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四十一

首頁
    八十中劫。

    所謂成住壞空。

    是四劫各有二十中劫。

    住劫正有二十增減。

    即是二十中劫。

    餘之三劫。

    各同住量。

    是故計成八十中劫。

    即以此量。

    為一大劫。

    單獨名一。

    此一至十。

    名一個十。

    以十個十。

    名百。

    十百名千。

    十千名萬。

    十萬名洛沙。

    新雲洛叉。

    十洛沙。

    名阿底洛沙。

    新雲度洛叉。

    小阿底洛沙。

    名俱胝。

    新譯雲億。

    十俱胝名未特诃。

    新雲未陀。

    十未特诃名阿由多。

    新雲阿庾多。

    是漢字異。

    梵音一同。

    十阿由多名摩诃由陀。

    新雲大阿庾多。

    十摩诃由多名那由多。

    十那由多名摩诃那由多。

    十摩诃那由多名波由多。

    十波由多名摩诃波由多。

    名波由多十波由多名摩诃波由多。

    十摩诃波由多名郁僧伽。

    十郁僧伽名摩剡僧伽。

    十摩剡僧伽。

    名波诃那。

    十波诃那名摩诃婆诃那。

    十摩诃婆诃那名知知婆。

    十知知婆名摩诃知知婆。

    十摩诃知知婆名醯兜。

    十醯兜名摩诃醯兜。

    十摩诃醯兜名柯羅婆。

    十柯羅婆名摩诃柯羅婆。

    十摩诃柯羅婆名因陀。

    名婆未多。

    十婆未多名摩诃婆未多。

    十摩诃婆未多名伽知。

    十伽知名摩诃伽知。

    十摩诃伽知名維婆。

    十維婆名摩诃維婆。

    十摩诃維婆名物陀。

    十物陀名摩诃物陀。

    十摩诃物陀名婆羅。

    十婆羅名摩诃婆羅。

    十摩诃婆羅。

    名社那。

    十社那名摩诃社那。

    十摩诃社那名毗休多。

    十毗休多名摩诃毗休多。

    十摩诃毗休多名婆洛沙。

    十婆落沙名摩诃婆洛沙。

    十摩诃婆洛沙名阿僧祇。

    中間有八處忘失。

    如此大劫。

    次第數至六十處。

    說名一阿僧祇。

    度一更如此數。

    名第二第三亦爾。

    故說三阿僧祇。

    非一切方便所不能數。

    故名阿僧祇(已上十百名。

    千已後舊俱舍第九全文)此依舊俱舍論出之。

    彼論如是列舉四十四重數法。

    既以阿僧祇。

    為第六十重。

    而其中間無十六重。

    然論自言中間八數忘失。

    此即第六十重已前。

    八重忘失自餘八重。

    略故不列。

    新譯俱舍。

    具列五十二重數法。

    第五十二。

    名阿僧祇。

    後八忘失。

    婆沙亦爾。

    今章僧祇。

    為第六十。

    同舊俱舍論。

    自餘八數。

    略故不列。

    今章必定依舊俱舍。

    故今依舊出僧祇數。

    新俱舍論第十二雲。

    經說三劫阿僧祇耶。

    精進修行。

    方得成佛。

    于前所說四種劫中。

    積何劫成三劫無數。

    既稱無數。

    何後言三。

    非無數言顯不可數。

    解脫經說六十數中。

    阿僧祇耶。

    是其一數。

    雲何六十。

    如彼經言。

    有一無餘數。

    始為一。

    十一為十。

    十十為百。

    十百為千。

    十千為萬。

    十萬為洛叉。

    十洛叉為度洛叉。

    十度洛叉為俱胝。

    十俱胝為未陀。

    十未陀為阿庾多。

    十阿庾多為大阿庾多。

    十大阿庾多為那庾多。

    十那庾多為大那庾多。

    十大那庾多為缽羅庾多。

    十缽羅庾多。

    為大缽羅庾多。

    十大缽羅庾多。

    為矜羯羅。

    十矜羯羅為大矜羯羅。

    十大矜羯羅為頻跋羅。

    十頻跋羅為大頻跋羅。

    十大頻跋羅為阿刍婆。

    十阿刍婆為大阿刍婆。

    十大阿刍婆為毗婆诃。

    十毗婆诃。

    為大毗婆诃。

    十大毗婆诃為嗢伽。

    十嗢蹭伽為大嗢蹭伽。

    十大嗢蹭伽為婆喝那。

    十婆喝那為大婆喝那。

    十大婆喝那為地緻婆。

    十地緻婆為大地緻婆。

    十大地緻婆為醯都。

    十醯都為大醯都。

    十大醯都為羯臘婆。

    十羯臘婆為大羯臘婆。

    十大羯臘婆為印達羅。

    十印達羅為大印達羅。

    十大印達羅為三摩缽耽。

    十三摩缽耽為大三摩缽耽。

    十大三摩缽耽為揭底。

    十揭底為大揭底。

    十大揭底為枯筏羅阇。

    十枯筏羅阇為大枯筏羅阇。

    十大枯筏羅阇為姥達羅。

    十姥達羅為大姥達羅。

    十大姥達羅為跋藍。

    十跋藍為大跋藍。

    十大跋藍為珊若。

    十珊若為大珊若。

    十大珊若為毗步多。

    十毗步多為大毗步多。

    十大步多毗為跋羅攙。

    十跋羅攙為大跋羅攙。

    十大跋羅攙為阿僧祇耶。

    于此數中。

    忘失餘八。

    若數大劫。

    至此數中阿僧祇耶。

    名劫無數。

    此劫無數。

    複積至三經中說為三劫無數。

    非諸算計不能數知。

    故得說為三劫無數(已上)此新俱舍具列五十二數。

    第五十二名阿僧祇。

    而言于此數中。

    似指前所列五十二重數。

    而言忘失餘八。

    餘言似指後數。

    若依此義。

    言此數中。

    總指前後所數之數上諸數言。

    六十數。

    而第五十二。

    舉阿僧祇耶。

    故知。

    忘失餘八者。

    決定指後八數也。

    婆沙論第一百七十七雲。

    問此劫阿僧祇耶量。

    雲何可知。

    有說。

    以大劫為一。

    積此一至百千名洛叉。

    至百百千名俱胝。

    百千俱胝名那庾多。

    百千那庾多名頻婆為達他。

    此後非算數智所及。

    至此不所及位。

    名一劫阿僧祇耶量。

    第二第三劫阿僧祇耶量亦爾。

    有說。

    以大劫為一。

    積此一至百千名洛叉。

    至百百千名俱胝。

    百千俱胝名俱胝俱胝。

    百千俱胝俱胝名阿哳哳俱胝。

    百千阿哳哳俱胝名阿吒吒俱胝。

    百千阿吒吒俱胝名阿庾多。

    百千阿庾多名阿庾多分。

    百千阿庾多分名那庾多。

    百千那庾多名那庾多分。

    百千那庾多分名俱陀。

    百千俱陀名俱陀分。

    百千俱陀分名缽特摩。

    百千缽特摩名缽特摩分。

    百千缽特摩分名迦未羅。

    百千迦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