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路过

首頁
    ”不是全身肖像,隻有一張面孔,這也正是它名字的最初來曆。

     它很像是一張人類的面孔。

    當然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這麼說實在是缺乏實際意義,因為“他”的真實面目很可能與人類大相徑庭。

    不過說起來這好像從一個很小的側面印證了某些地外文明研究者的觀點:高級外星文明與地球人類将十分類似,盡管細微的枝節之處不盡相同,但在昏黃的燈光下仍将難辨真僞。

     然而還是那句話:在科學上最難承認的就是孤證。

     按理說從清晰度來看,最多也就到隐約可見五官的程度,但不知為什麼,星河卻仿佛讀出“他”具有一種凝重的表情,甚至可以看出眉宇間微微皺起的額紋。

    星河很為在自己的腦子裡居然還有如人類學家般的不良殘餘而氣憤,可是很快整個小組的成員就都獨立地産生了同樣的認識。

    盡管後來電腦給出的分析認為這純屬幻覺,可星河等人依舊堅持原來的看法,并由此對電腦中有關人類感覺的模糊判斷正确率開始持懷疑态度——在這個問題上星河第一次同意了人類學家的說法。

     不過星河分析,“面孔”的制作者本來未必真想賦予“他”如是的表情,他們希望顯示出的一定是一個不哀不喜不怒不樂的平靜表情,沒想到工匠的心緒不由自主地被留在了作品的臉上。

     那麼制造者又是因何悲哀呢? 也許這并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也許對它的提問隻是為了回答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 制造者此舉究竟要幹什麼? 也許,他們在生命就要結束的時候,要再最後留下一處顯著的标志?也許,他們在文明行将沒落的年代,要在進取的終點樹立一座豐碑?也許,這張哀怨的面孔指示出隐秘的财富?也許,那雙憂郁的眼睛吐露着曆史的傳說? 這些問題都是“月球一站”的小組成員無法回答的。

    也許,這個課題将耗費幾代地球人的生命。

     小組的成員們花了整整3個地球日的時間來研究“面孔”,當然大部分工作都是側重于各種測量。

    距離被精确地測定出來,此番能夠前往到達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但是坐标定位工作已被反複檢測核實,以使下一支探測隊不會迷途而返,找不到自己的工作單位。

     在大量的攝影工作完成之後,返回“圖靈”号的計劃被緊急議定。

    人類學家稍表異議,就遭到了星河的嚴厲制止。

     決不能再多耽擱了,剩餘的給養正在接近最低阈限。

     我們的科幻作品描述了過多的巧合和偶然:探險隊不是正好來到了雕像的腳下,就是放棄原來的計劃留在了月球,接下來肯定會用一個月球晝夜的時間揭開一個掩蓋了數億年的大秘密……諸如人類學家這樣的理想主義者一直是這類作品的熱衷讀者,如果機會允許條件适宜的話有朝一日他還有可能成為作者之一。

    但事實從來沒有那麼有趣和好玩,鐵一般的冰冷邏輯告訴我們,激情隻存在于探險計劃被制定的日子裡,而決不是探險行動被實施的過程中。

     月球車開始精确地沿來路返回,依依不舍自然是每一位成員十分自然的感情流露,隻不過表達的方式各不相同。

    星河直視前方,硬下心腸死不回頭,貌似平靜的面孔被試圖掩飾的内心激動沖得一塌糊塗;“教授”無暇馳心旁骛,認真翻揀手頭的有限數據,同時不住地以手揉眼,這恐怕是人類習慣隐形之前扶正眼鏡的後遺;天文學家楊至少崇敬地凝望了一刻鐘之久,才戀戀不舍地回頭關注“教授”的研究。

     隻有人類學家堅持行注目禮告别。

     人類學家的叫喊是在楊的凝望結束之後僅5分鐘發出的,大家的反應整齊劃一,六道目光沒有在人類學家本人臉上停留半秒,便齊刷刷地回首射向“面孔”。

    不幸的是這些目光失去了承受物,剛才山巒間那巨大的浮雕居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月球車不得不再次停下來,一行四人駐足遠眺。

     面對一無所有的遠山,每個人的表情再次顯出不同,但在星河的腦海裡,人類曆史上對月觀測中的衆多蹊跷蓦然流出。

     被簡稱之為“TLP”的月面暫現現象首先為英國天文學家提出并為蘇聯天文學家證實。

    1958年11月3、4兩夜,英國天文學家穆爾在月球的阿爾卑斯山上發現一抹奇特的淡紅光斑,他當時認為是月球内部散逸出的氣體經太陽照射而發光,這種解釋至今尚未得以證實。

     然而這種現象并不孤立,有案可查的記錄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追溯到近10個世紀以前。

    根據史料記載,在1178年6月18日這一天,至少有5個人目睹了峨嵋月上的閃光;1671年,當時的法國科學家卡西尼曾發現月亮撒出一片雲霧;在18世紀,天王星的發現者、素有觀測大師之稱的威廉"赫歇耳也有過兩次類似的記錄,一次在1783,一次在1787,這位流浪音樂家以他詩人般的語言描述道:這種閃光——“好像是燃燒着的木炭,薄薄地蒙上了一層熱灰。

    ” 這張名單還可以一直長長地開列下去:1882年4月24日,“亞裡斯多德區”出現不明移動物體;1945年10月19日,“達爾文牆”出現三個明亮光點;1954年7月6日晚上,美國明尼蘇達州天文台長和其助手觀察到“皮克洛米尼坑”的一道黑線,但轉瞬即逝;1955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