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四

首頁
    。

    是彼方便阿含施設故。

    又雖出分段三界。

    未出變易故。

    是故雲俱不得等(已上)三乘回心。

    後入别教。

    故見從彼無盡故起。

    是此門意。

    若依同教說。

    見從彼一乘而起。

    是故三乘會歸一乘。

     章是故以實映權下。

    三權盡入實。

    于中亦二。

    初以一奪三。

    二回三入一。

    今初。

    以實映權等者。

    指事雲。

    彼三乘等法。

    本來不異别教一乘。

    何以故。

    為彼所目故。

    更無異事故。

    會三歸一故雲也。

    映于敬久奪也。

    不明也(已上)此總以一映奪三乘。

    如以日光。

    映弊月光。

    不現。

    複古記雲。

    映者隐也。

    實現而權自隐矣。

    方便随宜。

    巧便施設。

    引歸一實。

    一實既顯。

    假相亡矣。

    故雲方便相盡(已上)折薪記雲。

    方便相盡者。

    正别教意。

    以三本是一故。

    三相盡也(已上)以别教見三本無體相故。

    雖得三果。

    以别見之。

    本來即成不得義也。

     章為欲回彼三人下。

    二回三入一。

    此中回入。

    有總有别。

    總則回三入一故。

    别則大亦入一故。

    或可此科成立回大入一之義。

    上回三入一。

    為成下回大入一義。

    意雲。

    回三入一故。

    即大亦入一。

    為顯三中大乘非實。

    即是破彼三車宗義。

    指事雲。

    言為欲回彼三人。

    入一乘故。

    大乘亦說回也者。

    此有二種。

    一或有衆生。

    此世三乘根不定故。

    堪進同教一乘者。

    則見自所得三乘之法。

    皆依一乘無盡教起。

    是彼方便阿含施設。

    是故諸有所修。

    皆回向一乘。

    二或有衆生。

    于三乘法。

    根不定故。

    堪可進入别教一乘者(即知彼三乘等法。

    本來不異别教一乘故)進入别教。

    問三乘中菩薩。

    界内示佛乘。

    出三界外。

    亦示佛乘。

    非如二乘回入異乘。

    如何大乘。

    亦說回耶。

    答昔在界内。

    聞說三乘。

    即執為實。

    今至界外。

    聞說一乘。

    回昔三乘别執。

    入今平等大會。

    是故大乘亦說回也。

    問若說三乘因果。

    皆是方便故。

    歸一乘者。

    為歸一因。

    為歸一果。

    元曉師解雲。

    于一佛乘。

    分别說三。

    故随其本。

    歸因歸果。

    是義雲何。

    聲聞緣覺。

    若因若果。

    皆于一因。

    分别為二。

    如經說言。

    聲聞緣覺。

    若智若斷。

    皆是菩薩無生法忍。

    當知此二。

    皆歸一因。

    歸一緣故。

    終緻一果。

    彼經中說佛乘因果。

    分别佛地化身少分。

    如經說言。

    我實成佛已來。

    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故當知。

    彼說佛乘因果。

    同歸于一乘果内。

    若有菩薩。

    依彼教故。

    望樹下佛。

    發心修行。

    如是願行。

    歸于一因。

    同彼二乘未至果故。

    若準此義。

    釋章主意。

    二乘如前。

    權教大乘所說。

    佛乘因果。

    分别一乘圓教所說。

    三種世間。

    圓融十身。

    無盡一大法身小分化用故彼佛乘因果。

    同歸于一乘圓果。

    若有菩薩。

    依彼教故望色頂佛發心修行。

    如是願行歸于一乘圓因。

    同彼二乘。

    未至佛果故。

    是故經雲。

    聲聞緣覺。

    不退菩薩。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已上彼文)此段章文。

    總别直明三乘回心所歸之處。

    即是别教。

    然言其門。

    要經同教。

     章若不爾者下。

    四研核楷定。

    言若不爾者。

    上成三中牛車。

    必是三中大乘。

    故今反質。

    言若不爾者。

    謂若非三中大乘者也。

    指事釋此段雲。

    此明三乘菩薩。

    退不同凡二。

    進未同一乘。

    謂彼菩薩。

    求牛車故。

    出三界外。

    到十住不退位。

    得出世淨心。

    異外凡夫。

    故不同凡夫。

    既以過二地不求二車故。

    不同二乘。

    然未會三乘别行。

    歸一乘無盡普賢圓因故。

    不同一乘。

    是故梁攝論雲。

    十解以上。

    得出世淨心。

    又雲。

    十解以上名聖人。

    不堕二乘地。

    由是故知。

    此三中大乘。

    非露地一乘(已上)此中三内菩薩乘者。

    且約終教菩薩陳之故。

    取初住已上為準。

    若依始教。

    雖有三根。

    多是初地。

    名出世益。

     章以至自位下。

    四結成入一。

    上科與此文相鈎鎖。

    似明三中菩薩。

    始發終歸之相。

    然此科中。

    兼明三乘入一之旨。

    故文中雲後皆進入。

    言自位究竟處者。

    三乘自宗。

    所求所得。

    出世之果。

    離分段死。

    證得三乘教行。

    所設之果極至此所。

    故出三界。

    名究竟所。

    二乘無學。

    實是究竟。

    然自教分益。

    是究竟。

    彼離變易死。

    至佛果位。

    是一乘·教。

    非三乘分。

    故出三界。

    名究竟果。

    折薪記雲。

    以至下。

    既雲後皆進入。

    則約三乘俱入也。

    故經雲。

    今此幼童。

    皆是吾子。

    愛無偏黨。

    我有如是七寶大車。

    其數無量。

    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别。

    此則皆進入别教一乘之意也。

    下亦雲。

    三乘根不定故。

    堪可進入别教一乘等。

    亦此意也。

    又探玄雲。

    前共教菩薩。

    于彼教中。

    多時長養深解。

    究微行布教源(此是自位究竟)即當得此普賢法界(此是進入别教一乘已上粗注俱彼文也)言後皆進入别教一乘者。

    問三乘之人。

    一乘機熟。

    進入别教。

    其相雲何。

    答聲聞乘人。

    法花會上。

    聞說一乘。

    回心向大。

    歸入一乘。

    小行即一。

    小人即大。

    修一乘行。

    證一乘果。

    此即漸入一乘菩薩。

    所入之處。

    即是花嚴經各諸子等一大車。

    此是同教分齊。

    七寶大車。

    其數無量。

    此是别教一乘。

    即是等一之所入所。

    湧出品雲。

    如是之人。

    我今亦令得聞是經。

    入于佛惠。

    得聞是經。

    是同教分。

    入于佛慧。

    即别教所。

    後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