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自然地掩飾過去。
隻聽得太上老君道:“自本仙得道,西出函關以來,一部‘道德經’遍傳地國,弟子莊周,承我道法,著作《莊子》,使我道教發揚光大.其實道教遠在四千六百多年前,已在地國的許多區域由軒轅黃帝開端,本仙不過闡明其道,而張天師道陵也以出世和入世的功夫傳流道教。
當時道陵天師以忠孝仁信和順六字真訣為基本原則,又以煉丹符咒之術行世,從學者曆代不衰.後來道教又分為許多派别,非常複雜,主要的有積善道派,經典道派,占驗道派,丹鼎道派與符錄道派,其中以張天師的符錄道派為道教的領導中心,而他的後裔就是符錄正一教的教主……”
太上老君繼續道:“曆代的羽客黃冠大都精于醫治疑難雜症,驅鬼祛邪,燒丹煉汞,消災解難,他們挾技濟世,曆朝名道輩出,例如許遜、黃石公、左慈、葛仙翁、孫登、陣抟、董奉、樂巴、邱處機等,個個都有奇迹流傳人間,是以曆朝的君王,對道教也有封爵授祿之舉,上自帝後士大夫,下至名家婦女,販夫走卒,無不信仰道教。
當然,也有一批不良分子,假借道教為掩護,以斂财害民,甚至使用左道旁門之法,妖言惑民,教徒逾千成萬,擁衆造反作亂,導緻人間禍端,這種事例,也是曆代恒見不鮮.總而言之,道教能在地國各區域興旺,經過許多朝代,中途雖是有盛有衰,但迄今依然深镌于人民的心目中,可知過程并不簡單……”
太上老君說到這裡,忽然深深地歎一口氣,接着道:“唉!世事變幻,好景不常,近年來,道教在下界受到了重大打擊,一切遭遇,可能比佛教更為悲慘。
和尚以清靜寂滅,與世無争為本,尚且要被無神論的統治者所忌,但道士有時還做不到與世無争,當然要受到更殘酷的清算,詳情一言難盡。
唉!……為今之計,要重興道教,恢複舊觀,本仙已感技窮,無能為力,因現在地國各區域的道士,不是羽化屍解,便是亡命海外,海外的羽客黃冠雖有道教組織,但勢力薄弱,誠難寄予厚望,何況他們俗緣未脫,法術不高,平時所作所為,也沒有出類拔萃的表現,怎能獲取百姓的全力擁護和衷心信仰?唉,道教完了!天上的神仙雖多,但都沒有興教濟世之才。
目前仙國的張天師道陵可能已被鬼國叛徒所困,自顧不暇;本仙年高,不便負荷實際責任;莊周豪放不羁,嫉世惡俗,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黃石公辟谷絕粒,不過獨善其身,除非他能重遣像張良那樣的人物,入世運籌,許遜(旌陽)供職天廷,分身乏術;葛玄吐飯成蜂,樂巴呃酒滅火,形同江湖術士,炫耀有餘,号召不足;陳抟性懶貪睡,難成大事;董奉僅可治病,孫登不能徇俗,俱無正用,但目前惟有二位神仙尚可勉強調派:(一)左慈仙師,(二)邱處機仙師.本仙的意思是:派左仙師下凡,必須使用種種法術,點化那些反對道教的人們,好像他當年點化曹瞞那樣.同時再派遣邱仙師下凡,主持道教複興,啟發百姓對道教教義的信仰.這種措施不知是否妥當,希望在座各位參加意見.”太上老君講完了話,向殿中各代表們作一圓拱,然後坐下.
“老身贊成仙祖的主張。
”地母娘娘首先附議.
“本佛也同意。
”燃燈古佛接着道.
除了玉面神猴之外,其他各國的代表都随聲附和。
“金星呢?太白金星何在?不要你叫‘記錄’,你要叫,現在可以叫‘記錄’了,你卻不叫,是何道理?”玉面神猴忽然大聲地責問道.
“請文曲星君将上述決議寫入記錄。
”太白金星顫聲唱道。
原來金星三次叫喊‘記錄”,都被玉面神猴三次阻止,心甚懊惱,現在他雖知議案已經決定,但玉面神猴還未發言,可能再有節外生枝的事情,當他正在狐疑不決時,忽然又被這猴頭高聲責問,頓時吃了一驚,倉猝之間,連忙沖口叫喊“記錄”,但不争氣的喉嚨中偏在這時擁上一口濃痰,幾乎梗住喉嚨,他硬勁發音,卻使他的聲音變了質,變成了顫聲,好似唱歌,所以形容起來,隻能說是;“太白金星顫聲唱道。
”,
這種唱歌似的顫聲,引起了殿中的玉帝、群仙、諸佛以及衆神聖一陣大笑,包括這猴頭在内。
金星被他們笑得老臉發紅。
這時文曲星君已經關照地文星君把仙國的決議,寫入記錄.
于是他又朗聲報告。
(七)妖魔國議案:
(甲)各國應立即釋放所有妖魔國的臣民,
(乙)妖魔國應立即釋放散仙醉仙和一切其他仙佛神聖作為交換.
(丙)妖魔國遣派下凡的妖魔是否應立即召回?
于是玉面神猴起身向玉帝拱手作禮道:“大帝在上,敝國的臣民被各國禁囚,受苦業已多年,理應早日釋放.等到我們所有的臣民回國以後,敝國也當立即釋放各國的仙佛神聖。
”
“這樣做法,太不公平,為什麼不同時釋放?”太上老君責問道。
“是的,表面上确是不公平,但實際是公平的.”玉面神猴道.
“本仙不明白,要請尊神指點迷津。
”太上老君道.
“敝園的臣民大多數被囚在仙國、佛國、太空國和地國,你們四國勢力強大,決不是敝國單獨所能較長論短.因此,在策略上敝國應該留一餘地,同時在本神猴的心理上必須要有警惕,因為你們仙佛神聖做事,往往是,蝸牛式的,并且素來不講信義,譬如,剛才本神猴所指出的(一)天國的天律賞罰問題,(二)仙國殘殺異類問題,(三)佛國的靈山租賃,以及(四)反封神榜問題,拖延因循,未能立即解決,都可作為佐證。
由于你們行動緩慢,不講信義,本神猴就不能信任你們是否确能釋放敝國的臣民,除非你們先有事實表現。
天上的事情和人間一樣,決不可能絕對公平的,你們做的許多事情還不如我——一隻猢狲,我——本神猴雖是妖精,但說一是一,話二是二,素以信義為重,從不說诳.自本神猴成道無數萬年以來,遭遇困難,不知多少,所得經驗,也不知多少。
彼用剛,我以柔克之;彼用術,我以誠感之;彼使氣,我以理屈之;彼用武,我以力制之;披弱者,我不欺之;彼強者,我不畏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從今以後+本神猴決以信義行道,要管天上人間一切不平等的事情,并要平反過去一切的冤案,諸位若能假以時日,必可親眼看到……”
玉面神猴态度嚴肅地說到這裡,忽被殿中諸佛神聖的喧嘩之聲所打斷。
事實上,他的一番言論,好似一個定時炸彈,放置在天宮會議之中,具有重大的威脅性,使在座的各國代表和随從們都感到萬分驚悸,終于大家忍不住互相議論,使會場裡發出一片嘈雜聲,打斷了玉面神猴的言論.
他們議論紛壇,有的認為這猴頭大言不慚,好大喜功,不知羞恥,有的認為他這畜牲,不明禮節,居然敢在玉帝之前,口出狂語,言過其實,藐視天廷,罪實應誅,有的認為這怪物之言雖甘,其心或險,勿喜其言,應測其心,有的認為這妖精文能勝質,質不遜文,文質并茂,要比當年孫悟空犀利千倍,難纏萬倍,此猴一出,天上人間從此多事,有的正在驚歎,到底他是何方神聖,
竟有如此精妙的道行,論文則能舌戰群仙,理屈諸佛,論武則能擊敗佛祖,力勝太上元始,威震文殊普賢慈航,手指揮動之際,使太陽神和紀律天神受到損傷,論勢則不畏玉帝,論才則仙道佛法無不精通,真是可敬可畏;有的正在羨慕,認為他生性正直,真樸可愛,是非所在,威武不屈,妖魔國出此奇材,實是意想不到。
玉面神猴雙目四顧,已經明白自己的言論發生作用,于是擊掌三下,促使會場中群仙諸佛衆神聖停止議論之後,繼續道:“言猶未盡,各位何必驚慌!本神猴說話主張開門見山,不喜轉彎抹角,現在我并不計較‘數之得失’,隻要評論‘理之是非’。
請你們扪心自問,是否仙佛神聖不講信義?如果是,那麼,你們就應先釋放敝國的臣民,但本神猴可以保證:他們回國之日,便是敝國釋放各國的仙佛神聖之時。
”
這時,殿中一片靜寂,誰也不敢發言。
這時,殿外忽然奔入鎮元子。
他行色匆匆,直趨玉帝的案前,叩首作禮之後,急促地低聲奏道:“天聽地察仙師和過去未來現在佛都已失蹤了。
不知下落。
”
他的言語極輕,群仙諸佛衆神聖都沒有聽到.
他奏罷,退回原位,便和太上老君說話。
玉帝大驚,心裡明白這一定是妖魔國幹的好事.他正想發言,忽又看到殿外奔入一個天使,直到太白金星的身邊,附耳輕聲道:“天機星座已空,星君去向不明,遍尋不得,特來報告。
”
太白金星聽了,吃了一驚,神色失常;一邊揮手叫天使退去,一邊走到玉帝的身邊,也附耳輕聲報告.
玉帝驚上加驚,坐不安定;殿中的仙佛神聖雖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卻能鑒貌辨色,心裡已經想到“不是好事”,其中尤以太上老君和燃燈古佛驚疑更甚.
隻聽得玉帝道:“會議暫停片刻,朕拟邀請猴卿到偏殿說話。
”
玉帝此舉是經過深思熟慮.他想乘此機會,使用軟功拉攏玉面神猴,以便解決各種問題。
隻見玉面神猴起身稽首道:“小猴領旨。
”
外面發生了什麼事,他早已心中了然。
于是玉帝也站起身來,領着玉面神猴退入偏殿。
靈霄寶殿中,群仙諸佛衆神聖都感到萬分驚異,因玉皇大帝是自幼修道,辛苦地經過一千七百五十多次大劫,每一大劫須曆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以及無數次的小劫,每一小劫須曆五百年,方能享受如此尊位,但現在,卻竟然以這樣的恩遇對待玉面神猴,那是自古以來所從未有過的事情,可謂異數。
因此,殿中議論紛纭不息,發出了一陣騷動,但這騷動立刻被一位值殿神将的大叫之聲所平息。
隻聽得那神将高聲道:“不好了!天巧天機地巧星座黑暗無光,三位星君不知何在,是兇是吉,無法查明。
”
他一邊說,一邊把包袱交還太白金星,那就是吳剛從月球上揀來那些小旗徽章和儀器等物的包袱。
神将對着太白金星作了一揖,出殿而去。
這神将的那些話又引發了殿中一陣騷動.
不料,過了片時,這神将又忽匆匆地奔進殿來,他的大聲說話又平息了殿中的騷動。
神将高聲道:“不好了!殿外雲霧重重疊疊,伸手不見五指,視線不清,隻聽到在層雲密霧中,有一陣獅吼象牛叫鳴混雜的聲音,自近而遠,好像是朝着南天門外的方向逃去,因此,小神特來報告。
”
“那一定是獅後犼象和青牛,它們是奉命釋放的。
”太上者君道。
“為何它們等到這時才走?奇哉!”燃燈古佛道。
“但層雲密霧是從何處而來?”地母娘娘道。
“奇怪……”太上老君和燃燈古佛異口同聲地道。
“有何奇怪!天上無雲不成天,無霧不成雲,有雲有霧,正是天上的好現象,諸位道友不必猜疑。
”妖魔國的撼天煞神有心無心地道,因目前玉面神猴不在這裡,他就有權說話.
“撼天道友說得有理”,燃燈古佛道.
殿中的情況暫時擱置不談。
再說玉帝領了玉面神猴進入偏殿,分别在上下首坐定,值殿使者奉上香茗後,退出殿外。
·
玉面神猴不驚不慌,神态自然,恭敬地拱手作禮,向玉帝問道:“大帝叫小猴到此,不知有何吩咐?”
玉帝道:“猴卿,你道行高妙,見識卓然傑出,不知尊師是哪一位,可否見告?”
玉面神猴答道:“不敢說謊,小猴并無師承,但也可說有幹百個師父.”
玉帝驚奇地問道:“聯不明白你的意思,既無師承,何來千百個師父,道行如何修成?”
玉面神猴慚顔地答道:“在大帝之前,不敢瞞騙。
小猴的道行法術都是從東偷西盜,南抄北襲而來。
”
玉帝迷惑地道:“這事如何說起?”
玉面神猴道:“小猴修煉成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
凡是古今有名的仙佛神聖和妖魔精怪修煉之所,小猴都曾親曆其境。
當他們正在修煉時,小猴使用隐身潛影之法,化作透明無形的軀殼,暗中在旁窺視,研究他們的修煉之法,以資借鏡.由于特殊的隐身無形法術,他們都看不到小猴,但小猴卻能看到對方。
所以,很容易學到他們的法道,而不為事主發覺。
不僅如此,小猴也曾偷閱許多仙佛神聖所有的天書、秘本、密件、摘要、筆記等,過目不忘,把他們一切的正邪法道再行詳研,舍舊取新,豁然領悟,融合貫通,都由小猴集其大成。
因此,他們都是小猴的師父,但也可說不是小猴的師父.當然,這種偷竊的行徑,形如盜賊,為大雅所不齒,但小猴雖是畜牲,頗知好歹,對于那些事主在暗中也有報答。
譬如,某仙佛某神聖在修行時,常有邪道前去侵犯,卻都被小猴驅散遁走。
某妖某怪在修煉中走火入魔,命在旦夕,小猴常在暗中救治,使他們逃過一劫。
有時,遇見正邪相鬥的場面,其中如有事主在内,小猴一定幫助他.諸如此類,講不勝講。
”
玉帝聽了,心裡暗驚,但他面不改色,又自然地道:“怪不得猴卿的道行這樣精妙,原來許多仙佛神聖,妖魔精怪的法道都集中在你身上,可喜可賀,但不知猴卿何時得道?”
玉面神猴道,“這事說來話長……混沌初開,乾坤始奠,小猴已得天精地髓的化育,生于昆岡,若論年歲,可與盤古氏稱兄道弟,但他卻是小猴最看不起的人物。
當時盤古氏驅殺百獸,非常殘酷,小猴親眼看到,心中萬分不忍,從此蓄意修道,學習長生,鍛煉本領,總算托天之福,屢逢奇遇,才得修成萬劫不壞之身,煉成無比的武功和法術。
若當時小猴不見盤古氏驅殺百獸的慘狀,也不會去學本領,修長生。
百獸被害,對小猴印象太深,所以得道之後,立誓要阻止任何仙佛神聖虐待異類。
”
玉帝道,“玉出昆岡,原來你是混沌玉猴,失敬了。
”
玉面神猴道:“多謝大帝賜我嘉名,從此小猴要改稱玉猴了。
”
玉帝心裡想道,“朕偶然說一句混沌玉猴’,倒被他所利用了,傳揚出去,一定會增其威聲不少,下次說話倒要小心。
”
玉帝想罷,接着道:“南鬥北鬥的生死天祿簿上,上自盤古,下至一蟲一豸,都有詳細記錄,但為何不見猴卿之名,這倒奇了,不知猴卿一向隐居何處?”
玉猴道:“小猴生于昆岡的玉石之中,尚未出世,巳通靈性,玉石由工藝之神琢成球形,上有小孔如錢,小猴可從孔内向外窺望,因此,見到百獸負傷,紛紛逃到昆岡,又見盤古氏追來驅殺。
當時其中有一負傷的猛虎,想是腹中饑餓,它見到玉球,誤當食物,一口吞入腹内。
後來那猛虎被盤古氏擊死,玉球便留在死虎腹中,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月,直到虎屍風化,玉球複出,小猴才能重見天日。
當南鬥北鬥編制生死天祿簿時,可能小猴尚在虎屍内的玉球之中,所以小猴之名未蒙錄入。
不過,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小猴也不知道。
”
玉帝聽了,極感驚異,道:“想來就是這個原因,真是奇事,但不知猴卿如何破球而出?”
玉猴道:“小猴在玉球之中,受到了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不覺饑餓,不知寒暑,歲複歲,年又年,經過于許多春秋,昆岡高矗雲霄,罡風猛烈,氣候嚴寒,玉球早已硬化,同時小猴身體也漸漸長大,覺得玉球容積太小,轉寬不便,很不舒服,因此,靈機一動,把身體用力傾斜一邊,使玉球失去重心,自動滾轉。
圓形玉球,一經潑動,無法停止,即刻從昆岡上滾下山坡,與岩石猛撞,砰然一聲大響,頓時玉碎球破,小猴乃得出世,見到天地世界。
當玉球滾動時,滾得小猴頭昏腦脹,極為難受,心想這次一定要死了,不料命不該絕,絕處逢生,很奇怪的,小猴一出玉球,猴身見風,立刻暴長,腹中頓時覺得饑餓……”
這裡,作者必須補述:當玉猴破球出世時,其實他并不是猴,而是人類。
他一出玉球,身軀暴長,赤身裸體,處于昆岡的山坡裡,冰天雪地,奇寒難當。
當時,在那處,恰巧有一巨型的死猴,想來它是盤古氏,或他的手下,驅殺百獸時所遺留的犧牲者之一,橫屍山坡附近,因昆岡嚴寒,屍未腐化。
來得正好,玉猴就奔跑過去,剝取了那猴屍的毛皮,套在他自己身上,不長不短,适合身材。
他覺得猴比人更易接近獸類,這有什麼不好?因此,他就自以為猴.
關于這事,他并未對玉帝官明,而且,在過去,他也從未告訴别人。
他本身既然自認為“猴”,誰能想到他實際上卻是“人類”。
玉猴接着往下說道;“好在昆岡到處都有雪梨和無花果,小猴就以此二物充饑。
于是每天得食,道行增高,突飛猛進。
後來昆岡的雪梨和無花果幾乎都被吃光,小猴又另謀就食的出路,跑到天山,采取雪蓮大啖,功力道行又增加不少。
”
玉帝道:“雪梨,無花果,以及雪蓮雖都是人間的奇珍異物,但從‘上界’的眼光看來,究竟微不足道,猴卿一定還吃過其他更名貴的東西,否則,你的功力決不能到達現在那樣的程度,是抑不是?”
玉猴道:“大帝說得是。
小猴的确遍嘗了很多珍異罕有之品,不過說出來,很不光彩,有失體面,不說也罷!”
玉帝道:“在朕前面,不妨直說,一切恕你無罪.”
玉猴一邊起身拱手作禮後,又複坐下,一邊說道:“既然無罪,先謝大帝。
後來天山的雪蓮幾乎又被小猴吃光,看來小猴的糧食就将發生恐慌,因此,索性離開天山,雲遊天下,凡是深山冷坳,無邊森林,人迹不到之處,無不前往探尋,發掘到不少的珍品,大利小猴的口福……例如萬年人參,千年靈芝,奇果異菌,都曾嘗到。
又後來,那些東西也将吃光,逼得小猴隻好另動腦筋,就想到仙家和佛家的範圍。
大帝,你知道,人間的珍品無人管理,可以任我取食,但要動用仙佛的一草一木,談何容易?所以小猴隻有一個辦法——偷。
首先小猴到南極仙翁老壽星的居處,任意采服仙草,省得麻煩,連根拔來就吃。
那處雖有鶴鹿兩童守護,但我當他們像‘屁彈過’。
第二次小猴到鎮元子那邊,偷吃了他的三隻‘人參果’。
吃了一隻人參果,可多活四萬七千年,小猴一口氣連吃三隻,延年增壽,大大有益。
第三次,小猴到西王母的瑤池.先摘十多個蟠桃嘗新,這是小猴最最所愛之物,越吃越要吃,索性大吃。
小猴三次作賊偷食,都能順利得手,從此膽量更大了.後來凡是寰宇紫府,小猴都要過訪,即使鹫嶺祗園,也無不光臨,大吃交梨火棗,狂飲玉釀金漿,每逢吃剩有餘,老實不客氣,順手牽羊帶着就走,以備不時之需。
仙家的食品非常豐富,但佛家吃的惟有饅頭粟米,青菜芋頭,非常清苦,吃起來,沒有味,小猴去了一二次,以後就不去了。
再後來,小猴的膽量愈偷愈大,常常私入你——大帝的禦廚,偷吃百味珍懂,瓊漿玉液,珍果佳釀,好在禦廚之中,存貨充足,小猴吃一些絕無問題,同時那些廚工雜役也在偷吃,他們既可偷吃,難道小猴吃不得?希望大帝不要生氣.過去小猴一向是吃素的,但自從偷吃了禦廚裡的東西之後,就開葷了,覺得葷的比索的好吃得多,于是變成了老饕。
所以,如今小猴葷素不忌,樣樣都吃,不過,偷偷摸摸地吃,多少有些顧慮,總覺吃得不大舒服.因此,小猴鬥膽要求,幾時有便,要想向大帝叨擾一頓,不知能否如願?不過,小猴有一重要聲明:偷吃是過去的事,現在小猴早巳不偷了.”
玉帝笑道:“三年不作賊,自己先坦白.下次天宮開會,朕一定賜你禦宴全席,現在,嗳……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