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無複艱患。
乃至日月二十八宿。
四天門王。
常随護助。
不令遭橫。
能有惠意。
精研學問。
敬佛法衆。
棄損衆惡。
終受古祥。
種福德。
福行道得(上即人天乘文也)以先見佛一心奉承。
緻第一福。
現世獲估。
快解見谛。
常受福樂。
自緻泥洹。
聞咒願已。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釋曰。
故雲有義亦攝天人乘也。
正當三乘。
兼攝人天。
爾(已上)。
問。
引普曜經。
為取人天。
取小乘耶。
若取人天。
非今科意。
若取小乘。
此意不爾如何。
答。
折薪既立兼正二門。
然約科意。
雖言三乘。
正取二乘。
章言亦攝。
兼攝人天。
此亦之言。
對二乘故。
雖攝人天。
不違科意。
人天亦是小乘攝故。
如上十宗中明。
況有兼正。
義意可知。
問。
此有義者。
何誰師說。
答。
此有義者。
指劉虬公。
指事雲。
有義亦攝人天等法者。
劉虬五時教雲。
第一時者。
佛初成道。
為提謂波利等五百賈人。
但說三歸五戒十善。
世間因果教。
即提謂等五戒。
本行經。
是未有出世善根器故。
(若依此義。
人天教攝)安雲。
非直小乘同于一乘。
亦即人天。
亦同一乘也(已上)故指劉虬。
言有義也。
問。
玄記二雲。
依普曜經。
第二七日。
于鹿野園。
為彼五人。
三轉四谛。
此是小乘(已上)普曜第二七日。
唯在賈人。
度五比丘。
在下。
化五人法輪品。
應是後時。
何言二七。
答。
見普曜說。
度賈客已。
梵王請法。
如來受請。
即往鹿苑。
五比丘即是第二七日之内。
是故玄記引以為證。
故普曜經。
事直二門。
若就賈人。
是人天乘。
若約五人。
是聲聞乘。
不同彼五分律。
由經八七日故。
就二七日。
唯取賈人。
問。
若爾。
五分賈人。
二七應人天乘。
何就鹿苑。
正言小乘。
答。
彼從第二七日取之。
以明同時異處之義。
但言鹿苑者。
約正轉法輪。
小乘正意。
唯在此故。
章問說時既同下。
二問答釋成。
此就已前三乘小乘。
與一同時異處。
通作問答。
言故地論雲時處等校量等者。
此顯轉證之義。
謂第六會。
于欲界頂。
他化自在天。
摩尼寶藏殿。
說十地法門。
即是第二七日時分。
時既起說之初。
處亦欲界之頂。
故作此釋。
顯法殊勝。
時是同一。
初會即是第二七故。
今準欲頂。
顯道樹下。
最上殊勝。
不起證法之處。
如所證法說故。
随法高上。
處亦高故。
或可。
非是轉證。
七處八會。
既是同時。
他化自在。
不離道樹。
舉他化天。
即是道樹。
言欲明逐機改異等者。
義苑雲。
或曰。
同時異處。
如來之身。
還去來耶。
若有去來。
焉得同時。
若無去來。
何經兩處。
答曰。
性普。
智周。
不動而遍。
時處無違也。
其猶澄江朗月。
三舟共觀。
南者見月。
千裡随南。
北者見月。
千裡随北。
停舟之者見月。
不離中流(已上)随機異見。
不失時宜。
如來化儀。
不可思議。
章第二時處俱異下。
是第二門。
于中分二。
初牒章叙意。
二随章辨相。
今初。
言事處俱異者。
準上同時異處言之。
應作二門。
一三乘與一異時同處。
二小乘與一異時異處。
而合合明。
随簡略故。
雖是合雜。
而于其中。
大小簡别。
可知俱異。
言由與一乘不即義故者。
前出二義。
此同非一義。
斯乃略叙時處俱異所以。
章或三七日後說下。
二随章辨相。
亦二。
初舉列異說。
二結釋義異。
今初。
此中舉列諸教異說。
總有六教。
多分最初小乘之事。
于中三類。
或大乘教。
說小乘事。
如法花等。
或小乘教。
說小乘事。
或可。
有大乘教中。
說大乘事。
随機異聞。
法應爾故。
故下結雲。
當知三乘小乘教。
并非第二七日說(已上)言或三七日後說如法法花經說者。
此出彼經第一方便品廣偈中。
彼明諸佛道同儀式。
先小後大先三後一。
文雲。
我始坐道場。
觀樹亦經行。
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衆生諸根鈍。
着樂癡所盲。
如斯之等類。
雲何而可度(乃至有梵天請)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應說三乘(乃至諸佛贊等)思惟是事已。
即趣波羅奈。
諸法寂滅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為五比丘說。
是名轉法輪。
便有涅槃音法僧差别名(已上)是住禅定。
經三七日。
厥後往鹿苑。
說小乘等法。
而上思惟。
雲亦應說三乘。
又諸佛慰喻中雲。
我等亦皆。
得最妙第一法。
為諸衆生類。
分别說三乘(乃至)雖複說三乘。
但為教菩薩(已上)此三乘言。
非唯小教中之三乘。
亦含大乘教中三乘。
久後三乘大乘。
不待言。
論二七已後。
初說三乘大乘。
事必應有。
言或六七後說如四分律及薩波多論說者。
且四分律。
出第三十一。
受戒犍度。
彼意說言。
釋迦菩薩。
坐菩提樹下。
成正覺已。
七日端坐。
受解脫樂。
從三昧起。
受二賈客[麥@少]蜜。
複坐樹下。
七日受樂(是第二日)出定。
即受樹神呵梨勤果。
亦坐樹下。
七日遊禅(是第三七日)從三昧起。
往郁鞞羅村受婆羅門食。
已上三七。
并在菩提樹下。
次二七日。
在離波那樹下。
從禅定起。
如次即受郁鞞羅婆村。
婆羅門婦。
及男女食。
并前三七。
即成五七。
第六七日。
往文鱗龍宮。
入禅受樂。
縱禅定起。
到阿輸婆羅尼律樹下。
跏坐思惟。
我今已獲此法。
此法。
甚深。
難知難解。
永寂休息。
微妙最上等。
梵王請法。
許請觀機。
乃至往鹿野苑。
度五比丘。
此則六七日後。
如是轉法