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二十七

首頁
     章然此十門随一門中即攝餘門無不皆盡者。

    此十玄門。

    一玄之中。

    攝餘九玄。

    門門皆爾。

    故唯玄門。

    自類各攝。

    即成百玄。

    然其所依體事十義。

    皆各具足十種玄門。

    必具此故。

     章應以六相方便而會通之者。

    同時是總相。

    餘九是别相。

    如是等也。

    六相方便。

    镕融無礙。

    成立一宗事事無礙。

    章上來所明并是略顯别教一乘緣起義耳者。

    三乘始教緣起義者。

    依他諸法。

    随色心相。

    二緣四緣。

    随應生起。

    雖具四緣。

    唯約當分。

    各具其緣。

    果法成立。

    非是六相法界緣起。

    大乘終教。

    理事無礙。

    此亦依他四緣所生。

    而與理法。

    冥一不二。

    亦非法界緣起行相。

    今一乘宗。

    四緣随應。

    生色心法。

    心法四緣。

    色法二緣。

    此一法起。

    必與法界所有法門。

    成一緣起。

    一法起時。

    動搖法界。

    在大法界。

    号大緣起。

    天超三乘五乘之表。

     章諸餘法相及問答除疑等者。

    杜順大師五教止觀。

    随一一教。

    皆有問答除疑等事遮情破執等。

    多同三乘。

    表德顯法。

    全異三乘。

    經謂華嚴經等。

    論謂十地論等。

    疏謂至相大師所撰。

    華嚴搜玄記。

    鈔謂華嚴鈔。

    未見其文。

    至相大師。

    章疏鈔等。

    三十餘部。

    其中定有。

    日本所傳。

    搜玄。

    孔目。

    問答。

    十玄章。

    金剛經疏而已。

    自餘諸部。

    未傳日域。

    言孔目者。

    即有四卷。

    随七處八會諸品之處。

    一一立義。

    釋盡經中所說。

    種種法門義理。

    言問答者。

    即有五十問答二卷。

    一部始終。

    問答決疑。

    此等諸文。

    至相所撰。

    且舉四部章典而已。

     章問此上道理與彼三乘義别不同等者。

    此問答意。

    三乘之外。

    有一乘教所說法門。

    與三乘宗。

    全别不同。

    此即華嚴别教一乘之法。

    玄超餘宗。

    高居極頂。

    如來内證。

    甚深之法。

    圓融相即。

    無盡教海。

    此中具引二文為證。

    陳述三外有一乘教。

    窮盡别教普周妙義。

    二文相貌。

    如上卷記。

     章又此經雲于一世界中等者。

    此明本教末教分齊。

    一乘為本。

    餘乘為末。

    從一流末。

    攝末歸本。

    無有一乘不流末教。

    無有末教不歸一乘。

    本末同時。

    不礙前後。

    前後羅列。

    不礙同時。

    此乃由三乘外。

    有一乘宗故也。

    既消疑情。

    更誡驚怪。

    上來所明十玄門法。

    華嚴諸祖。

    相承建立。

    高祖杜順帝心尊者。

    法界觀中。

    周遍舍容。

    立十無礙。

    而未必是十玄門名。

    多分亦有十玄門相。

    正立十玄。

    在第二祖雲華尊者。

    即至相寺智俨大師是也。

    今此章中。

    所明十玄。

    全移至相所立十玄。

    賢首尊者。

    探玄記等。

    新立十玄。

    于至相師所立十玄。

    研核精詳。

    陳十玄門。

    至相所立。

    名古十玄。

    賢首精核。

    名新立十玄。

    問香象大師。

    于古十玄。

    雲何精研新立十玄。

    答至相十玄。

    全如今章。

    賢首于中除諸藏純雜具德門。

    其處加補廣狹自在無礙門。

    又除古唯心回轉善成門。

    加補主伴圓明具德門。

    新立十玄。

    名今十玄。

    清涼圭山兩祖師義一門即用新立十玄。

    然大疏序。

    舉諸藏純雜門。

    為是十數。

    重出此門。

    其主伴門。

    前說儀門。

    明其義故。

    新立十玄。

    次第相者。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

    三一多相容不同門。

    四諸法相即自在門。

    五秘密隐顯俱成門。

    六微細相容安立門。

    七因陀羅網境界門。

    八托事顯法生解門。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

    十主伴圓明具德門是也。

    問何故香象除古純雜。

    新立廣狹自在無礙。

    答演義鈔一上雲。

    疏萬行芬披比華開錦上者。

    第十諸藏純雜具德門。

    此門至相十玄中有。

    然有二意故。

    賢首改為廣狹自在無礙門。

    一者若以契理為純。

    萬行為雜。

    則是事理無礙。

    非事事無礙。

    設如菩薩。

    大悲為純。

    盡未來際。

    唯見行非。

    餘行如虛空。

    若約雜門。

    斯萬行俱縱者。

    此二門異。

    不成事事無礙。

    二者如一施門。

    一切萬法。

    皆悉名施。

    所以名純。

    而此施門。

    即具諸度行。

    故名為雜。

    如是純之與雜。

    不相障礙故。

    名具德者。

    則事事無礙義成。

    而複一中具諸度。

    諸度存相即相入門。

    若一即諸。

    度複似相即門。

    故不存之。

    既為廣狹。

    今以至相約行為小異。

    此段略無主伴故。

    複出之。

    以成十義耳。

    言比華開錦上者。

    意取五彩相宣。

    華色雖異。

    一一之線。

    皆悉通異通喻于純。

    異喻于雜。

    故常通常異。

    名為無礙。

    不同繡畫俱異不通(已上)一段全文。

    相因連引。

    有此意故。

    改為廣狹。

    其唯心回轉門。

    唯是無礙所因。

    非無礙相。

    故不立之。

    此處建立主伴圓明具德門。

    主伴曆焉。

    無所濫故。

    十玄義竟。

     六相圓融義第四。

     章總相者一含多德故等者。

    六相法門。

    華嚴經中。

    别舉名相。

    天親取此。

    于諸所有十句法門。

    以此六相。

    融通亘括。

    成立諸法皆有六相。

    十地論雲。

    一切所說十句中。

    皆有六種差别相門。

    此言說解釋應知除事。

    事者謂陰界入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