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位德用。
全引今經。
如彼文雲。
雲何入圓位。
入初住時。
一位。
一切位。
一切究竟。
一切清淨。
一切自在。
是名圓位。
雲何圓自莊嚴。
彼經廣說自在相。
或于此根。
入正受。
或于彼根。
起出說。
或于一根。
不入出。
餘一一根。
亦如是。
乃至結雲。
若委說者。
祇于一塵。
即入即出即雙入出。
即不入出。
于正報中。
一一自在。
于依報中。
亦如是。
名圓自莊嚴。
雲何圓建立衆生。
或放一光。
能令衆生得即空即中益。
得入出。
雙入出。
不入出益。
曆行住坐卧。
諸默作作。
亦如是。
有緣者見。
如目睹光。
無緣者不覺。
盲瞽常闇故。
故舉龍王為譬。
豎遍六天。
橫亘四域。
興種種雲。
震種種雷。
耀種種龍降種種雨。
龍于本宮。
不動不搖。
而于一切。
施設不同。
菩薩亦如是。
内自通達即空即假即中。
不動法相。
而令權種種益。
得種種用是名圓力用建立衆生。
初心尚爾。
恐中後爾(上皆彼文)既依賢首品文。
以明圓頓止觀故。
今指如花嚴說也。
問今宗與彼何别。
答如彼唯約三觀。
故得如是圓頓。
所以清涼揀雲。
若取當經聞圓法。
即聞上同時具足等十種玄門及依正無礙等。
依此起行。
即是圓信。
其圓行等。
如前說(即如玄中明行位處也)又彼正以法花。
為純圓。
花嚴兼于一别。
此迷其行布。
為别教。
但取圓融。
為圓教。
離成二教。
各失一邊。
合而融通。
方成了義。
順花嚴宗(已上)義苑師意。
釋成章主天台圓教指花嚴。
是義理是顯事實爾矣。
天台以法花。
為其所宗教事。
須指言法花是也。
然彼宗義。
五時教中。
四時皆有圓教法門。
謂花嚴。
方等。
般若。
法花也。
法花即是純圓一實。
今指花嚴意者。
欲顯諸師多歎花嚴。
是故且取花嚴圓教一門義邊。
指雲花嚴是也。
是故章主自亦顯揚花嚴一乘。
以為最上。
而其法花。
非不舉指。
故義苑雲。
四圓教中。
唯指花嚴。
等取法花經等(已上)彼宗法花。
既是純圓。
無有兼但對帶事故。
故荊溪師。
法花名為超八之圓。
以超爾前八教故。
爾前諸教。
圓教雖多。
皆帶方便。
非純圓故。
清涼法花名漸圓教。
以漸教中。
圓教法故。
化儀化法。
合名八教。
化儀亦名大綱。
四教化法。
亦曰綱目。
四教疏記一雲。
頓等是此宗判教之大綱。
花等是一家釋義之綱目(已上)一宗所立教觀二門。
如易乾坤。
同天日月。
教則顯義。
得義成解。
依解成行。
行即妙觀。
觀則成行。
依行顯理。
得理成诠。
诠即圓教。
一法之上。
有教觀門。
教觀相成。
建立一法。
非是别途。
連貫成故。
然約義門。
且有司在。
四教五味。
一乘十妙等。
是教門也。
以簡擇粗妙。
研核淺深故。
一心三觀。
十二因緣。
四種三昧等。
是觀門也。
以成行顯理。
遣情見法故。
一宗教觀。
旨歸深妙。
巍巍洋洋。
窮其精美。
天台宗承。
龍樹菩薩。
為其元祖。
昔北齊惠文禅師。
依龍樹智論。
獲一心三觀。
遂融暢一乘。
證法花三昧。
次以此大法。
授南嶽惠思尊者。
惠思通暢佛乘。
深證妙理。
位入十信。
德淨六根。
圓教十信。
功高餘教。
斷見思塵沙。
伏無明惑故。
思禅師。
以法授天台智者大師。
智者智入玄奧。
德秀千古。
東流藏教。
窮十五遍。
開四教之門。
分五時之界。
八萬法海。
盡于涯底。
純圓妙法。
為其旨歸。
開會深義。
為彼宗極。
圓宗教觀。
此時大弘。
四海朝宗。
一天歸仰。
次有章安灌頂大師。
結集山家教門。
規弘智者遺躅。
章安下。
有缙雲智威大師。
亦号法華尊者。
智威下。
有東陽惠威大師。
亦号天宮尊者。
惠威下。
有左溪玄朗大師。
朗公下。
有荊溪湛然大師。
台宗教門。
記述有功。
治定研究。
顯揚宗旨。
日本号之妙樂大師。
居妙樂寺故。
乃法華天宮等之例也。
荊豁門下。
有琅玡道邃和上。
姑蘇行滿座主。
智度法師。
蘇州元皓法師等。
道邃下。
有東陽廣修法師。
修之下。
有天台山物外法師。
外下。
有梁天台山元琇法師。
次周清疏(住天台山禅林寺)次大宋淨光大師義寂。
次大宋明州寶雲寺義通。
次有宋明州四明山延慶寺智禮(亦号法智)及杭州天竺寺慈雲大師遵式等。
次智禮下。
有明州延慶寺廣智大師尚賢。
及台州承天寺神照大師本如。
并南屏梵臻法師等。
遵式下。
有溫州淨社賜紫仁嶽法師等。
神照下。
有台州白蓮法真大師處鹹。
及杭州興教神悟大師處謙等。
謙雲是靈芝元照律師之所承也。
次梵臻下。
有慈辨從谏法師。
谏之下。
有車溪。
擇卿法師等。
次竹庵可觀忻法師。
次兆峰宗印法師等。
宗印下。
有古雲元粹法師及日本不可棄法師俊芿焉。
自昔已來。
陳隋唐宋。
次第相承。
天台宗緒。
如是而來。
始自惠文。
終至古雲。
經二十二世也。
至于日本弘傳天台宗者。
昔日本國。
人皇第三十六代禦宇孝謙高野姬天皇。
天平勝寶六年甲午。
大唐楊州龍興寺大德。
鑒真和尚。
依日本聖朝敕請。
來至此國(前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入大宰府。
明年二月四日方入洛陽。
今自此而取)和尚多赍天台書籍而來。
謂止觀。
玄義。
文句。
小止觀。
六妙門等也。
鑒真和尚者。
弘景禅師之弟子。
弘景者。
乃章安大師弟子也。
正弘律藏。
兼達台宗。
戒行清潔。
定惠融發。
若自天台大師取之。
乃第四祖師也。
若自南嶽大師取之。
乃第五祖師也。
傳教大師傳中雲。
覽真是天台宗第五祖師焉。
和尚雖赍台宗章疏而來。
先弘律義。
築壇授戒。
台教弘演。
事未廣敷。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