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轉移”臨床醫師,他随船本來是為了随時監看喬治·史密斯的意識情況,在非常情況發生時做應急處理,沒想到竟被指定就地進行手術。
他内心驚訝,準備倉促,但臉上毫不變色,心中反有慶幸的想法:反正失敗了不能算是自己的過錯,可一旦成功,則受益無限——就算這個益處裡面不包含任何與那一半财産相關的東西也是一樣。
“我的手的移動是連續的,經過了空間中的每一個點,對不對?”
看到史密斯先生再次象征性地“點頭”,主治醫師順手在“活動能力”那一格裡畫了一個小橫杠。
這些工作本來電腦可以做得更好,但傳統的主治醫師總喜歡自己手裡有一份實在的直觀資料。
這份表格上的空格幾乎被畫滿了,大部分都是諸如“視覺能力”“活動能力”一類的判定項。
“可是電腦對于這些點的描述可不是連續的,它就是再精确,給出的也隻是一幅幅不連續的照片而已。
”
“可一經過放映機的處理就連貫起來了。
”
“不錯,電影就是這樣欺騙我們的。
”主治醫師一下就聽懂了史密斯那看似沒頭沒腦的話,這說明史密斯本人也很敏銳地理解了主治醫師的話,主治醫師不禁咧開嘴笑了出來。
“可現在咱們是實打實地要利用電腦來存放您的意識,總不能自己騙自己。
”
喬治·史密斯先生也愉快地笑了,表示接受主治醫師的這一解釋——其實這是一個著名的假象,當主治醫師在用極其通俗的語言與這位闊佬插科打诨的時候,他沒有傳達有關“如何用離散的模式複制一個連續系統”的任何信息,也許他認為這一點實在無法向一個外行講清楚。
史密斯先生本來還想再問些什麼,但主治醫師輕輕地撫阖上他的眼皮。
“好了,現在我們要開始進行意識轉移工作了,您最好還是休息一下。
”
【5】
網絡意識興起于本世紀40年代,準确地說是30年代末。
一些先鋒電腦學家從上個世紀就開始叫嚣意識的可保存性與可轉移性,并詳細探讨了利用無機載體保有有機意識的操作可行性。
由于人類隻是自然界數億年來無目的“實驗”的産物,在許多方面發展得并不完善,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改進的途徑有許多種,諸如利用物理、生物化學或者生物醫學等方法。
當然以上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更換器官隻是對現有軀體的一種消極修補,生化研究則是對自然界的重複模仿,同時我們知道,任何生物的能力都有其發展極限,而且利用純生物技術還會使這種進展過于緩慢。
對于傳統改進方法的改進,有賴于人類對自我存在概念認識上的提高。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人類可以局部地利用假肢和替換人造器官,同時并不因此而改變人的本性,因為載體的更換并不涉及思維本身的質變。
那麼更進一步的做法當然就是——膽子不妨再大一點——更換人腦這個特殊的器官。
目前主治醫師為史密斯先生所做的,正是這一研究成果的延伸。
有一點應該說明,所謂“網絡意識”隻是就儲存和承載它的“倉庫”而言的,因為時值今日已經不可能有哪個人的意識還能夠保存在一塊孤立的硬盤當中,自由的遨遊已經成為這種意識形态的基本特征。
如果針對這種形态的意識的性質特征而不是居住場所來命名的話,那麼更合适的稱謂應該是——
“電子意識”。
準備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備皮的步驟簡捷迅速,因為史密斯幾乎是個秃頭,要做的隻是在他腦袋上包上塊無菌紗布。
這時主治醫師轉頭示意了一下,旁邊的第一助手開始工作。
一助從事的是純生理部分,說簡單了就是在外顱——或者說是“腦殼”——的适合部位鑿洞。
這部分工作本來主治醫師可以不必在場,但史密斯先生的手術畢竟非同小可,還是親眼看看比較放心。
一助的工作結束之後,主治醫師才換上一副新手套。
洞口很小,很大一部分地方采用了無孔穿刺。
電極的連接是個精确的工作,在機械手的配合下主治醫師操作得還算順利。
按照外行人的觀點,從事這項工作的主治醫師需要是兩個方面的專家——腦醫學和電腦科學。
事實上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謬誤。
對于主治醫師來說,需要為病人植入的電腦芯片對他來說與敲在大腿骨上的鐵釘是一個概念,他隻要記得哪根神經接哪個端口就行了,不一定要會筆算二進制轉換——就算臨時忘了也沒關系,還有操作說明書可查。
當然現在要做的主要是“輸出”而不是“植入”,嚴格說來史密斯也不應該被稱為“病人”或者“患者”。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主治醫師确實需要是兩個方面的專家——腦醫學和心理學,當然後者目前暫時還用不着,因為在更換芯片的這3個小時當中,史密斯先生是睡着了的。
從天文距離來看,那艘來曆不明的飛船已經到了醫院的大門口。
院長緊鎖的眉頭已經舒展開了,這當然不是因為松了口氣,而是長時期的凝視使他開始發呆。
“給近距離信号。
”院長按照常規下令。
這是一個複雜的命令,因為它包含着好幾重含意。
有安全距離警告,有身份确認詢問,還有有關法規的提醒。
負責航行的人是會解決好這一切的。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
院長心想。
沒有理由因為投資商在做手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