袅可汗頭。

    歸來報明主,恢複舊神州。

    ”不過逐字換之。

    遂撫掌相笑。

     宋景文修史 宋景文修唐史,好以艱深之辭,文淺易之說。

    歐公思有以訓之。

    一日,大書其壁曰:“宵寐匪祯,劄闼洪休。

    ”宋見之,曰:“非‘夜夢不祥,題門大吉’耶?何必求異如此?”歐公曰:“《李靖傳》雲:‘震霆不暇掩聰’,亦是類也。

    ”宋公慚而改之。

     嘲竊句 陳亞《嘲竊古人詩句》詩雲:“昔賢自是堪加罪,非敢言君愛竊詞。

    叵奈古人無意智,預先偷子一聯詩。

    ” 僧惠崇能詩,其尤自負者;“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

    ”崇之子弟嘲曰:“河分岡勢司空曙,春入燒痕劉長卿。

    不是師兄多犯古,古人詩句犯師兄。

    ” 潘邠老詩多犯老杜。

    王直方雲:“老杜複生,須與潘十厮炒。

    ” 祥符、天禧中,楊大年、錢文禧、晏元獻為詩,皆宗李義山,号“西昆體”。

    後進效之,多竊取義山詩句。

    嘗内宴,優人作戲,有為義山者,衣服破裂,告人曰:“吾為館職諸公挦撦,以至如此!”坐者皆笑。

     剝取他人口珠,是盜儒也,如何止坐毀壞衣冠律? 李義府《白燕》詩雲:“镂月為歌扇,裁雲作舞衣。

    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

    ”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竊名士文章,乃增二字為七言,雲:“生情镂月為歌扇,出性裁雲作舞衣。

    照鑒自憐回雪影,來時好取洛川歸。

    ”時人謂之“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 武太常邦禦,以水竹樓求劉楚雄為記,其文曰:“淇澳之斐,而瀑布急雨之,而碎玉密雲之,而投壺铮铮之,而圍棋丁丁之。

    巨細疾徐,皆先生之甔磬匏絲也。

    ”又曰:“氅衣幅巾,見者以為神仙中人。

    ”全用王元之《竹樓記》中語。

    有戲者曰:“昨夢一人,峨冠博帶,意甚不平,曰:‘我宋學士王禹偁也,昔作郡守,有竹樓一座。

    今被劉楚雄拆毀,且将樓中之物,一一竊去。

    ’問是何物,曰:‘楸枰一局,壺矢十二枝,文集十卷,氅衣一襲,幅巾一頂,止遺囊琴一張在焉。

    ’又問:‘竊此何焉?’曰:‘都貯于太常水竹樓中,故不平也。

    ’” 點金成鐵 梁王籍詩雲:“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王荊公改用其句曰:“一鳥不鳴山更幽。

    ”山谷笑曰:“此‘點金成鐵’手也!” 倩筆 《霅溪紀聞》:湖州吳平山,素不能詩,值座師王荊石公壽,試作八句,求同年沈公節甫改削。

    沈用其韻,更制一首,複嫌于全删,姑舉筆點其末二句,而并歸之。

    吳大喜,謂沈所賞,語必佳,不忍棄,既書沈詩,而并載己二句于末,遂為十句,重一韻。

    王公大笑。

     平山名秀,魯而好學。

    一日止讀書七行,至晚猶不成誦,必跪而自督。

    辛末會試,五策猶富,元馭猶訝其該博,投置首卷,而一詩乃不通竅如此! 文當戒俗 楊文公嘗戒其門人“為文宜避俗語”,既而公因作表雲:“伏惟陛下,德邁九皇。

    ”門人鄭戬請于公曰:“賣韭黃訖,末審何時得賣生菜?”公大笑,易之。

     書馬犬事 歐陽公在翰林時,常與同院出遊。

    有奔馬斃犬,公曰:“試書其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馬蹄而殺之。

    ”一曰:“有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斃。

    ”公曰:“使子修史,萬卷未已也!”曰:“内翰雲何?”公曰:“逸馬殺犬于道。

    ”相與一笑。

     明堂赦文 胡衛、盧祖在翰林,草明堂赦文雲:“江淮盡掃于胡塵。

    ”太學生嘲之曰:“胡塵已被江淮掃,卻道江淮盡掃于。

    傳語胡、盧二學上,不如依樣畫胡盧。

    ” 押韻 唐梅權衡,吳人也,入試不持書策,人皆謂奇才。

    及府題出《青玉案賦》,以“油然易直子諒之心”為韻。

    場中競談“諒”字難押。

    梅于庭樹下,以短簽畫地起草。

    日晡,梅賦先成。

    張季遐求視所押,以為師模。

    梅大言曰:“押字須商量,争應進士舉?”季遐自謙薄劣,乃率數十人請益。

    梅曰:“此韻難押,諸公且廳上坐,聽某押處解否。

    ”遂朗吟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惚兮恍兮,其中有諒。

    犬蹲其旁,鸱拂其上。

    ”因講青玉案者是食案,所以言“犬蹲其傍,鸱拂其上”也。

    衆大笑。

    出《乾【月巽】子》。

     苗振召試館職。

    晏示相語曰:“宜稍溫習。

    ”苗曰:“豈有三十年作老娘,而倒繃孩兒者乎?”既試賦,韻有“王”字。

    振押雲:“率土之濱莫非王。

    ”不中選。

    晏笑曰:“苗君竟倒繃孩兒矣!” 賦 胡旦作《長鲸吞舟賦》雲:“魚不知舟在腹中,其樂也融融;人不知舟在腹内,其樂也洩洩。

    ”又曰:“雙須竿直,兩目星懸。

    ”楊孜覽而笑曰:“許大魚,眼孔恁小!”又慶曆中,試題為《天子之堂九尺》。

    賦者曰:“成湯當陛而立,不欠一分;孔子曆階而升,止餘六寸。

    ”用《孟子》曹交言湯九尺、《史記》言孔子九尺六寸事。

     熙甯中,省試《王射虎侯賦》。

    有一卷雲:“講君子必争之藝,飾大人所變之皮。

    ”又歐陽公主文,試《貴老為其近于親賦》。

    有一卷雲:“睹茲黃耆之狀,類我嚴君之容。

    ” 褚歸應試,作《大舜善與人同》,破雲:“道雖貫于萬世,善猶同于衆人。

    ”見黜。

    一友戲慰曰:“公以‘尿罐’對‘油筒’,宜其黜落。

    ” 經義 政和中,舉子皆試經義。

    有學生治《周禮》,堂試以《禁宵行者》為題,此生答義雲:“宵行之為患者大矣,凡盜賊奸淫為過惡者,白晝不能顯行也,必昏夜合徒竊發。

    蹤迹幽暗,雖欲捕治,不可物色。

    故先王命官曰司寤氏,而立法以禁之,有犯無赦,宜矣!不然,則宰予晝寝,何以得罪于夫子?”學官者甚喜其議論有理,但不曉以宰予為證之意,因召問之。

    答曰:“晝非寝時也。

    今宰予正晝而熟寐,其意必待夜間出來胡行亂走耳!”學官為笑而止。

     使宰我睡寐中驚出一身冷汗。

     時藝 陳白沙獻章,當成化初會試,雖負重名,亦投時好,競出新奇,作《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題,其破雲:“物各有其等,聖人等其等。

    ”考官戲批其傍雲:“若要中進士,還須等一等!” 張鳌山提學江北,以《馮婦善搏虎》為題。

    徐州一士雲:“馮婦,一婦人也,而能搏虎,不惟搏也,而又善焉。

    夫搏虎者何?扼其吭,斬其頭,剝其皮,投于五味之中而食之也,豈不美哉!” 王荊湖學博談及吳郡一士,作《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題,文中将“九尺以長”、“四寸以長”分股。

    又一士作《二女果》題,文中二股立柱雲:“堯非不欲以之自奉一也,舜非不欲以之奉瞽瞍也。

    ”聞者絕倒。

     乙卯,王宗師按臨蘇州,凡童生劣卷俱發回。

    有一童生作《不占而已矣》題,文中二股柱雲:“古之占者,有鬼谷先師其人焉;今之占者,有柳華嶽其人焉。

    ”衆共嘩笑。

    旁有一人與此童相識,深加歎惜。

    衆問其故,答雲:“怪道某阿官不進學,宗師是浙人,怎知我蘇州有柳華嶽?”衆大笑。

    又一童居近齊門任蔣橋。

    此橋以任、蔣二土地廟得名也。

    題出《任土地者次之》,童即以蔣土地與任土地分主客二股。

     申于王雲:有作《雖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題者,破雲:“以可欺之人,居可欺之地,而卒莫之或欺焉。

    可以見天理之常存,而人心之不死矣。

    ”或嫌其欠簡健。

    他日作《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破雲:“魯俗頹,聖人雷。

    ”或又嫌其崛且晦,須不長不短,點切題面字眼,方醒人目。

    他日又作《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破雲:“紀聖人之鳥處,‘甲’之出頭,而‘天’之側頭者也。

    ” 一士作《能近取譬》題文,質于唐六如。

    唐稱贊不已。

    士又再三求正,唐曰:“細玩‘能近取’三字不做,覺偏枯些。

    ”士嘿然而去。

     而去。

     評唐詩 楊用修曰:唐詩有極劣者,宋人采入《全唐詩話》,使觀者曰:“是亦唐詩一體。

    ”譬之燕、趙多佳人,其間有跛者、眇者、羝者、氲者、疥且痔者,乃專房寵之,曰:“是亦燕、趙佳人之一種。

    ”可乎? 前人詩文之病 簡文時,費旭詩有句雲:“不知是耶非?”殷芸詩有“飄飏雲母舟”句。

    帝大笑曰:“旭既不識其父,芸又飄飏其母耶?” 許渾句中多用“水”字。

    諺曰“許渾千首濕”。

    又羅隐詩皆有“喜”、“怒”、“哀”、“樂”、“心”、“志”等語,不離一身,故以“羅隐一生身”為對。

    不若對以“杜甫一生愁”為優。

     楊盈川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何足知之”。

    時号為“點鬼簿”。

    駱丞文好以數對,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時号為“算博士”。

    李義山為文多檢閱書冊,左右鱗次,時号“獺祭魚”。

     王禹玉詩多用“珍”、“寶”、“黃金”、“白玉”為對,時号“至寶丹”。

    有人雲:“詩能窮人,且強作富貴語,看如何?”數日搜索,止得一聯,雲:“胫脡化為紅玳瑁,眼睛變作碧琉璃。

    ”為之絕倒。

     高英秀辯捷滑稽,嘗與贊甯共議古人詩病,雲:“李山甫《覽漢史》‘王莽弄來曾半破,曹公将去便平沈’,是破船詩。

    李群玉《詠鹧鸪》‘方穿诘曲崎岖路,又聽鈎辀格磔聲’,是梵語詩。

    羅隐‘雲中雞犬劉安過,月裡笙歌炀帝歸’,是見鬼詩。

    杜荀鶴‘今日遇題題似著,不知題後更誰題’,此衛子詩也,不然安有四蹄?”衛地多驢,故呼驢為“衛子”。

     曹唐《寓金陵佛寺》雲:“水底有天春漠漠,人間無路月茫茫。

    ”人謂之“鬼詩”。

    羅隐《詠牡丹》雲:“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人謂之“女子詩”。

     釋貫休有《詠漁父》雲:“眼前不見市朝事,耳畔唯聞風水聲”。

    梅聖俞曰:“此患肝腎風也。

    ”又雲:“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

    ”曰:“此是人家失卻貓兒。

    ” 賈島有《哭僧》詩雲:“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禅身。

    ”唐人謂“燒殺一活和尚”。

     張祐《柘枝》詩雲:“鴛鴦細帶抛何處,孔雀羅衫屬阿誰?”白樂天每呼為“問頭詩”。

    祐曰:“公亦有《目連經》。

    《長恨歌》雲:‘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此非目連訪母耶?” 孟浩然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人謂是“孟盲子”。

    荊公宅乃謝安所居地,有謝公墩。

    公賦詩曰:“我名公姓偶相同,我宅公墩在眼中。

    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随公。

    ”人謂與死人争地界。

     憐才莫如明皇,而孟老不識,竟以“不才明主棄”之語自絕,真盲子矣!荊公在朝日與人争新法,既罷争墩,亦其性也。

     張師錫《老兒詩》五十韻,摹寫極工。

    中有“看經嫌字小”,不免是老僧,“腳軟怕秋千”,不免是老婦。

     程師孟知洪州,作靜堂,自愛之,無日不到,為詩題于石,曰:“每日更忙須一到,夜深長是點燈來。

    ”李元規見而笑曰:“此是登溷詩。

    ” 柳耆卿詞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或戲之曰。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乃艄公登溷處耳。

    ” 劉子儀嘗有《贈人》詩雲:“惠和官尚小,師達祿須幹”,取“下惠聖之和”、“子張問達而學幹祿”之事。

    或有除去“官”字,示人曰:“此必番僧也,其名達祿須幹。

    ”聞者大笑。

     有遷楚藩者,李于鱗以詩送之,雲:“江漢日高天子氣,樓台秋入大王風。

    ”一友曰:“二語似賀陳友諒登極。

    ” 《古今詩話》:樂天《長恨歌》雲:“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峨嵋在嘉州,與幸蜀路全無交涉。

    杜甫《武侯廟柏》詩雲:“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四十圍乃徑七尺,無乃太細長也。

    史稱防風氏身廣九畝,長三丈。

    按廣大尺,九畝乃五十丈四尺,如此防風之身乃一餅餤耳。

    此文章之病也。

     張文潛常雲:“子瞻每笑‘天邊趙盾益可畏,水底右軍方熟眠’,謂‘湯燖了王羲之也’。

    ”文潛戲謂子瞻雲;“公詩有‘獨看紅蕖傾白堕’,不知‘白堕’是何物?子瞻雲:“《洛陽伽藍記》有劉白堕,善釀酒。

    ”文潛曰:“白堕既是人,何以言傾?”子瞻笑曰:“魏武《短歌行》雲:‘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杜康亦是釀酒人名也。

    ”文潛曰:“畢竟用得不當。

    ”時文潛有仆曹某,失去酒器。

    子瞻笑曰:“公且先去理會曹家那漢,卻來此間厮魔。

    ”滿座大笑。

     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嘗望梅止渴也。

    又謂鵝為“右軍”。

    士寫禮帖雲:“醋浸曹公一甏,湯燖右軍兩隻。

    ”見者大笑。

     九字詩附 中峰和尚有九字梅花詩雲:“昨夜西風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

    野樹古梅獨卧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

    ”盧贊元酴醾花詩:“天将花王國豔殿春色,酴醾洗裝素頰相追陪。

    絕勝濃英綴枝不韻李,堪友橫斜照水攙先梅。

    ” 詩非不佳,然自一畫以添至于四言、五言、七言極矣,複九之,必且十一、十三,以至無窮,如吳中之“急口山歌”而後已。

    故附于笑末,以為文勝之戒。

     不韻部第八 子猶曰:語韻則美于聽,事韻則美于傳。

    然韻亦有夙根,不然者,雖複吞灰百斛,洗胃滌腸,求一語一事之幾乎韻,不得矣。

    山谷常嘲一村臾雲:“濁氣撲不散,清風倒射回。

    ”此猶寫貌,未盡傳神。

    極其伎倆,直欲令造化小兒羞澀,何止風伯避塵已也?集《不韻》第八。

     汗臭漢 餘靖不事修飾。

    作谏百日,因賜對面陳。

    時方盛暑,上入内雲:“被一汗臭漢薰殺!噴唾在吾面上。

    ” 不洗腳 《北史》:陰子春身服垢污,腳常數年不洗,雲:“洗辄失财敗事。

    ”婦甚惡之,曾勸令一洗。

    不久,值梁州之敗,謂洗腳所緻,大恨婦,遂終身不洗。

     阊門市居,往來紛沓,泥水蹂踐,積成塊壘,俗呼“長墩”,去之敗家,任其崎岖,終不敢動。

    子春“長墩”,乃在腳底裡。

     三鹿郡公 袁利見性粗疏,方棠謂:袁生已封“三鹿郡公”。

     都憲弄鳥 胡少保宗憲素自負嫪毐之具,醉後辄欹坐肩輿中,以手摩之,東西溺舁夫及從官肩。

    鹹掩目而笑,胡故自若。

     弄自家鳥,強如呵别人脬,但不雅觀耳。

     馬上食餅 張衡由令史至三品,已團甲,退朝,于路傍見蒸餅新熟,遂買得,于馬上食之。

    為禦史彈奏,竟落甲。

     向聞二卵棄将,今見一餅失官,若在晉人,反為任誕。

     決文宣王、亞聖 《嶺南志》:廣南際海郡,不立文宣王廟。

    有刺史不知禮,将釋奠,預署二書吏為文宣王、亞聖,鞠躬于門外。

    或進止不如儀,即判雲:“文宣王、亞聖各決若幹。

    ” 書吏豈勝于有若,禮拜且不雅,況先以決杖乎? 按唐史:南中小郡,多無缁流,每宣德音,須假作僧道陪位。

    昭宗即位,柳韬為宣告使。

    至一州,有假僧不伏排位。

    太守王弘大怪而問之。

    僧曰:“役次未到,差遣偏并。

    去歲已曾攝文宣王,今年又差作和尚。

    ”聞者絕倒。

     又:唐有人衣绯于中書門候宰相求官者,問:“前任何職?”答曰:“屬教坊,作西方獅子左腳三十年。

    ”亦可笑。

     縛詩人 《皇明世說》:滕縣楊懋忠涉學,好為詩。

    不得意于諸生,棄去,遍遊名山,還過琅琊。

    捕盜指揮以為盜,執之。

    楊乞紙筆自供,因題一詩,内有“曾向陳編竊語言”之句。

    指揮不通文,問曰:“陳編是汝夥中人耶?”楊曰:“否。

    是被盜者。

    ”指揮大喜,執送兵備;見其詩,大相知賞,叱出指揮,解楊縛,延上坐,與論詩竟日。

    既出,指揮來謝罪。

    楊曰:“不因公,何以受知兵憲?但如此薦法,令人一時難堪耳。

    ” 綠林豪客,能知李涉詩名;巡風指揮,翻執詩人為盜。

     役長史 吳長史稷歸隐,有司莫識其面。

    裡舉踐更役,誤以公名報。

    令不知,懸之榜。

    公親往注其下曰:“不能為官,豈能為役?”令聞大愧。

     沈周 沈周名重一時。

    蘇州守求善畫者,左右以沈對,便出硃票拘之。

    沈至,命立庑下獻技。

    沈乃為《焚琴煮鶴圖》以進。

    守不解,曰:“亦平平耳。

    ”其明年入觐,見守溪王公。

    首問:“石田先生無恙乎?”守茫然無以應。

    歸以質之從者,則硃票所拘之人也。

    守大慚恨,踵門謝過焉。

     昆人時大彬善陶,制小茶壺極精雅。

    或薦之昆令,善其制,索之;恨少,乃拘之一室,責取三百具。

    竟以憤死。

    近徽人程君房,亦以工墨殺身。

    論者惜焉。

    餘謂凡一技成名者,皆天下聰明人,乾坤靈氣所鐘,當路便當愛惜而保全之。

    若造此惡業,必永斷慧根矣! 《毀茶論》 陸羽嗜茶,著《茶經》三篇。

    李季卿至江南,有薦羽者,召羽煮茶。

    羽衣野服,挈具而入。

    公心鄙之,命奴子取錢三十文相酬。

    羽愧甚,著《毀茶論》。

     吳僧文了善烹茶。

    了遊荊南,高保勉白與季興,延置紫雲庵,日試其茶二。

    保勉父子呼為“湯神”,奏授“定水大師”,土人目為“乳妖”。

    一茶之遇不遇如此! 碑禍 唐玄宗東封泰山,命張許公,摩崖為碑。

    至明八百餘年,為林【火阜】磨平,以“忠孝廉節”四大字覆之。

     林公豈欲使頑石講學耶? 天聖中,營浮圖。

    姜遵在永興,悉取漢、唐碑之堅好者,以代磚壁。

    有縣尉叩頭争之,繼之以泣。

    遵怒,并劾去之。

     此縣尉定是韻士,惜史逸其名。

     花仇 唐韓弘罷宣武節度,歸長安私第,有牡丹雜花,命【屬刂】去之,曰:“吾豈效兒女輩耶!” 揚州瓊花,天下無雙。

    炀帝特移栽金陵,而枝葉枯瘁。

    帝怒,乃杖八十發回,複活一年而死。

     普天王土,何必金陵?違性受辱,失此良機。

    惜不遇花太醫,為花神洗瘡止痛耳。

     刮幾垩壁 王羲之嘗詣一門生家,設佳馔供給,意甚感之,欲以書相報。

    見有一新榧幾,王便書之,草正相半。

    門生送往歸郡,比還家,其父已削括都盡。

     書法開在幾上,使門生如何模仿?削之良是。

     玄覽禅師性僻,住荊州陟屺寺。

    張璪于壁間畫古松,符載為贊,衛象為賦。

    覽師怒曰:“何疥吾壁?”命加垩焉。

     寺中留一古迹,便起後人遊覽之端,贻擾不淺,這和尚有遠識! 方竹杖 潤州甘露寺有僧,道行孤高。

    李德裕廉問日,以方竹杖一贈焉。

    方竹杖出大宛國,堅實而正方,節須四面對出。

    及再鎮浙右,其僧尚在。

    間曰:“竹兄無恙否?”僧曰:‘至今寶藏。

    ”公請出觀之,則老僧已規圓而漆之矣。

    公嗟惋彌日。

    故當時曾有詩雲:“削圓方竹杖,漆卻斷紋琴。

    ” 杖取扶衰,圓以便握。

    但不知此僧豈少一圓竹,而費此工作為也?大愚大愚! 硯眼 吳郡陸公廬峰候選京師,嘗于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

    既還邸,使門人某者往,以一金易歸。

    訝其不類,某堅證其是。

    公曰:“前硯有鸜鹆眼,今何無之?”答曰:“某嫌其微凸,偶值石工甚便,幸有餘銀,已倩為平之矣。

    ”公大惋惜。

     鳴鵝 會稽有姥,養一鵝,善鳴。

    右軍求市不得,遂攜親友就觀。

    姥聞羲之至,烹鵝以待。

    右軍歎惜彌日。

     快牛 王恺有快牛,名“八百裡駮”,常瑩其蹄角。

    王武子語君夫:“我射不如卿,今賭卿牛,以千萬對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謂駿物無有殺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卻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脔便去。

     彼以為豪,我以為俗。

     白鷗脯 張佖、陳喬之子,秋晚并遊玄武湖。

    時群鷗遊泛,佖子曰:“一軸内本《潇湘》!”喬子俄顧卒吏雲:“此白色水禽,可以作脯否?”衆謂“張佖子半莖鳳毛,陳喬男一堆牛屎”。

    喬子由是有“陳一堆”及“白鷗脯”之号。

     金魚 金魚有“九尾狐”及“紫袍玉帶”種種之異,文房畜為清玩,價亦不廉。

    或以一盆贈張幼于,張轉以贈守公。

    他日守公謂張曰:“前惠魚但美觀耳,味殊淡。

    ”蓋守北人,已将魚付爨下也。

    張但唯唯而己。

     謝靈運須 謝靈運須美,臨刑,施為南海祗垣寺維摩诘像須。

    唐中宗時,安樂公主端午鬥草,欲廣其物,馳驿取之,又恐為他所得,乃剪棄其餘。

     國公詩 湖州吳主事家素饒,求李西涯文壽其父。

    時公為學士,鄙其人,不許。

    吳問其友曰:“今朝中爵位極尊者為誰?”曰:“英國公太師左柱國也。

    ”吳即緘币求英公。

    英公令門館作詩與之。

    吳得詩,誇于人雲:“英國當朝第一人,乃為我作詩,何必李學士也!” 若使吳公選漢文,定須檢衛、霍著作。

    倘選唐詩,又恐尉遲公不善韻語,如何? 黨進畫真 黨進命畫工寫真。

    寫成,大怒,诘畫師雲:“我前時見畫大蟲,猶用金箔貼眼。

    我消不得一對金眼睛!” 畫将軍須作虎勢。

     高太監 南京守備太監高隆,人有獻名畫者,上有空方。

    隆曰:“好好!更須添畫一個‘三戰呂布’。

    ” 《五馬行春圖》 沈周作《五馬行春圖》贈一太守。

    守怒曰:“我豈無一人相随耶?”沈知之,另寫随從者送入,因戲之曰:“奈絹短,止畫前驅三對。

    ”守喜曰:“今亦足矣!” 既畫轎前三對頭踏,便須畫衙中千兩黃金。

    不然總是不象。

     障簏 祖約好财。

    客詣祖,見方料視财物,因客至,屏當未盡,餘兩小簏,置背後,以身障之,強與客語。

     自知不雅,尚有晉人習氣。

    若今,則恬不知愧矣! 種珠 陳繼善自江甯尹拜少傅緻仕,富于資産,性鄙屑;别墅林池,未嘗暫适。

    既不嗜學,又杜絕賓客。

    惟自荷一鋤,理小圃成畦,以真珠布土壤三間,若種蔬狀。

    記顆俯拾,周而複始,以此為樂焉。

     種珠尚未得法,須用鲛人淚作糞灌之,方妙。

     銀靴 元宗幼學之年,馮權常給使左右,深所親幸。

    每曰:“我富貴,為爾置銀靴。

    ”保大初,聽政之暇,命親王及東宮舊僚擊鞠。

    歡極,頒赉有等。

    語及前事,即日賜銀三十斤,以代銀靴。

    權遂命工鍛靴穿焉。

     黑牡丹 晚唐時,京師春遊,以牡丹為勝賞。

    有富人劉訓邀客賞花。

    客至,見其門系水牛累百,笑指曰:“此劉氏黑牡丹也!” 大廳勝寺 李約每于庶人锜前稱金陵招隐寺标緻。

    庶人既宴寺中,明日謂曰:“子嘗稱招隐,昨日遊宴,何如中州?”約曰:“某賞者疏野耳。

    若遠山将翠幕遮,古松用采物裹,羶腥涴塵泡泉,音樂亂山鳥聲,此則實不如在叔父大廳也!” 僧拒客 宋吳荊溪雲:往歲江行風阻,與友生沿岸野步,穿嶺而下,忽見蘭若甚多。

    僧院睹客來,皆扃戶不内。

    獨有一院,大敞其戶,見一僧跷足而眠,以手書空,顧客殊不介意。

    竊意此必奇僧也,直入造之。

    僧雖強起,全無喜容。

    不得已而問曰:“先達有詩雲:‘書空跷足睡,路險側身行’。

    和尚其庶幾乎?”僧曰:“貧道不知何許事,适者指揮侍輩,欲掩關少靜耳。

    ”遂不辭而出。

     寺有如此僧,不如大廳省氣。

     陳叔陵 陳始興王叔陵性不好卧,不飲酒,惟多置殽胾,晝夜食啖。

    又好飾虛名,每入朝,常于車中馬上執卷讀書,高聲朗誦,揚揚自若。

     俗谶 宋時太學各齋,除夕設祭品,用棗子、荔枝、蓼花,取“早離了”之讖。

    執事者帽而不帶,以練代之,謂之“叨冒”。

    鄙俗可笑! 今南都鄉試前一日,居亭主必煮蹄為饷,取“熟蹄”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