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叁 心如秋月

首頁
     蘇黎世有一種華美堂皇之氣。

     晚餐在一條古老巷子的餐廳裡,應季的狍子肉、栗子、蘑菇、甘藍,白葡萄酒加蘇打水。

    吃完飯,巷子裡燈火明滅,很多年輕人出沒,附近有表演脫衣舞的色情小酒吧。

    我和一幫人一起,在夜色中搭了公車去另一個街區的酒吧。

    那條看起來荒僻和工業化的街道,有許多售賣古舊的二手服飾的店鋪。

    櫥窗裡的塑膠模特,穿的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衣裙。

     燈光明暗。

    垃圾、塗鴉、鐵鏽随處可見。

    這條街道的氣息令我興奮起來。

    它仿佛是蘇黎世華美衣袍下隐藏着的一條陰郁而真實的血管。

    也許這才是我想象中的歐洲氣質。

     68 維C對感冒有效。

    逐漸感覺好轉。

     覺得沒有調整回來。

    入睡時空氣的濕潤度不同。

    那個晚上,安娜在樓下客廳裡宴客,爽朗有力的聲音隐隐回蕩。

    彼得練習鋼琴,琴聲時常響起。

    習慣了早晨醒來時,先拉開窗簾眺望樓下霜霧深濃的花園。

    下樓喝紅茶,吃一片黑面包,去森林裡散步。

    越走越遠,越走越深。

    心裡安甯。

     回到北京之後,不再有那片森林。

    他在夜色中說,這裡有新長193出來的蘑菇。

    白色蘑菇仿佛小小的謊言,隐藏在草叢裡。

    一條夜路的對岸,是山上人家的點點燈火,全無聲息。

    當時我想,如果在這樣冷清的地方,住上數月,每天隻是做飯,跑步,閱讀,寫作,那會是不同的生活。

     在蘇黎世的跳蚤市場,買了一串古老的石頭。

    白發老頭不斷重複這是十分古老的石頭。

    決定相信他。

    把這串用深藍色棉線串起的斑駁殘缺的紅色晶石帶回家。

    穿白色或者黑色衣服時,可以搭配。

     下午Y來家裡,帶來兒童書,美麗的罐子,桂花。

    禮物讓人喜歡。

    我送她日本香,書,印度茶。

    她跟孩子玩耍,吃了晚飯。

    一起喝了紅茶,橙花茶,梅花茶。

     69 所謂的關系,重要的不是在情感本身得到的愉悅,而是在彼此的思維深度裡獲得愉悅。

    隻有這樣的交會,才會有可能獲得途徑滲入對方生命。

    當我們真正愛一個人的時候,不會想去控制和支配對方,也未必要在時間的限度裡始終彼此占有。

     當你愛着對方的靈魂,你會更客觀和自在地對待彼此的肉身及現實關系。

     人應該得到美好的事物,但不應由它來決定悲喜得失。

    花叢中經過,一身落英缤紛,雙手空空。

    這當下的碰觸即刻便是意義所在。

     時間最終會帶來解脫。

    重要或者不重要的事物,在最後紛紛露出它們的本來面目。

     不要輕易去挑戰或考驗人性。

    人性禁不起這些。

    它需要的是保全,餘地,推擋,遮蓋。

    若你單刀戳入,必然破綻百出。

    不要嘗試去擊潰任何人。

    隻有真正強大的心才經受得起真實和殺戮。

    若你有憐憫,應善待和接納那些心靈的軟弱和暗昧。

     看多世事,何來理所當然的憤怒。

    不過剩餘淡淡的失望,淡淡的溫柔。

    人類的狂妄和自得,無需一一拿出來讨論。

    試圖研究和判定對錯是無聊的事情。

    人隻需自問,最終能否看得清自己那顆心所露出的種種破綻。

     70 我愛慕通曉智慧的人。

    在某些時刻他們仿佛會發出一種微光。

     71 黃昏時如常運動。

    工作壓力依舊存在。

    今日改寫另一個故事的結構,四到五萬字的改寫。

    幸運的是改寫後的結構看起來似乎更有活力。

     寫作長久之後,無法輕做斷論,不再妄下審判。

    痛快淋漓地抱怨發狠,誰都曾有過這樣的明淨和幹脆。

    成年人慢慢面目模糊。

    當你日益探清世界的某些秘密,你知道很多真相不可理喻,也無可言說。

     隻關注外界變動或空洞概念的寫作,不過是沙丘上描摹的花哨圖案,浮淺點綴很快會被時間抹去。

    面對真實的寫作隻有深沉的疑問永存。

    藝術創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終極問題。

    但在提問時我們感覺到内心對答案的期待,近同發願。

    表達和閱讀,使這種願望流動。

    彙入更多人共同的疑惑和苦痛,轉化成一種淨化和實踐的能量。

     一些讀者也許喜歡能夠引起生理反應的書,笑或者哭,有歡愉或者驚怖。

    需求一本書如同藥丸、鴉片、煙草、酒精、毒物……諸如此類直接刺激大腦皮層。

    但文本的核心其實是内收的。

    它如同禅所闡述的本性,是平滑的潔淨的明鏡。

    在閱讀中它反映衆人的知見和感受,自身獨立清明。

     寫作者的立場,可以被各種主觀閱讀猜測評斷,可以被斷論包裹。

    但這獨自的核心是一種堅定。

    它被撫去重重灰塵腐垢之後,依然呈現一如既往的初心。

     有些作品需要隔段時間回顧,需要距離來實現重新诠釋。

    對個體來說,吞服下黑暗,或者返觀自身深沉難辨的黑暗,這個過程需要勇氣。

     72 他在微光模糊中與我告别。

    在某一刻我依賴他,如同曾經依賴父親。

    看到他頭頂白發日益地增多,手上的皮膚漸漸松弛。

     73 用半生織就一匹錦繡绫羅,又用半生把它逐漸拆解、團起、安置。

     74 一起驅車數百公裡,看兩座古老的廟。

    均遺留自唐代。

     已棄用的古老寺廟,空無一人。

    大殿壁畫正在逐漸消失中。

    光線裡浮現千年之前描繪的層層疊疊的面容,輕揚的眼角眉梢,從容的線條。

    這個繪畫的人,心裡該有着一種怎樣的靜。

    肉身已滅,隻有他所相信過的在輪轉。

     這狹路相逢般的美,把人穿透一般。

    在被強烈攝受的同時竟産生微微的驚懼。

    生怕猛然一照面,與壁畫上某張熟悉的前世的臉在暗中重逢。

     即便前路迢遙,我也會義無反顧地奔赴你。

    如果這是一個約定,我們會在永恒的時間河流之中打上照面,并彼此相認。

     75 長久思考一些問題,感覺到僵滞或不可動,有時貌似沒有途徑。

    但事情也許并非如此。

    身心的變化在行進,痛苦不斷切割意識,同時重新錘煉内心結構。

    所有的痛苦都是有價值的,它代表問題被有活力地推出。

    隻有提問,才能獲得解答。

     控制心态、情緒、意志,這是重要的事情。

    播下的種子會得到結果。

     去美術館看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的館藏藝術珍寶展。

    那些十六、十七世紀的古典油畫,大多以宗教、宮廷、貴族、景物、肖像為主題,細膩凝重,華麗端美,聲勢驚人。

    當代的藝術無法與之相比,顯得輕浮,讨巧,淺薄,媚俗。

    為之感慨。

    一幅《花瓶》似從幽暗光束中撲躍出來,閃閃發光。

    度過愉悅的半日。

     買了四隻白盤子。

    簡潔的波浪形曲線邊緣。

     76 愛是一種心得,而非結果。

    這個字負載着難以言喻的警惕和敏感。

     77 歐洲片讓人舒服,他們對廣漠的政治的斷論的立場式的诠釋并不關心。

    在意人存在的體驗,關注内心、感受、情緒、心理、人性的真實幽微之意。

    客觀冷靜地觀察和拆分,進行切割。

     “你有真正地愛過别人嗎,想一起白頭到老的那種,哪怕看着對方戴上假牙……在一起會讓我們彼此更好嗎?” 《一切從性愛開始》或者《色情關系》,也翻譯成《情事》。

    他們本是陌生的男女,也無意在現實生活中糾葛。

    隻是相約定期在旅館見面。

    性愛鏡頭收放有度。

    相互給予的熱烈溫柔的性愛過程,敞開身心,無所顧忌,觸及到肉身感動的底線。

    那一次,他們在旅館門口分手,女人淚流滿面。

    旁白響起,她說,一切太好,因此我感覺到巨大的空虛。

    終究還是從肉身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